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人生三大境界: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這一階段是表象世界,通過身體感官瞭解客觀存在。)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 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複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 慨,看水也歎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 雲”。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 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裡能夠去與永 恆和無限計較呢?( 這一階段是意識世界,更多是主觀的投射。補充南師的說法,這一階段的本質並不是虛幻而是懷疑,懷疑以往的認知,是極為重要的探索過程,是為了獲得真正的 “知”。)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 的修練,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 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這一階段是自由世界,完成對自我的認識。至此,身體和靈魂已擁有了獨立、清澈和寧靜,一切無可無不可,山水可以是山 水,只管遠觀近賞走進去,與我無妨,透過山水我還是我,山水也可以不是山水,是或不是之間來去自由。 )

很幸運的是我還在sujie那兒看到了關於這三層境界的應用,是關於個人、團隊碰到的一些糾結的情況,在面對產品方向時該何去何從,對我們的職業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第一層:見山是山。

當我們感覺總是對某件事情很容易做出判斷的時候;或者別人太傻,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優化都不做的時候,要懷疑一下,是不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所以也沒什麼可分析琢磨的?

好比問你有多少資產的時候,能回答得快而確定,並不是什麼好事。

我不否認有帕累托改進(在總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對某種資源配置狀態進行調整,使一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狀況至少不變壞,符合這一性質的調整被稱為帕累托改進),但絕大多數現實工作中的情形是“有得必有失”,如果你發現做一個改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很可能是你站得低看得近,或者說你考慮到的“全部”只是更大的系統裡的一部分,所謂的“壞處”在其他部分體現出來了,這時候找一個站得高看得遠的人討論,他很容易發現問題。

作為一個基層員工,絕大多數時候只能執行戰略,但在我們感覺到戰略有問題、或者有更好的方向的時候,不妨去找老闆們聊一下。倒不是說要去挑戰權威,這種情況下更大的可能是因為我們瞭解到 的信息比老闆少,考慮問題比老闆簡單,所以做出了不同的判斷,以請教的口吻找高手解惑,本身就是一件對自己提升很大的事情,如果碰巧發現真的是我們對了, 那更是一次驚喜。

第二層:見山不是山。

當我們漸漸的視野開闊了一點,知道得多了一點,對任何一件事情,都一下子可以看到其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於是,陷入了另一種糾結,做判斷反而不容易了,開始患得患失,搖擺不定。

做一些探索性的業務,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局面,團隊裡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把方向看得很清楚。這時候怎麼辦?一直糾結下去,直到看清楚?通常,除了做出結果,永遠沒有人能看清楚,所以,我們的做法是,樂觀一點說,“擇優錄用”,悲觀一點是“多 害相權取其輕”,更有甚者是“隨便”堅定一種選擇,往下走,哪怕錯了,也至少能證明這條路走不通,可以總結出一個失敗案例吧,囧。

這個時候團隊中的爭論很多,可以討論,可以懷疑,可以不認可,但在想不出更好方案的時候,就閉嘴,按某一種方案往下走,切忌猶豫不前,走著走著,總會看到一些新東西的。

第三層:見山還是山。

個人繼續發展,總有幾個會變成巨牛無比,一眼看穿世事的。有這樣的能人,對公司、對產品,是狗屎運,也是糾結。好比諸葛亮。

他 似乎樂於把任務分解了,讓下屬A去做啥、B去做啥、C去做啥,但就是不告訴你背後的目的和那張完整的圖景,TMD,你不要管,我都想好了,天機不可洩露。於是,每件事情單獨看來都有些莫名其妙,比如“許敗不許勝”,只有諸葛同學自己心裡清楚 整個戰略規劃。完事以後,大家恍然大悟,原來軍師是這麼想的啊,真NB啊真NB,然後諸葛同學又可以在大冷天得意的扇著鵝毛扇,輕撫鬍鬚,外表淡定,內心激動的享受圍觀群眾的膜拜了。

好吧,孔明是絕頂聰明的人,我不妨好意揣測,他不說目的和圖景,是因為ABC都太挫了,只能做執行工作。繼續亂侃,諸葛同學作為蜀國高層,直接與執行層對接,似乎也算是團隊的糾結吧。另一方面,漸漸的,ABC對孔明已經形成了信任+個人崇拜,已經習慣於聽從吩咐,說“得令!”這對打仗的將才,似乎ok,但對做產品的,可不是什麼好事。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4847&s=2366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