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革命到拿破侖時代:法國猶如過山車般的動盪歲月
面對革命,法國國民激情澎湃。他們編製了「共和歷」以取代傳統日曆;街頭到處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說;人們不再使用「先生」一詞,而是彼此稱呼「公民」。但是,群眾的激情漸漸地失控了。與此同時,害怕革命蔓延的歐洲各君主國組成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開戰。
1793年春天開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氣息和恐怖氣氛交織的城市。凡是涉嫌叛變共和國的人都上了斷頭台。一項最高的記錄是:38分鐘內,斷頭台砍下了21個頭顱。全國大約有4萬人被處決。這時的人們已經忘記了四年前頒布的《人權宣言》對自由的定義:「自由就是能夠做任何無害於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動背離了革命的理想。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決12年之後,法國人再次選擇了一位皇帝來領導國。
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這位皇帝是民眾選舉產生的。法國成年男子中有357萬人投了贊成票, 反對的只有2569人。
法國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侖政府,他們認為拿破侖代表了一種能夠控制社會的力量,能夠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後來拿破侖又代表了一種征服歐洲的希望。法國人民希望法國實現和平繁榮,並且征服歐洲。
在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動盪之後,人們開始強烈地渴望社會的安定,期盼著強有力的人物出現,結束國的混亂和危機。在戰場上節節勝利的拿破侖,讓法國人看到了恢復秩序和權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侖頒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動,讓已經飽受啟蒙思想熏陶的法國人看到了延續理想的希望。
拿破侖宣佈登基的時候,他宣誓忠於1789年的革命原則,尊重人權、自由、平等。由拿破侖下令起草的《法國民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在圍繞法典草案召開的102次討論會中,正在領導戰爭的拿破侖親自參加了97次。這部沉澱了啟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稱為《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確立法國大革命的原則。兩個世紀後的今天,法國的現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對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拿破侖將它帶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國土上。
1811年,隨著連續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飛煙滅,整個歐洲都快要變成法國的了:拿破侖自己兼任著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和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們分別擔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蘭和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統領波蘭的是他手下的元帥;奧地利和普魯士是他的戰敗國,龐大的沙俄也成了謙卑的小夥伴。
拿破侖把法國帶到了一個輝煌的頂峰。在拿破侖時代,伴隨帝國擴張的,法國大革命思想也在全歐洲傳播。這些國被拿破侖征服以後,拿破侖直接或間接地在這些國家確立了新的原則,即法國革命的原則、平等的原則並摧毀封建制度。拿破侖把有史以來最大的榮耀帶給了法國。
從俄國冰凍的荒原開始,最後經由滑鐵盧的慘敗,當了11年皇帝的拿破侖在大西洋的 一個孤島上終結了自己短暫的輝煌。拿破侖兵敗的根源在於,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著一切民族壓迫行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佔國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侖的指引下覺悟到這一點,然後在這位導師的侵略行為背叛了革命原則時轉而反抗。人民不愛武裝的傳教士。戰敗國人民也反對武裝傳教。
拿破侖以軍事力量和民族壓迫來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念,讓法國從稱霸歐洲的頂峰,重重地跌落下來。決不應該讓一個國家聽任一個人的權力去擺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