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簡介,曾獲英國“布克獎”

印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簡介,曾獲英國“布克獎”

文學藝術

印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簡介,曾獲英國“布克獎”

《午夜的孩子》是印裔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創作的長篇小說。1947年8月15日午夜,當零點的鐘聲敲響,印度即宣告獨立,主人公薩裡姆・西奈也在這一特殊時刻降生。同時在全印各地出生並存活的五百八十一個嬰兒,都成了具有特異功能「午夜的孩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該小說以20世紀的印度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以薩裡姆為中心的家族的興衰,是一部宏大的家族史詩。呈現了殖民時期和後殖民時期印度形形色色的各個社會階層。拉什迪試圖通過探討主人公的個人命運及其家族史來審視印度民族苦難的經歷。

1981年,拉什迪憑借《午夜的孩子》,獲得英國小說「布克獎」,多年以後,該書又在為紀念布克獎25週年的評選中當選「25年來最佳小說布克獎」。

內容簡介

在1947年8月15日零時,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尼赫魯向全國宣佈:一個獨立的新印度誕生了。就在零時至1時之間,印度共出生了1001個嬰兒,其中活下來的有581人,這些與新國家同時誕生的孩子就是「午夜的孩子」。由於他們誕生於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他們都獲得了某些神奇的法力,其法力的大小與出生時同零時的距離成反比,離零時越近的法力越大。

兩個離零時最近的在孟買誕生的嬰兒,一個是主人公薩裡姆,另一個名叫濕婆。富有戲劇性的是,接生護士一時衝動下調換了同一產房出生的這兩個嬰兒,從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英國殖民者,同一個街頭賣唱的印度教歌女苟合的私生子被抱進了穆斯林富商家,取名為薩裡姆;而一個富有的穆斯林家庭的男嬰則進入了信印度教的窮苦百姓家,即濕婆。

這一陰差陽錯,完全攪渾了兩個孩子的血緣和宗教文化身份。這兩個孩子都神通廣大,薩裡姆有通靈術,能夠深入到別人的思想之中,他每天午夜還能夠把所有午夜出生的孩子的靈魂召集到一起開會。這些來自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孩子的聚會,可以看作是印度獨立後社會的縮影。

而濕婆的膝蓋則強大無比,他從小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信奉暴力。總理尼赫魯為薩裡姆的出生寫給他的賀信說:「你是青春永駐的古老印度的最新繼承者。舉國上下都會密切關注你的生活;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是『我們』大家的鏡子。」

薩裡姆主張人生應該有意義,生活應該有目的,他試圖把午夜的孩子團結起來,把印度建設成為理想國土。但現實卻給予他一次次的打擊。最後他自己未老而走向衰亡。

創作背景

《午夜的孩子》以印度次大陸為背景,涉及到殖民統治、印巴分治及印度獨立後各種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拉什迪並沒有按傳統的方式敘述,而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結合戲仿的手法解構殖民者書寫的印度歷史,構建新的印度歷史。

在印度歷史長河中,殖民統治時期是重要的一環。這一時期是印度政治、經濟、文化變動最激烈的時期。為了維護自身在印度的利益,殖民者在印度推行土邦制的「分而治之」並傳輸西方文化。西方思想文化在印度的傳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印度本土文化,但也促進了知識分子對印度傳統文化的反思。

面對同樣的歷史,東西方有各自不同的見解。殖民者聲稱是他們發現了印度,並創造了一個對他們沒有威脅的想像中的印度。殖民者在當地修鐵路、建工廠和學校,向印度人民滲透西方文明,打破了印度的閉塞和落後。

殖民者在對印度統治的過程中為維護既得利益有意對印度實行分而治之,為印度的分裂埋下了隱患。為鎮壓反抗的印度人民,殖民者甚至不惜以武力手段來解決。

1942年爆發了抵制「分裂印度」和反殖民的群眾性運動。殖民者離開印度後導致了印度獨立後的意識形態真空。這種普遍性意識的缺失使國家陷入持續的政治動亂。各種政治力量為了自身利益重新書寫國家歷史,強加給民眾一個集權的、均質的政治理想。印度的獨立,標誌一個全新印度的誕生。

尼赫魯曾指出要走第三條道路,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共存的沒有矛盾的國家。尼赫魯政府也在努力實踐著這個目標。這段歷史是值得印度人民驕傲的歷史。英迪拉·甘地以她雷厲風行的鐵腕手段登上政治舞台,開始了她新的政治生涯。

1975年甘地夫人為了鞏固政權,頒布了緊急狀態法,在緊急狀態期間把無限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政黨手中,印度的民主進程就此打住。

《午夜的孩子》小說橫貫印度獨立前後60年的歷史,從薩利姆的祖父親眼目睹樸連瓦拉園大屠殺,到他父親的財產被印度教徒的暴力組織燒燬,再到薩利姆親身經歷的中印邊界衝突、印巴戰爭、甘地夫人頒布緊急狀態法,從克什米爾到孟買,從卡拉奇到達卡,印度的習俗、政治、宗教信仰、友情和仇恨、和平和戰爭相互交融,可以說是印度現代社會的圖景再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文學藝術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