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草藥大全 - 甘蔗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甘蔗,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甘蔗的功效,甘蔗的作用,甘蔗的副作用

甘蔗
(《別錄》)

【異名】薯蔗(《南都賦》),干蔗(《南方草木狀》),接腸草(《重慶堂隨筆》),竿蔗(《隨息居飲食譜》),糖梗(《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稈。

【植物形態】甘蔗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粗壯,堅實,高2~4米,逕2~5厘米,綠色、淡黃或淡紫色,表面常被白粉。葉片闊而長,長0.5~1米,寬2.5~5厘米,兩面粗糙,邊緣粗糙或具小銳齒,中脈粗厚,白色,鞘口有毛。圓錐花序大,長40~80厘米,白色,生於稈頂,花序柄無毛;分枝纖細,長10~80厘米,節間無毛;小穗長3~4毫米,小穗柄無毛;基盤微小,被白色絲狀長毛,毛長約為小穗的2倍;第一穎無毛,近紙質;第二穎約與第一穎等長;不孕小花中性;結實小花的外稃甚狹或缺;內稃小,披針形。春季抽穗。
廣植於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安徽、江西、浙扛、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莖皮(甘蔗皮)、搾去糖漿後的渣滓(甘蔗滓)、莖節間生長的嫩芽(蔗雞)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後采收,砍取地上部分。削去上部梢葉捆紮,置陰暗不通風處,保持水分。

【化學成分】每lOO克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克、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2克、鈣8毫克、磷4毫克、鐵1.3毫克。蔗汁中含多種氨基酸,有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還含甲基延胡索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烏頭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和草酸等有機酸。烏頭酸的含量在甘蔗莖的上部較高(0.835%),中部次之(0.205%)、下部較低(0.125%)。此外,在甘蔗莖的頂部(生長點)含維生素B1(236~563微克/lOO克,干重)、B2(110~330微克/lOO克,干重)、B6(10微克/lOO克,鮮品)。莖節中也含維生紊B6,以上部的嫩莖節中含量較多。莖中還含維生素C。

搾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2.6克/2.6公斤),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組成(甘蔗糖製造過程中提出的糖蜜內,也含這種多糖類0.55克/1.2公斤)。

甘蔗葉含維生素C、烏頭酸等。葉蠟中,除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外,還含4α-甲基-24-亞甲基-γ-膽甾烯醇和α1-谷甾醇。

【性味】甘,寒。

1《別錄》:"甘,平,無毒。"

2《日華子本草》:"冷。"

3《滇南本草圖說》:"氣味甘,性微寒,無毒。"

4《綱目》:"甘澀,平,無毒。"

【歸經】入肺、胃經。

1《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

2《本草新編》:"入脾、肺、大小腸。"

3《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用主治】消熱,生津,下氣,潤燥。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並解酒毒。

1《別錄》:"主下氣和中,助脾胃,利大腸。"

2《食療本草》:"主補氣,兼下氣。"

3《日華子本草》:"利大小腸,下氣痢,補脾,消痰止渴,除心煩熱。"

4《日用本草》:"止虛熱煩渴,解酒毒。"

5《滇南本草》:"治百毒諸瘡,癰疽發背,搗爛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風失音,衝開水下。又熬餳食,和胃更佳。"

6《滇南本草圖說》:"同薑汁服,可解河豚毒。"

7《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瀉、瘧、痢,解瘡火諸毒。"

8《隨息居飲食譜》:"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大補脾陰。"

【用法與用量】內服:甘蔗汁,2~4兩。外用:搗敷。

【宜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1《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洩者忌之。"

2《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選方】1治發熱口乾,小便澀: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外台》)

2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梅師集驗方》)

3治卒乾嘔不息:蔗汁,溫令熱,服一升,日三。(《補缺肘後方》)

4治虛熱咳嗽,口乾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綱目》)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zcy_3.php?id=1287&s=1223127875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