巴克特拉古城消失之謎簡介 巴克特拉古城與古希臘之間有何聯繫?

巴克特拉古城消失之謎簡介 巴克特拉古城與古希臘之間有何聯繫?

希臘歷史故事

巴克特拉古城消失之謎簡介 巴克特拉古城與古希臘之間有何聯繫?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巴克特拉古城消失之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亞古國巴克特裡亞(中國古書上稱大夏)都城,位於阿富汗北部的馬扎裡沙裡夫附近,傳說中的拜火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誕生於此。歷史上,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征服波斯帝國後曾在此停留兩年之久,使此地成為「希臘化文明」的代表之一。然而近八十年來,考古學家在阿富汗北部孜孜尋求古城遺址,卻一直未見任何成果。直至一位,法國考古學家無意中在當地一農民家時,才發現那些遠古時代的殘垣斷壁。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登基之時,馬其頓已確立了對希臘絕大部分城邦的霸權。即位兩年後,野心勃勃的亞歷山大親率由馬其頓人和希臘人組成的三萬步兵和五千騎兵,衝過小亞細亞,攻向波斯,與波斯王大流士的軍隊展開激戰。在持續近十年的東征中,遠征軍的鐵騎踏過從兩河流域至印度河上游的大片土地,期間還南下埃及,建立起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然而為何亞歷山大大帝在擊潰大流士的軍隊並宣佈自己為波斯統治者後,會在離家萬里並且相對落後的巴克特裡亞駐紮兩年時間呢?

原來他為除去大流士的繼任者——巴克特裡亞總督拜蘇斯,以徹底免去後顧之憂,遂於公元前329年追擊其至巴克特裡亞。在處死拜蘇斯後,卻遭到當地起義軍的反抗。亞歷山大於是花了兩年時間鎮壓起義,同時休整他的隊伍。

在這裡,這位從小被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灌輸希臘文明優越性的歐洲君王,卻越來越著迷於東方文化。他在被征服領土上傳播希臘文明的同時,也注意尊重當地的宗教和習俗,並不把波斯等外族看作「野蠻人」。他在當地興建希臘式城池宮殿,訓練波斯騎兵隊,還娶波斯貴族女子為妻。愛琴海文明與中亞文明自此在巴克特裡亞融匯,其首都巴克特拉城日後亦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千百年來扮演著溝通波斯、印度和中國的橋樑的角色。

亞歷山大大帝在巴克特裡亞留下無數英雄傳奇與佳話,也給後人留下無盡遐想。古羅馬史學家庫爾提烏斯在《亞歷山大史》中曾提到,當時的巴克特裡亞擁有「城池千座」,為世界首富地區之一。也正是由於它的繁華和重要地緣戰略位置,使其成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而巴克特拉城在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毀壞則是在1220年,成吉思汗屠城後幾乎將它夷為平地。

截至前不久,考古工作者已在中亞發現了四十多座「亞歷山大城」,卻獨獨不見巴克特拉城的蹤影。著名法國考古學家和東方歷史專家傅捨在上個世紀20年代殫精竭慮地在巴爾赫即巴克特拉城歷史演變後的今名)尋找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蛛絲馬跡,未果後,他甚至疑惑,亞歷山大大帝根本未在巴克特拉建城,傳說中的夢幻之城當時不過是一個貨物集散地罷了。

然而,巴爾赫附近盜賣文物集市上時不時冒出的一兩件古希臘風格的小物件,又使考古學家對這座古城一直割捨不下。

歷史彷彿在跟後來人捉迷藏。而這座古城遺址的發現,卻更顯得戲劇性。在推翻塔利班政權後,阿富汗境內的考古工作得以恢復。法國考古學家貝森瓦與助手驅車前往巴爾赫途中,在距城一點五公里處的公路邊的一座房屋前,貝森瓦猛然發現房子的門檻竟是如假包換的古希臘石雕。在主人引領下到了農舍的後院,貝森瓦的眼睜得更大了,這裡被用來當做凳子、墊腳石或者支撐屋頂的,竟然都是古希臘時期的雕樑畫柱!

主人在貝森瓦的耐心勸說和不停拿來的食物和藥品的打動下,終於帶領他們來到這些東西的來處。一個千古之謎,自此獲解。

原來,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犯了一個致命的經驗主義錯誤。通常一座城池被入侵者摧毀後,人們總是在原來廢墟的上面再建新城。所以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們只是執著於在巴爾赫搜尋古希臘城池的痕跡。卻沒想到,巴克特拉後來的居民卻沒有選擇在舊城遺址上面,而在它的旁邊蓋起了新城。

面對終於找到的巴克特拉遺址,考古學家們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無數專家學者耗費幾十年未找到的寶藏,販賣文物的人卻早已經光顧。一些易於搬運、好出售的裝飾品和塑像被拿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上賣掉,而那些真正標示這座「亞歷山大城」的存在與輝煌的大件物品,卻被人們認為不具備「商業價值」,已經隨手丟棄或焚燒成灰燼。

慶幸的是,這一考古層深至地下四到八米,雖也曾阻礙考古工作的進展,卻倒也避免了它遭受毀滅性破壞。貝森瓦不無解嘲地說,「盜賊們也面臨同樣難題。」

如果僅僅是歷史的迷霧,人們總會有等到雲開霧散一睹真面目的時候。可是戰爭的硝煙,即便有一天消失殆盡,也將留下許多無法彌補的創傷。如今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阿富汗,不僅要重建家園,而且還肩負著保護這些既屬於阿富汗又屬於全世界的文化遺產的重任。國際社會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支持。

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遠征粟特、大夏和北印度,並派部將在東方各地建立希臘化王國,遂使地中海文明和中亞文明直接相遇。正是由於亞歷山大向東方的遠征,才真正打通了從愛琴海到帕米爾的通道。所以亞歷山大東征在絲綢之路開拓史上的意義絕不亞於張騫通西域。

希臘人有個特點,每征服一個地方就修築一座城池,好像不住在石頭造的城堡裡他們就覺得不安全。然後他們在城內面興建體育場、希臘神廟、希臘式住宅和浴室等,以解思鄉之愁。希臘人在中亞也修建了許多希臘城市,史稱「亞歷山大城」。中國文獻對此有許多譯名,如烏弋山離、藍市、犁(革干)等。據文獻記載,東方各地以亞歷山大命名的城市有七十多座,目前考古發現的亞歷山大城已達四十多座。希臘移民就在這個時期大批移民中亞和北印度。據法國考古團上世紀60年代的調查,亞洲最東部的亞力山大城,一直建到了阿富汗東北邊境的阿伊哈奴姆。

亞歷山大試圖把希臘文化推向他所征服的東方各地,但是文化的征服可不像亞歷山大遠征軍在東方攻城佔地那樣容易。相反,希臘文化在許多方面被東方文化征服,變成一種具有大量東方文化特色的希臘藝術。為和典型的希臘藝術相區別,西方藝術史家稱作「希臘化藝術」。大夏的希臘貴族藝術則與大夏本地文化藝術逐漸融合,形成所謂「大夏希臘化藝術」。

耐人尋味的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分界就在樓蘭境內。例如:孔雀河北岸的營盤古城、阿拉干湖畔的麥德克城以及若羌縣城附近的孔路克阿旦城,皆為圓形古城。這些古城構成的分界線約在北緯88度線附近,據中日聯合考察隊近年調查,尼雅古城亦為圓城。

鄯善境內保存較好的圓城在新疆民豐縣安迪爾河流域。據斯坦因調查,安迪爾河畔有兩座古城,一為圓城,另一為方城。圓城位於安迪爾河東岸,古城平面呈圓形,今稱「道孜立克古城」。古城內發現了唐代漢文題記。故被斯坦因稱作「唐代戍堡」。

不過,他在這座唐代戍堡內還發掘出一件盧文皮革文書,說明這座古城的興建至少在鄯善國時期。尼雅出土漢文木簡中有這樣一條記錄:「去三月一日,騎馬旨元城收責;期行當還,不剋期日,私行無過『所』」。元城,意即「圓城」,指尼雅附近某座圓形城寨,很可能就是安迪爾河東岸的道孜立克古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希臘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