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關鍵詞,例如:中醫針刺治療中暑證,本站信息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中醫針刺治療中暑證
中暑之病因病機多因機體正氣虛弱,復於盛夏感受暑熱或暑濕穢濁之氣,使之乘虛而入,邪熱郁蒸,不得外洩,致正氣進一步內耗,清竅被蒙,經氣厥逆,而呈壯熱神昏甚至熱極動風之象。若病情發展,氣耗陰竭,則可發生虛脫等危急情況。針灸治療中暑的記載,多見於明清的一些針灸書籍,以《針灸大成》、《楊敬齋針灸全書》、《針灸逢源》、《神灸經綸》等為多。
據病情進退,可辨為輕重二型。輕證中暑:症見頭昏頭痛、胸悶嘔惡、高熱汗閉、煩躁不安、脈洪數、舌苔黃膩。重證中暑:除上述症狀外,如為暑熱蒙心,尚見神昏喘促、轉筋抽搐;如屬氣陰兩傷,則現面色蒼白、汗出氣短、四肢厥冷、猝然昏迷、脈象虛細、質淡白等證候。治療也可按以上兩型分而治之。
(一)輕證中暑
1.治則:清洩暑熱。
2.處方:內庭、曲池、內關、太陽。
3.方義:內庭為足陽明之滎,「滎主身熱」(《難經》),曲池為手陽明之合,兩穴合用可洩陽明之暑熱;內關通於陰維,陰維之脈行腹裡、貫胸膈,故能和胃止嘔;太陽為經外奇穴,刺血清熱,疏解頭部昏痛。
4.治法:宜將病人迅速置於陰涼通風處,解開衣衫。先以三稜針點刺雙側太陽,擠去惡血,余穴均施涼瀉法。留針至症狀明顯改善,留針期間亦須間斷運針。
(二)重證中暑
暑熱蒙心
1.治則:清熱開竅止搐。
2.處方:水溝、百會、委中、十宣;轉筋抽搐加陽陵泉、承山、後溪。
3.方義:暑熱蒙心,清竅閉塞,取水溝、百會以醒腦通閉;委中,膀胱經合穴而屬血卻,刺之可洩血分熱毒;十宣更有瀉熱治神、調節陰陽之功。轉筋抽搐乃熱極動風之象,取筋會陽陵泉穴舒筋解痙;承山為止搐緩攣之驗穴;後溪,通於督脈而和腦相維繫,更有息風鎮驚之效。
4.治法:先刺水溝,深刺至齒,針尖向上,施以瀉法。委中、十宣均以三稜針瀉血,余穴亦用瀉法,強度宜適當加大。留針至神清搐止,須間斷運針。
氣陰兩脫
1.治則:補氣滋陰。
2.處方:氣海、百會、太淵、復溜。
3.方義:氣海為元氣之海,灸之可大補元氣;百會為諸陽之會,更能升陽固脫;太淵乃手太陰肺經原穴,本型為中暑之危重階段,汗出脈絕,取此以滋肺陰固衛陽;復溜是足少陰腎經經穴,可補腎陰振腎氣。四穴合用,內補肺腎之陰液,外固欲脫之衛陽。
4.治法:氣海、百會施艾條雀啄法灸,持續下斷,直至神志清醒。余穴用針刺,採用補法留針,其間須反覆運針刺激。
此型病情危重,宜配合其他中西醫療法。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zhenjiu_3.php?id=97&s=121797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