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情感故事
《咬文嚼字》雜誌很有意思。春節前就決定拿央視春晚開刀並先「禮」後「兵」,在媒體發出動員全國觀眾認真「咬」央視春晚文字差錯的號召。節後,他們履行踐諾,於2月4日鄭重拋出了「咬」的結果:共有28處文字差錯。對此,人們見仁見智。有人大讚「咬」得對,也有網評指「小題大作」,認為今年央視春晚效果不錯,一點文字差錯難免等等。筆者認為,《咬文嚼字》雜誌敢於向春晚開刀,意義非淺。
從「咬」出春晚28處文字差錯的內容看,不但值得晚會參演製作人員反思,也同樣值得國人借鑒。比如,字幕把費俊龍指為聶海勝,聶海勝指為費俊龍。更明顯的差錯是,「神舟六號」被誤為「神州六號」,而這一差錯在字幕一連出現兩次。按理,「神州」與「神舟」是兩個不同概念的詞組,而且是常見的重要詞組,一般人都會知道其涵義區分。從製作到審查,恐怕會經過多重把關,但令人遺憾的是,此明顯性的差錯卻順利「闖關」,至少證明相關人員對中文文字運用的馬虎。在整台央視春晚中,類似這樣的明顯字幕差錯有不少:比如,把「招呼」誤為「招乎」,把「燉鰨目」誤為「敦塌目」等。一個國家級的大型晚會,一個億眾關注的晚會,文字差錯如此明顯,令人有點汗顏。《咬文嚼字》雜誌敢於盯住春晚抓辮子,可見他們並非打瞎仗、亂猜估。
其實,像這樣的文字明顯差錯,在以往的春晚和央視中也不乏見。只不過與春晚的節目內容表演技藝相比,恐怕《咬文嚼字》之類暫時排不上位置。而今,春晚的文字差錯被視作一件大事,有著深深的背景。
全球近來興起中文熱是眾所周知的事。最近美國對全國高校做意向調查,有2400所學校希望增設中文課程,在語系選擇中排名第一。而美國國務卿賴斯在新年部署美國外交方針時,直言不諱提出要求美外交人員懂中文學中文。美國國會今年則要求用於中文教育的撥款達13億美元。英國近來學中文的學生在大幅增加。據英國媒體稱,2004年與2003年相比,英國學生在畢業後報考中文的學生增長46.7%。早些時候,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了《中文是我們要學習的語言》一文。
而英國保守黨議員馬克普查德在內的的一些英國議員在質詢政府時提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政府應如何促進中文學習。而今,翻開報章,世界各國學中文、興中文已匯成一股新潮流。中文為何會有這般「貴境」,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包括美、英、法等國的權威機構近來紛紛認定中國的經濟實力排在世界第四位。而中國2005年外貿出口則穩居全球第三位。1月31日出籠的美國總統每年一度的國情咨文也罕有地把中國列為美國的「經濟競爭對手」。(見新華社2006年2月1日電)因此,各國重視學習中文,就是重視與發展中的責任大國中國打交道。世界對中文的熱潮,對國人無疑是一個鼓舞。
然而,與世界興起的中文熱極不相稱的是,國人中文水平有下滑苗頭。前不久,媒體報道廣東古詩名信片11首竟有7首出現錯字就令人汗顏。其中,廣為流傳的賀知章的《詠柳》,居然出現兩個錯別字:「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其中「線」應為「絛」,「對」應為「葉」。而令國人心寒的是,2005年6月底,上海復旦大學舉行漢語言文字大賽,奪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外國留學生隊。勝出者包括韓國、俄羅斯和新加坡學生,令人大跌眼鏡。
(見《雜文報》2006年1月17日)那麼,國人的中文水平為何在下滑?有學者這樣解釋:近些年來,英語的地位在中國被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漢語卻不是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更不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複查課目。這是一針見血的批評。因此,克服重英文輕中文的傾向,既需相關政府部門從政策和導向方面引導,同時也需社會方方面面的出謀劃策,創造氛圍。而今,《咬文嚼字》雜誌就是「仗字執言」,對國人及華人影響最大的央視春晚開刀,就在國人面前亮起重視中文的榜樣。
《咬文嚼字》雜誌盯「咬」央視春晚值得稱讚,還在於他們敢言。與糾正克服其他弊病一樣,僅靠「暗示」、「委婉」之類的方法是不奏效的,需要拿出「刺刀見紅」風格,敢於指出其不足、其弊端,讓其醜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既可以使相關人員驚出一身汗,腦中永遠留下印象,作為今後語言文字的警醒;更使公眾得到啟迪:中文文字一點不能兒戲,必須恭恭敬敬地學,認認真真地練。如此這般「示範」,恐怕會勝過中文教師的中文輔導課。因此,《咬文嚼字》為國人學習中文上了很有教益的一課。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15700&s=120185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