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羅馬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共傳五位皇帝

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羅馬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共傳五位皇帝

羅馬歷史故事

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羅馬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共傳五位皇帝

朱裡亞·克勞狄王朝(公元前27年1月16日-公元68年6月9日),羅馬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奧古斯都)所屬的尤里烏斯家族借由聯姻關係與克勞狄烏斯家族結合形成的王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共傳五位皇帝,依次為:屋大維(奧古斯都)、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勞狄烏斯和尼祿。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前27年1月16日,屋大維接受元老院賜予的「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結束,羅馬帝國建立,朱裡亞·克勞狄王朝隨之開始;公元68年6月9日,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尼祿自殺身亡,朱裡亞·克勞狄王朝遂告終結,羅馬帝國進入「四帝之年」(四帝內亂期)時期。

歷史簡介

一、奧古斯都(前27年1月16日-14年8月19日在位)

奧古斯都,全名(最高統帥·)愷撒·(神之子·)奧古斯都(拉丁語: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蓋烏斯·屋大維烏斯·圖裡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一般稱其為屋大維(Octavian)。羅馬共和國末期後三頭同盟之一,羅馬帝國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制的創始人。奧古斯都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外孫,前44年被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並收為養子。 愷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台,與馬克·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前42年與安東尼在腓力比之戰中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卡西烏斯。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興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

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最高統帥」(Imperator,或譯作「凱旋將軍」、「大元帥」,「皇帝」一詞來源)稱號;前27年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意為「神聖的」) 。此後著手改組羅馬政府,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屋大維曾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屋大維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實行僱傭兵制度;建立近衛軍,駐守羅馬和意大利,以保衛皇帝。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

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14年8月,在奧古斯都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

二、提比略(14年9月18日-37年3月16日在位)

提比略,全名提比略·愷撒·(神君奧古斯都之子·)奧古斯都(拉丁語:Tiberius Caesar Divi Augusti filius Augustus,前42年11月16日—37年3月16日),原名提比略·克勞狄烏斯·尼祿或提比略·尤里烏斯·愷撒(Tiberius Claudius Nero或Tiberius Julius Caesar),中文又譯作提庇留或提貝裡烏斯。羅馬帝國第二位皇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第二位皇帝,14年9月18日-37年3月16日在位。

14年,奧古斯都駕崩,提比略繼承由奧古斯都締造的帝國,借由聯姻關係,成為朱裡亞·克勞狄王朝之繼承人。提比略個性深沉嚴苛,執政時期並不受到臣民的普遍愛戴。執政後期,由於黨派與家族之間的鬥爭、陰謀,使得他採用殘暴的手段對付政敵與親族。在羅馬古典作家的筆下,他的形象被定位為暴虐、好色。但近代學者根據帝國當年的安定景象與文獻銘刻等史料,重新為提比略翻案,認為提比略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由於與元老院與家族的關係緊張,26年,提比略退隱卡普裡島,自此再未返回羅馬,但他從未放鬆對政局的控制。37年3月16日,提比略於卡普裡島駕崩。

三、卡利古拉(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

卡利古拉,全名蓋烏斯·尤里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拉丁語: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2年8月31日-41年1月24日),原名蓋烏斯·尤里烏斯·愷撒·日耳曼尼庫斯(Gaius Julius Caesar Germanicus)。羅馬帝國第三位皇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第三位皇帝,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

卡利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兒時隨其父日耳曼尼庫斯屯駐日耳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軍靴。37年,皇帝提比略於卡普裡島駕崩,卡利古拉經元老院認可,繼承提比略的所有權力,成為皇帝。

卡利古拉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在位時期,建立恐怖統治,神化皇權,行事荒唐、暴虐。由於他好大喜功,大肆興建公共建築、不斷舉行各式大型歡宴活動,帝國的財政急劇惡化。後來,他企圖以增加各項苛捐賦稅來減緩財務危機,引起帝國所有階層的怨恨。41年1月24日,卡利古拉被近衛軍大隊長卡西烏斯·卡瑞亞刺殺身亡。

四、克勞狄烏斯(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

克勞狄烏斯,全名提比略·克勞狄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拉丁語: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原名提比略·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或提比略·克勞狄烏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或Tiberius Claudius Nero Germanicus),中文又譯作克勞狄,或模仿後來歐洲君主習慣冠以數字的克勞狄一世。羅馬帝國第四位皇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第四位皇帝,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

克勞狄烏斯是意外而登基為皇帝的。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殺後,近衛軍擁立這位克勞狄烏斯家族的中年男子,並受到元老院的承認而繼位為羅馬皇帝。他的統治力求各階層的和諧,凡事採取中庸之道,修補了卡利古拉時期皇帝與元老議員之間的破裂關係,提高行省公民在羅馬的政治權力,並興建國家的實業。後期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統治形式,是在他的手中和平地轉移完成的。

54年10月13日,克勞狄烏斯去世,可能被皇后小阿格裡皮娜毒死。

五、尼祿(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

尼祿,全名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拉丁語: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原名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或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Lucius Domitius Ahenobarbus或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第五位亦是最後一位皇帝,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

54年,皇帝克勞狄烏斯駕崩,尼祿憑借其母小阿格裡皮娜此前的諸多謀劃,順利即位為帝。尼祿是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在位時期,行事殘暴,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及幾任妻子,處死了諸多元老院議員;同時,亦奢侈荒淫,沉湎於藝術、建築等事。然而,尼祿並未完全荒廢政務,對內推行了諸多利民政策;對外成功化解帕提亞與亞美尼亞危機,創造了一定的政績。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世人稱之為「嗜血的尼祿」。

68年,高盧、西班牙諸行省先後爆發了反對尼祿的叛亂,尼祿在不明戰況的狀態下,以為深陷窮途末路的境地,遂倉皇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獲悉後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軍起義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同年6月9日,尼祿被迫自盡。尼祿的死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由奧古斯都開創的朱裡亞·克勞狄王朝至此終結。

六、加爾巴、維特裡烏斯、奧托、韋帕薌

尼祿死後,元老院承認加爾巴為帝。由於加爾巴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特裡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托所殺,奧托自立為帝。3月,維特裡烏斯出兵與奧托爭奪帝位,奧托戰敗自殺。7月,正在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被多地軍隊擁立為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特裡烏斯,結束了皇位爭奪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羅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