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起義的意義:極大的震懾了沙俄農奴制

普加喬夫起義的意義:極大的震懾了沙俄農奴制

世界歷史故事

普加喬夫起義的意義:極大的震懾了沙俄農奴制

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最終失敗了。失敗的根源在於運動的自發性和分散性及其領導者缺乏明確的鬥爭綱領。普加喬夫及其擁護者是群眾君主專制思想的代表,他們反對地主,但卻擁護「好沙皇」。這是天真的君主觀念的典型表現,形成這種觀念的基礎則是俄國農村的宗法制度。統治階級和國家使用正規軍隊、行政和警察機構、財政、教會和管理國家的歷代經驗來對付人民的自發性暴動。

列寧在談到農民戰爭失敗的客觀原因時強調指出:「從中世紀德國『農民戰爭』開始,……我們看到無數這樣的例子:組織性較強、覺悟較高、武裝較好的少數怎樣迫使大多數服從自己的意志並且戰勝大多數」。在這次農民戰爭中,被壓迫人民群眾表現出非凡的英勇氣概和果敢精神,湧現出許多傑出的組織者和卓有才幹的軍事首領。這次農民戰爭雖然失敗,但它客觀上對俄國的社會發展起了進步作用。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已作為沙俄時期人民群眾為擺脫農奴制而進行英勇鬥爭的最光輝的表現載入史冊。

1773-1775年的農民戰爭,無論在力量、團結,階級劃分、組織成份與覺悟程度方面。還是在社會口號的明確程度和階級鬥爭的激烈程度方面,均超過以往的所有農民戰爭。人民雖然遭到慘敗,但卻獲得進行革命鬥爭的經驗。這次農民戰爭動搖了人民認為對封建制度天經地義的這種信念,加速了地主專制制度的崩潰。在這次農民戰爭的影響下,十八至十九世紀俄國農民的階級鬥爭又有了新的進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