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年輕人啊,要多讀書,少上網!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年輕人啊,要多讀書,少上網!

 今年22期《讀者》 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讀來感受頗深。

  美國埃默裡大學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因在《最愚蠢的一代》書中,提出了一個讓美國教育界困惑不已的問題:在知識普及前所未有的現階段,因為一切就在你的電腦裡、鼠標下,但我們的年輕人為什麼在歷史知識、公民意識、閱讀成績、國際競爭力方面卻沒有什麼提高呢?

  “因為他們把時間花在社交網站、IM(即時通訊)和手機短信上了。”鮑爾萊因說。他對Facebook尤其深惡痛絕,年輕人最常去的10個網站,9個都是社交網站。

  鮑爾萊因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因為我們年輕人需要一個空間,讓自己與歷史、藝術、公民理念相遇。便“如果他們24小時膩在一起”,怎麼有時間利用最好的機會和資源去成為最博學、最聰明的一代呢?

  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將大量的時間泡在網上了,比如現在時興在網上“偷菜”,聊天,打遊戲,甚至看電影……一個人對著電腦就可以做很多的事,大量的網吧就是明證,有的學生可以在網吧裡連續泡上兩三天,餓了就吃方便麵,困了就伏案睡在電腦前,或者蜷在網吧的椅子上睡。

  身心健康受到影響,自然是不用多說了。因為有網,就可以不去搞運動了,因為有網,就不必去瞭解歷史、政治、藝術,不去瞭解公民權利和政府的運作,因為網上的玩法太多了。

  年輕人正處在構建自己身份的年齡,他們思考性、死亡,他們孤獨、焦慮,他們必須尋找同盟,他們必須穩固自己——通過模仿別人。

  所以,他們需要社交,數字化工具前所未有地強化了這種需求,一個15歲的孩子一個月發了5000條短信。甚至晚上10點、11點都還在聊天,分享照片,發送短信。

  年輕人幾乎都有QQ,因為他們最怕被同齡人隔離,看不起。別人摸出手機發短信時,他也摸出手機發短信,據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年輕人平均每週發2272條短信,他們哪有時間安靜地讀一本小說?

  所以,他們需要長者的聲音,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還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否則,他們永遠是孩子,永遠長不大。

  正好在今天,西華大學一個大一的學生,來找我,我曾經教過他三個月,也是我的親戚,他就是想來和我說說話,讓我給他鼓鼓勁,以致不迷失方向。我覺得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懂得走出自己的圈子,交一些年齡大一點的朋友。

  我現在天天堅持寫博客,也喜歡在網上交流,這是不是很好的事兒呢?聽聽鮑爾萊因的說法:網絡交流難讓你有什麼進步,因為難以積累更好的詞語、新奇的句法、機智的風格、複雜的想法……他只讓你保持在青春期水平。我一直認為,信息的加速度一定會帶來內容的膚淺化,很多時候,更多的交流意味著更少的意義。

  鮑爾萊因建議,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多讀書,學習更多的知識,互聯網的危險在於,它的知識和信息過於豐富龐大,人們以為再也不需要將這些知識與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Google一下就出來了,何必花時間去記呢?

  但是,毛澤東只是一個名字嗎?二戰只是一個標注時間和地點的事件嗎?梭羅在瓦爾登湖邊想了些什麼?哈姆雷特關於生命意義的冥想,真的就與你無關嗎?

  不,這些都是構建正在發展中的思維和人格的原材料。你必須意識到:它不只是信息,而且包含著深層的道德、心理和哲學的價值;它從內部塑造你的精神,而不僅是你隨時可以調用的外部材料。就像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講,如果你只記住了優美的詞句,那是不夠的,只有當你從中領悟到民主的真意、關於美國起源的解釋時,那才算是真正的懂了——而不是從網上迅速瀏覽就能立刻得到的。

  我總是讓我的學生多背詩,不管他們多不喜歡,為什麼?首先,是積累詞彙;第二,它讓人慢下來。他們平時讀得太快,寫得太快,需要一些東西讓他們慢下來,把注意力放在語言上。

  也許,我們正在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人類延續了數千年的知識、理性的傳統,也許就這樣結束了,剩下的只有娛樂和成功。所以,我們還是要維護書本和閱讀的價值,盡量的多讀書。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3997&s=181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