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歷史上那些振聾發聵的君臣對話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歷史上那些振聾發聵的君臣對話

  漢元帝時,石顯專權,政治日益紊亂,忠良之士陸續遭到迫害,可是,元帝完全被石顯所蒙蔽,絲毫沒有察覺石顯的奸詐。

  

  一次,京房參與元帝的宴會,瞄準一個機會,他和元帝展開了一番對話:

  “敢問陛下,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會敗亡呢?他任用的人是誰?”

  “君主不明察,臣下很奸佞狡黠,所以最終敗亡”。

  “是不是君主明明知道是奸佞還用,還是以為那些奸佞小人很賢良才用他?”

  “當然是以為他們很賢良!明明知道是奸佞,誰會用?”

  “那麼,為什麼現在知道那些人不是賢良之士了呢?”

  “那是因為當時政治混亂君主的地位很危險,所以才知道。”

  “按照這個邏輯,任用賢良之士,天下必然大治,任用奸佞小人,天下必然大亂,這簡直是一定的!那麼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不改弦易轍求取賢良?為什麼任用奸佞小人一條道走到黑呢?”

  “面對混亂局面的君主,都認為他任用的人很賢良,如果他們能認識到這一點,天下哪裡還有滅亡的君主呢?”

  “齊桓公秦二世也曾經笑話周幽王周厲王,可是他們還是任用刁豎趙高,乃至於政治崩亂,盜賊橫行,他們為什麼不借鑒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不覺悟?”

  “只有有道之君極其聰明的人才能以史為鑒預知未來”。

  京房於是脫掉帽子,跪下對元帝磕頭行禮,然後鄭重的對元帝說:

  “自從陛下您即位以來,各種異常的自然現象層出不窮,政治動盪混亂不已,到處都是盜賊,禁止不了,陛下您看,現在是天下大治?還是天下大亂?”

  “當然是混亂已極!還用說?”

  “那麼,現在您用的是誰?”

  “是啊!現在的局面比周幽王、周厲王、齊桓公、秦二世時更危險,我還以為沒有刁豎趙高那樣的小人呢?”

  “前世的那些覆亡之君,都像您現在想的一樣!恐怕後人看今天,就像今天看前世一樣啊!”

   元帝沉默良久,才問:

  “現在製造混亂的是誰?”

  “您是英明的君主,自己應該知道”。

  “不知道,我如果知道,怎麼還用他?”

  “您最信任的是誰?天下大事您都和誰商議?人事陞遷都由誰決定?”

  很明白,京房說的就是石顯,這個時候,元帝再愚蠢也知道了,元帝對京房說:“我明白了,你退下吧”。

  元帝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他依然故我,到死都沒有動石顯。

  

  用貪官,殺貪官。

  宇文泰是北周開國的奠基者,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殺貪官。

  ”

  宇文泰不解的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他好處,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殺呢?”

  蘇綽答:“殺貪官。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取得萬民擁戴。”

  宇文泰興奮不已:“願聞其詳。”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其一、消除異己,鞏固權力。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你話的貪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其二、‘殺貪官

  ’是用來駕御貪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殺貪官’這個法寶,那麼你還怎麼駕御官吏?所以必須用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宇文泰瞪圓了眼問:

  “還有什麼?”

  蘇綽答:“如果你用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麼辦?”

  宇文泰一驚:“

  有何妙計?”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繫黎民。讓民眾誤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責任都推到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任用貪官的元兇。你必須叫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麼辦?”

  蘇綽答:“宰了他,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名,而得搜刮民財之惠。總之,用貪官來培植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收貪財來充實國庫(實己腰包),這就是玩權術的藝術。”

  與士大夫治天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些詩,都是毫無例外地誘人以功利,但在客觀上卻反映出一種觀念。那就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與社會地位是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的。

   “與士大夫治天下”。這句話出自北宋宰相文彥博之口。熙寧時期,王安石實行變法,朝野內外議論紛紛,神宗拿不定主意,招集文彥博等大臣們商議。其間,君臣有如下對話。

  文彥博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

  上曰: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彥博曰: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與士大夫治天下”,這句話不僅充滿了一代士大夫的自豪與自信,也等於是提醒君主,我們是這個政權的合作者。它反映了一種新型的君臣關係,也清楚地表明了宋代政治的特徵。

  

  欲治其國,必先除刺。

  朱元璋要殺宋濂,而太子朱標要為自己的老師求情。

  朱元璋望著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當真看不出來朱標有哪一點像他,原本不快的心情更是被弄得一團糟。轉而朱元璋想到李越前為了宋濂而劫天牢,楚春城也為了宋濂離他而去,現在竟然太子也為了宋濂來向他求情。宋濂這個老頭的能耐可還真不小,如今被關在天牢裡也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一旦把宋濂這個老傢伙放出來,那還得了。即使他先前曾經動過釋放宋濂的心思,到了此時,他卻斷了這個念頭,說什麼也要置宋濂於死地!他寒著臉,冷冷地道:“宋濂是胡黨,罪在不赦!任何人替他求情也沒用,即使你身為太子也不行!”

  朱標卻一點也不體諒朱元璋的心境有多差,仍是不依不饒地道:“兒臣可以用身家性命擔保宋老師不是胡黨,萬望父皇法外開恩,饒過宋老師。”

  “你用身家性命為宋濂那老頭子擔保?”朱元璋暴躁地道,“宋濂不過是當了你幾年的老師,你就同他這麼親?我告訴你,你越是替他求情,我就越是不會放過他。”說完朱元璋遊目四顧,逕直走入花叢中扯出一根荊棒來,扔到朱標的面前:“你把這根棍子給我拿起來。”

  朱標見荊棒之上滿是倒刺,手微微動了一下,終究沒敢伸出去拿那根荊棒。朱元璋冷笑一聲:“你看看你,你連一根荊棒都不敢拿,你還能幹什麼事情?為父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替你把荊棒上的倒刺去除乾淨,好讓你安安穩穩地坐江山。宋濂、劉伯溫、胡惟庸這些人都是亂世豪雄,一世英傑,他們一但聯起手來足以改天換地,你明白不明白?而你呢,你生性柔弱,又怎麼能是他們這些老傢伙的對手?朕作了這麼多事情還不都是為了你嗎?你好好想想吧!”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5824&s=3466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