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大學新生先要克服水土不服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家庭保健

大學新生先要克服水土不服

新學期開始了,不少大學新生第一次遠離家鄉到異地去上學,可是有些新生入學後會出現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如失眠、乏力、全身不適、頭暈、胸悶、食慾減退、噁心、腹脹、腹痛、腹瀉等,有時還會發生全身斑疹等過敏現象。有的人在穩定下來生活一段時間過後,不採取任何治療措施,上述症狀慢慢會自行消失,也有少部分人身體素質會因之而下降,甚至疾病纏身,對學習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這是因為生活環境如飲食、飲水、氣候、地理環境的改變引起機體不適應而出現的一種暫時性的功能紊亂綜合征。

■新到一地,身體需要建立各種調節和適應機制

這主要是因為長期在某一地生活,人的機體已經與當地的食物、水質、空氣、環境等因素建立了較為穩定的適應和平衡關係,而新到一地身體尚未建立起各種調節和適應機制,如某種營養素構成和比例不同於以往,其土壤和飲水中所含微量元素以及水質軟硬度與原來不盡相同,身體就會自動出現反射性不適應症。其具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各地水土性質不同。不同地區水和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機物、酸鹼度、清潔度和被污染的情況不一樣,這些理化性質也會對當地的糧食、蔬菜、果品、畜產品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剛到某一地,飲水進食後其中的某些物質可以刺激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造成消化、循環、泌尿系統生理功能的紊亂。

二、微生態平衡失調。在人的腸道內生長著許多菌群,構成了腸道微生態環境,是維繫機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這些又與飲食結構與習慣有很大關係,一旦到了異地,膳食結構發生變化後,會使腸道微生態環境來不及轉變,而使人產生消化功能異常。

三、地球物理因素的影響。新到一地,隨著海拔高度、緯度、氣候、日照狀況等生活環境因素的改變,與機體相關的磁嘗濕度、溫度、晝夜時差等也會隨之而改變,對人體生物鐘發生影響,而產生不適感。

四、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新到一地,尤其是到了離家鄉較遠的地方,會出現語言、風俗、生活條件與習慣等方面的差別,並且人生地不熟,有些甚至是孤身一人獨處異鄉。要適應這種新的生活環境還需一段時間,在此過程中,精神、情緒、心理會因之而受到影響,導致失眠、頭昏、乏力等。

五、變態反應。有些具有過敏體質者,到了新的生活環境後有可能遇到新的致敏源,或者因為衛生條件較差、昆蟲叮咬等,會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

■適當用藥加自身調節將水土不服症狀減至最低限度

水土不服雖不是什麼大病,但如果機體適應能力較差或調整不當,也會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因而應適當安排好生活和飲食,均衡攝取營養,加強體育鍛煉,同時可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以將這種不適症減輕到最低限度。

1.因土質、水質不同而引起的腹部不適,發生腹脹或腹瀉時服用酵母片、保和丸、藿香正氣丸、復方苯乙呱啶等,適量多飲用些白開水,不要吃冷飲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喝生水,不生吃蔬菜。

2.因飲食習慣改變而引起食慾不佳,可視情況盡可能多地吃些與以前經常吃的主食、菜餚相同或相似的食物,不要拒食、偏食,並適量吃些當地的主要的特色食物或風味食品,以逐步適應,如腸道反應比較嚴重,食慾不振,並伴有噁心、嘔吐者,可適當地服用一些抗感染及助消化藥,如黃連素、復方新諾明以及酵母片、消脹片、山楂丸等,同時可多喝茶。

3.因環境變異而引起的不適,若從冷地帶到熱的地區,應進行耐熱鍛煉,並要防止蚊叮蟲咬,若從熱的地方到冷的地區,則需進行耐寒鍛煉,以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適當服用玉屏散等增強機體抵抗力的藥。要根據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4.做好防護措施,注意生活衛生,避免昆蟲叮咬。如已出現過敏反應,首先應找準致敏源,如果致敏物質很難避免,可在醫生指導下採取脫敏療法。

5.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孤獨、鬱悶或思鄉情緒,要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並要減少獨處的時機,廣泛交友,以獲得較佳的心境。(周勝華)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7093&s=122764791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