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的全稱是什麼?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衰弱的?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o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語: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bai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帝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早期為統一的國家,中世紀後演變為一些承認皇帝最高權威的公國、侯國、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聯合體。其歷史可追溯至羅馬帝國。
955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勒赫菲爾德戰役中擊敗馬扎爾人,收復各邊區。962年,奧托加冕為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今奧地利地區自此歸屬神聖羅馬帝國,直到其於1806年崩潰。
對於當時的帝國諸侯而言,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可謂理想的傀儡:空有輝煌的家世(腓特烈二世的教子、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脈),卻年老(即位時55歲)力弱(當時哈布斯堡家族只在上勃艮第地區有零散的領地)。
然而他們都低估這位伏櫪老驥的雄才大略。1276年,魯道夫一世以違反小特權為由,向擅自吞併巴本堡領地的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宣戰,最終在兩年後於杜恩克魯特戰役擊殺對手,成功將地域廣大的奧地利地區變成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土,從而一躍成為與波希米亞國王不分伯仲的帝國諸侯。
此後,帝國皇冠就幾乎一直在波希米亞國王(主要出身盧森堡家族)和奧地利大公(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流轉,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波希米亞與匈牙利國王斐迪南一世,從他的兄長皇帝兼奧地利大公卡爾五世手中接過帝國皇冠和奧地利大公頭銜。
從此以後,兼任了奧地利大公和波希米亞國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及其分支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則一直壟斷帝國皇位直至帝國覆亡。
然而在這個時期,哈布斯堡王朝雖說已經擁有相對於單一諸侯的強大實力和廣大的世襲領地,但王朝的強盛卻與帝國衰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皇帝只要試圖褫奪諸侯的特權就會面臨聯合對抗的諸侯聯盟,帝國的集權化道路至此已是舉步維艱。
魯道夫一世將奧地利納入家族領地的行徑遭到諸侯們的一致反感,以至於其駕崩之後,當選為羅馬國王的不是哈布斯堡的阿爾佈雷希特,而是拿騷的阿道夫,而拿騷家族則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被哈布斯堡家族重奪王冠;查理四世雖說控制了波希米亞、上薩克森、勃蘭登堡等廣大領土,可他能做到的只是頒布金璽詔書,確認諸侯的特權,以防止對立皇帝的出現和內戰的爆發;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帝國改革可謂走得最遠,但也僅僅是通過帝國議會與封建軍制的改革、帝國統治院和帝國行政圈的設立,以產生一個由貴族所治,為貴族所服中央政府,而這個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後來的宗教改革中被攪的支離破碎;卡爾五世,這個因為西班牙和勃艮第文化背景而始終得不到帝國諸侯擁戴的虔誠天主教徒,最終深陷宗教紛爭的泥潭,黯然讓位於胞弟費迪南一世。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帝國所轄各區域開始轉型為現代國家的前身。這一進程隨著地域的不同區別很大,發展最快的地區很大程度上與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區域重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帝國開始與日耳曼地域國家產生等價關係:腓特烈三世首次在國號上加上「日耳曼民族的」(Nationis Germanica)的修飾語,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則在首次在禮儀頭銜中加上「日耳曼尼亞國王」(Germaniae Rex),而傳統上表達對日耳曼尼亞治權的頭銜是責實不明的「羅馬人民的國王」(Romanorum Rex)。
此外,帝國欠缺公認的世襲繼承法,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的皇帝必須以武力、金錢或是聯姻來想辦法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儘管如此,哈布斯堡王朝還是一直壟斷帝國皇位直至帝國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