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狐肉,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狐肉的功效,狐肉的作用,狐肉的副作用
狐肉
(《唐本草》)
【來源】為犬科動物狐的肉。
【動物形態】狐(《詩經》),又名:龍狗、毛狗。
體長60~90厘米,尾長40~60厘米,體重5~10公斤。外形似狗而略細長,顏面部狹,吻尖,耳大,四肢比較短,肛門附近有臭腺,能分泌可憎的狐騷氣味。尾毛蓬鬆。毛色變異很大,一般頭部灰棕色,耳背面黑或黑褐色,唇和下頦到前胸部暗白色。背紅棕色,頸、肩和身體兩側稍帶黃色。胸腹部白色或黃白色。尾部與背色相同,尾尖端白色。四肢淺褐色或棕色,外側有寬狹不等的黑褐色紋。
棲居森林、草原、丘陵等處的樹洞或土穴中。嗅覺、聽覺發達,晝伏夜出,行動敏捷。食性很雜,喜食老鼠、野兔、各種野禽;此外,亦食昆蟲、蛙、魚及野果;有時盜食家禽。分佈東北、內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青海等地。
本動物的頭(狐頭)、四足(狐四足)、心(狐心)、肝(狐肝)、膽(狐膽)、腸(狐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甘,溫。
1《食療本草》:"溫,有小毒。"
2《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3《綱目》:"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補虛暖中,解瘡毒。治虛勞,健忘,驚癇,水氣黃腫,疥瘡。
1《唐本草》:"作腥食之,主疥瘡久不差者。"
2孟詵:"補虛,又主五臟邪氣。"
3《醫學入門》:"補虛,治健忘。"
4《四川中藥志》:"治水積黃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煎湯,4~8兩。
【選方】1治驚癇,神情恍惚,語言錯謬,歌笑無度:狐肉一片及五臟,治如食法,豉汁中煮,五味和作羹或作粥、炙食,並得。京中以羊骨汁鯽魚替豉汁。(《食醫心鏡》狐肉羹)
2治水積黃腫:狐肉配陳臘肉燉服。(《四川中藥志》)
3治疥瘡不瘥:狐肉、一支箭,夏枯草、蒲公英、側耳根。共燉湯服。(《四川中藥志》)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zcy_3.php?id=1737&s=120780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