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法國皇帝拿破侖如何利用閱兵操練軍隊?

解密:法國皇帝拿破侖如何利用閱兵操練軍隊?

拿破侖

解密:法國皇帝拿破侖如何利用閱兵操練軍隊?

  當波拿巴身處巴黎時,閱兵成為……生活中的固定特徵。波拿巴養成了在必要時刻檢閱部隊的習慣……這並非徒勞的炫耀,而是向巴黎人展示他光榮源泉——麾下軍隊——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波拿巴(後來的拿破侖)的領袖形象得以強化。

  ——菲利普·德懷爾《公民皇帝:執政的拿破侖》(Philip Dwyer, Citizen Emperor: Napoleon in Power)

  誠如歷史學者德懷爾所言,軍事強人出身的拿破侖·波拿巴對閱兵有著近乎癡迷的情感,在他擔任第一執政時期,但凡身處巴黎,每十天便會舉行一到兩次閱兵,閱兵日期一般為共和歷的周十,亦即法定休息日,但也時常放在週五。

執政府時代的閱兵:打造個人形象

  1800年2月19日(雨月30日),波拿巴執政率政府搬遷到杜伊勒裡宮,為了炫耀武功,波拿巴在當天舉行了執政衛隊與巴黎駐軍大閱兵,在閱兵式上,日後成為帝國元帥的繆拉(Murat)、拉納(Lannes)分別位列執政左右,和他一起向在場各部久經沙場的軍旗脫帽鞠躬致敬,上千名的士兵在那時發出歡呼。

  1800年9月12日(果月25日),法軍已經在意大利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業已凱旋巴黎的波拿巴執政則在當天檢閱曾在1796-1797年與他並肩奮戰的第33戰列步兵半旅。

  當半旅官兵身穿破衣爛衫、赤著腳走過閱兵場時,波拿巴走到他們中間,認出了幾名軍官和兩名老兵,聊起了當年的戰鬥,回憶起他們表現出色的場合。波拿巴隨後詳細問起他離開意大利後這支部隊的遭遇,瞭解造成這一狀況的內外原因,隨後任命了一位可靠營長作為團長,很快便改善了這支部隊的狀況。

  如上所述,這樣極具宣傳力度的閱兵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周十閱兵」和「週五閱兵」很快便吸引到一大批忠實觀眾。閱兵同樣具備相當的實用價值,通過聆聽部隊官兵的意見與抱怨,通過表現出對軍人福祉的關心,波拿巴執政著力培育出與士兵間的親密情感,「波拿巴萬歲」的吼聲在官方鼓勵下變得越發常見。費恩(Fain)男爵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要是他(拿破侖)檢閱某支部隊,他知道與將軍或上校交談應當從哪件私事入手。當他停留在老兵面前時,他知道應當和他們談論哪場會戰或哪次戰役。」

  較之同時代的任何大人物,拿破侖·波拿巴都無疑與士兵更為親近,第一執政或皇帝與士兵間的軼事充斥著法軍官兵的回憶錄、書信與日記。這樣的舉動雖然未必令上流社會青睞,卻在巴黎市民和軍隊中為拿破侖創造了和普通人打成一片的良好形象。

  在士兵心目中,波拿巴執政能夠第一眼就從團裡認出四五名官兵、認真喊出他們的名字、補充一些令人信服的細節。士兵則能夠將請願書呈遞給第一執政。波拿巴給予陣亡士兵母親養老金、以執政名義收養士兵遺孤、以坦誠態度平反冤案……這樣的傳說從一間營房傳到另一間,從一座兵營傳到另一座,在軍隊中有效培育出對拿破侖·波拿巴的忠誠。

  帝國時代的閱兵:令官兵銘記終生

  1804年12月2日星期日(霜月11日),拿破侖正式加冕稱帝。隨著帝國建立、共和歷廢除、公歷回歸,拿破侖的閱兵也有所變化,不僅在禮儀上逐漸變得華麗繁複,在舉辦日期上也反映出「終結革命」的政治風向。源於共和歷的「周十閱兵」和「週五閱兵」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至多每兩周舉行一次的閱兵,其時間通常定在公歷週日。

  共和國的閱兵有時會長達六七個小時,而在帝國時代,閱兵開始時間一般定在下午一時,持續三到五個小時。通常情況下,拿破侖會在週六就寢時向近衛軍各兵種上將和巴黎督軍下達命令,確定參閱部隊和檢閱時間。

  近衛軍一向是參與閱兵的主力,途經巴黎的部隊也時常出現在閱兵場合。以近衛軍為例,針對隨時可能參與週日閱兵的狀況,某營營長下令:「執勤軍官每日中午需確保(官兵)用石榴汁清洗臉和手,修剪指甲,頭髮狀況良好……」除此之外,從週一到週六,每天各連連長還需要檢查大到衣帽鞋襪,小到通針的各類物品,確保內務整潔、一切井然有序。

  週日上午,部隊陸續抵達杜伊勒裡宮和卡魯塞爾廣場(Place du Carrousel),參閱部隊各部集結完畢後,旗手離開隊列,在鍾閣(Pavilion de I'Horloge)前集結。一名宮廷官員負責引導他們前往皇帝沙龍,各部旗手進入室內將軍旗展示完畢後即返回本部,一路上鼓號齊鳴向軍旗致意。

  激昂樂聲與軍旗行進的宏大場面往往令沿路的圍觀人群激動異常,甚至令他們渴望在軍旗——「金鷹和金冠下飄動的破布」——的指引下分享榮譽。每次閱兵結束後,都會有若干平時寧可出錢尋人代役的巴黎子弟志願參軍。

  外地遊人同樣對閱兵興趣盎然,來自里昂的朱莉·德·維拉斯小姐(Mlle Julie de Villas)便認為閱兵「一直令我讚歎」。巴黎市民自然不會放過提供觀景平台的商機,維拉斯一行很快在以「適當的價格」租到了一扇窗戶,從那裡能夠「完美地看到杜伊勒裡宮前方和將要舉行閱兵的宮內庭院」。

  參閱官兵們的說法也印證了這一點,近衛荷蘭槍騎兵團的迪蒙索(Dumonceau)回憶說:「閱兵總能夠吸引一大群人……宮殿的所有窗戶,以及側面走廊的所有窗口,都點綴著美人。圍觀者擠在進出口的路畔,他們吵吵嚷嚷,很難滿足。」顯然,儘管閱兵往往令外地人驚羨不已,見慣世面的巴黎人口味卻變得越發挑剔,迪蒙索所在部隊便不幸得到了「哎,丑傢伙」的評價。為了體現盡可能良好的外部形象,按照皇帝的要求,只有制服完好的士兵才能排在第一列,跛行的、衣衫不整的乃至形象不佳的只能退居第二列。

  一旦預定閱兵時間到來,拿破侖便會推開一切應酬離開沙龍,讓王公顯貴、元帥乃至皇后在一邊等待,卻不會令他的士兵白等。一般情況下,在皇帝身後騎行的隨從有著嚴格的次序,帝國顯貴們依照等級依次排開,只有少數隨從擁有騎馬特權。

  通常情況下,受閱步兵直接進入杜伊勒裡宮內的庭院列隊,受閱騎兵和炮兵則由於佔地較大,需要留在卡魯塞爾廣場檢閱。拿破侖首先乘馬通過部隊間隙檢閱,下馬後命令各部開始分列式,由於技術條件限制,每當拿破侖下令時,都會有若干大嗓門軍官依次重複命令。幾乎變成「花癡」的維拉斯小姐在將近兩個小時內用望遠鏡捕捉著拿破侖的每一個動作,甚至連皇帝在行家眼中近乎「屠夫殺豬」的騎馬方式,在她看來也有著「無人可比的風度、泰然自若與威嚴」。

  貝朗熱(Bellange)的畫作《帝國閱兵的一天》可以讓我們一窺閱兵時的眾生相,細心人更能從中讀出若干有趣細節,近衛軍既身著全套禮服展示華麗軍容,又「自由散漫」地並不遵守法軍條令,用輕鬆的姿勢將步槍倚在肩上,並未按照規定用手托槍。而在普通部隊閱兵時,有時甚至會出現行進中大面積走亂步子,從每分鐘76步的普通步伐自行加速到每分鐘120步的現象。

  分列式結束後,拿破侖則開始耐心地逐個單位檢查部隊狀況——畢竟,一塊麵包、一雙軍靴、一箱彈藥有時可以決定一整場戰鬥的結局,而拿破侖有時甚至會檢查士兵是否存有清理火孔的針!

  這樣細緻、實用的檢閱難免會拖延時間,甚至讓晚飯延遲一兩個小時,令隨從們頗有抱怨。拿破侖當然也有所耳聞,他曾詢問拉納對此看法如何,拉納直率回答:「我以榮譽發誓。對我來說,喝熱湯和喝冷湯沒什麼區別,只要你帶著我們努力用那些該死的英國佬燒一鍋肉湯就行。」

  然而,當拉納在1809年戰死後,拿破侖的週日晚餐變得越發準時——因為他新娶的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習慣如此。雖然一些充滿異國風情的部隊會引得他親自檢閱,但皇帝參與的閱兵也越發稀少。

  以1811年12月至1812年3月為例,這四個月中僅僅舉行了四場閱兵,而且每場都有外籍部隊參與。拿破侖依然沒有喪失他與官兵親密交談的能力,他所欠缺的只是時間與動機,拿破侖曾感慨:「對我而言,只有在戰場上或是在空閒時間裡才能細緻觀察部隊,其它時候是很困難的……我視察部隊的方式太累人、太消耗時間。」

  一個細微的事實有助於我們理解拿破侖的變化:在執政府時期,每當第一執政在閱兵時分發榮譽武器,所有獲得者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會在當天晚上和波拿巴在同一張桌上共進晚餐。而在1812年,皇帝的一名副官會在閱兵次日邀請參閱部隊所有軍官在一家餐館吃飯。這同樣是慇勤的款待,卻並非一種榮譽,它也不再考慮士兵的感受,只想到了軍官。

  雖然如此,他的少數幾次檢閱也足以令官兵們銘記終生。1812年3月22日,由波蘭人組成的維斯瓦河軍團在巴黎受閱,海因裡希·馮·勃蘭特(Heinrich von Brandt)中尉在自傳中詳細記述此事,在他看來,「這是一樁讓士兵心臟美妙跳動的事」。閱兵前夜,一些老軍官開始傳授經驗,告知戰友拿破侖一般會詢問何種問題,又該如何一一回答,但這樣的預防針卻讓官兵們越發緊張。

  上午10時30分,維斯瓦河軍團接到開往杜伊勒裡宮方向、在卡魯塞爾廣場列隊的命令。兩旁的圍觀人群讓街道變得異常狹窄,部隊行列時常被打斷,最終,波蘭軍人們只能緩慢地「擠進」卡魯塞爾廣場,完成行進動作。

  下午一時許,拿破侖、貝爾蒂埃元帥等人在若干波蘭將領陪同下出現。大約半個小時後,皇帝看到勃蘭特戴著中尉肩章卻指揮一個連,便問道:「上尉連長在哪?」團長不想讓拿破侖知道軍官損失慘重的真相,立刻扯謊:「生病留在凡爾賽。」皇帝接著問道:「你受過幾次傷?」勃蘭特答道:「兩次,還有幾次碰傷。」拿破侖隨口勉勵道:「好,你還年輕,你會成為上尉的。」接著隨手翻開一名士兵的背包,抽出一塊麵包,摸了摸、嗅了嗅,評價道:「還不壞。」

  隨後的檢閱除去檢查彈藥盒、背包等常規事件外,還因被塞到第二列裡的一名肥胖士兵變得頗為有趣,當拿破侖得知他是在法國養胖了之後,半開玩笑地說道:「噢,照顧好你自己;你們不得不快速行軍的時候就要到了。」一名幸運的軍士則因告知皇帝他受傷五次而得到榮譽軍團十字。

  雖然部下著意粉飾,拿破侖還是在檢閱中發現了若干狀況,也贏得了波蘭士兵的衷心熱愛。閱兵結束時,廣場上迴盪著士兵們「皇帝萬歲」的吼聲。

莫斯科閱兵:被勝利沖昏頭腦

  拿破侖除了在法國國內的巴黎、布洛涅等地進行過大量閱兵外,也有在戰地閱兵和進入敵國都市閱兵以炫耀武力的習慣。

  1812年9月14日,經歷了迄今為止最為艱苦的博羅季諾血戰後,法軍以閱兵隊形進入俄國古都莫斯科。儘管隨之而來的大火令法軍頗為掃興,已經處於其擴張頂峰的拿破侖帝國還是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了一系列高度形式化的閱兵。

  近衛軍中校維奧內(Vionnet)抱怨道:「皇帝一直在讓我們閱兵,這搞得士兵精疲力竭。」稍稍觀察一下法軍閱兵記錄,便會發現這位軍官所言不虛:10月6日,拿破侖檢閱老近衛軍,7日,檢閱青年近衛軍,8日,近衛軍大閱兵,10-12日,第一軍各師大閱兵。

  另一名軍官指出:「團長們盡力展示……沒有人會從士兵的外表看出他們受過多少苦,還在受多少苦……這樣的外在表演讓皇帝相信士兵無所不能,讓他越發固執。」事實上,拿破侖或許真的已經被表象沖昏了頭腦,在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騎兵戰馬大面積死亡的時刻,他竟夢囈:「我的軍隊比任何時候都要好。」

  10月18日,俄軍突襲位於溫科沃的法軍騎兵,與此同時拿破侖則在克里姆林宮檢閱第三軍官兵,閱兵途中炮聲不絕於耳,但沒有軍官敢打擾躊躇滿志的皇帝。最後,一名僥倖逃出戰場的軍官衝入克里姆林宮,向皇帝高呼:「大事不妙!」直至此刻,拿破侖才真正意識到部下極力隱瞞,而自己又選擇無視的事實,法國軍隊盛極而衰,他不得不放棄莫斯科退往國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拿破侖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