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腳道鞋話健康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說腳道鞋話健康

腳,算得上「體域」的邊陲,遠離心臟,是循環系統的末梢,脂肪甚少,溫度最低,正常體溫(腋下)約36.8℃,維持恆定,氣溫為15℃的早晨,腳溫才30℃,中午只有20.5℃。外界溫度下降時,腳溫也隨之下降,故有「寒從腳起」之說。雙腳受涼會引起一系列反應,如感冒、氣管炎、失眠、風濕並凍瘡等,且往往諸疾叢生。冬天臨睡前洗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引火歸元」之妙。所以,對腳的保暖絕不是無關緊要的。

腳的面積不到體表總面積的7%,許多汗腺分佈在腳上,可釋放不少的飽和汗氣。運動時血液循環旺盛,兼之摩擦生熱,腳生汗氣更多(特別是炎夏),如果不能及時從鞋內排出或吸乾,必然難受不堪。久之,「皮膚軟化」,甚或惹起腳癬。

腳掌與後跟之間呈弓形。足弓由內外側縱弓、橫弓、肌肉及韌帶組成,主要是吸收行動時產生的震盪,以起緩衝作用,而且與足弓的彈力大小有關。足底有三個負重點,第一(拇後)、五(小趾後)蹠骨頭和腳跟同時著地,構成三角鼎立之勢,十分穩當。如果任何一、二點不能與之相應,則屬病態。只要適當墊高腳後跟,即可滿足此要求。為此而發明了鞋後跟。成人鞋後跟最佳理論高度是26~30毫米。

合理的鞋跟除了能維持人體的平衡外,還有行走省力的好處。假若一個人行走時抬腳的高度為52毫米,所穿鞋子的後跟高為26毫米,這就減少了1/2必須提起的高度,從而節省近一半的力量。同時,由於後跟的存在,減少了腳底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並改變了鞋的導熱性能。另外,也平添了幾分美姿。鞋跟的發明不能不說是科學技術的一大進步。

但是,「物極必反」,若鞋後跟過高,那麼大部分壓力就會移向腳前掌。後跟抬得越高,腳前掌受到的壓力就越大。一旦抬高到60~70毫米,壓力則可猛增3~4倍,從而使腳面嚴重傾斜下垂,跖趾關節過度伸展、拇長肌滑向拇趾外側,形成強力的弓弦牽拉作用,造成拇外翻,繼發滑囊炎和第二趾錐狀畸形,產生較大的頑固性胼胝。還可發生跖趾關節半脫位或創傷性炎症等,常常出現跳痛,弄得人「舉步維艱」。同時,由於身體重心大大前傾,小腿和腳底肌腱一併被拉抻,腓腸肌縮短,趾節變形,有關器官受累,甚至出現生理紊亂。可見,過高的鞋跟不啻自我摧殘。因此,穿高跟鞋應適可而止為上。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