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發展:西歐得以持續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發展:西歐得以持續發展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發展:西歐得以持續發展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般指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葉西歐發生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在西歐,隨著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東西方交往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的貴族階層。他們為謀取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對封建文化,創造資產階級新文化的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於14世紀發端於意大利;到15世紀中期以後,先後波及尼德蘭、 西班牙、 法國、英國、德國等地。

文藝復興時期進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學的人文主義文化,宣揚以「人」為中心,要求個性解放,重視現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識。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它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人性論」。但它抨擊了封建主義、宗教神權對人們思想和精神的禁錮,因而曾促進了西歐一些國家的宗教、經濟、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當時一些人文學者為反對封建教育和教會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資料的研究和發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家P.P.韋傑裡烏斯,早在15世紀前夕就根據古代文獻撰寫了《論紳士風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實施符合自由人的價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獲得身心的良好發展。1411年,瓜裡諾發表了普盧塔克《論兒童教育》的譯文。1417年,人文主義學者波焦在聖加倫修道院發現了M.F.昆體良的《演說術原理》原本。 5年之後,在洛迪發現了西塞羅的《修辭》。此後,其他有關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讀物也相繼出現。到16世紀,不但所有關於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為人文主義學者所熟悉,一些教師、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還發表許多探討「新教育」的論著。他們所要培養的已不再是僧侶和神職人員,而主要是社會、政治、文藝、商業方面的活動家和冒險家。 他們要求以培養身心健康、 知識廣博、多才多藝的新人的教育理想進行教育革新(見人文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廣泛傳播,普遍衝擊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會對學校教育的獨佔,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新學校,擴大了教育對象。有些人文主義教育家主持的學校除教育王公貴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個別平民子弟。

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為擺脫教會對教育的控制,還在一些王公、貴族和地方統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宮廷學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里諾主持,設在曼托瓦郊外的稱做「快樂之家」的宮廷學校和瓜裡諾主持的費拉拉宮廷學校。這兩所學校對早期人文主義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學校聘請有名學者,並招收歐洲各地來的學生,施以所謂通才教育。外國學生回去後,遂將意大利的人文主義廣為傳播。

當時資本主義生產發展較快的尼德蘭,是最早接受文藝復興影響的國家。從14世紀開始,尼德蘭的教育就比較發達,其中最有成績的是「平民生活兄弟會」主辦的學校。到16世紀,這些學校又根據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進行了革新。

法國早在1458年,就在巴黎大學開設研究希臘文學的講座。但由於保守派的阻礙,人文主義傳播遲緩,到15世紀末,文藝復興的思潮才逐步在法國傳開。研究羅馬法的著名學者G.比德曾大力宣傳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在他的積極倡議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為提倡人文主義新學,於1530年建立了後來廣設學科並享有很大思想自由的法蘭西學院。16世紀的法國,不僅出現了F.拉伯雷和M.E.d e蒙田等傑出的人文主義教育家,而且成為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

文藝復興的思潮傳播到英國比較晚。直到16世紀初才有一批受意大利新學影響的人文主義學者,如T.莫爾、J.科利特、W.利利等,在倫敦開展了推行人文主義文化和教育的活動,並得到皇室和重臣的支持與鼓勵。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的D.伊拉斯謨對促進英國的人文主義新學,推動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以及當時文法學校與公學的發展, 起了很大作用。人文主義政治家T.埃利奧特將意大利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與英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提倡以培養具有人文主義新思想的貴族紳士為教育目標。他的譯著甚多,其中於1531年發表的《統治者之書》是英國第一本教育專著。由於他的教育思想更符合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利益和需要,遂使英國一度湧現出一股討論「紳士教育」的熱潮,並把英國的人文主義教育推向新貴族主義的方向。

文藝復興思潮傳入德國,是從人文主義學者P.路德於1456年從意大利留學回國後在海德堡與萊比錫等大學講授新學開始的。1476年,著名的尼德蘭學者R.阿格裡科拉留學意大利後,也到海德堡大學任教。到16世紀初,在維滕貝格、耶拿等大學也相繼建立新學。同時,在一些商業城市首先出現了新型的文科中學。特別是從40年代後,由於受了人文主義教育家J.斯圖謨在斯特拉斯堡文科中學的教育改革的影響,使這種文科中學得到推廣。

各方觀點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湧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癡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牴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文藝中興時代之意大利。——蔡元培《圖畫》

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和一種世界觀。人文主義以人,尤其是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點。對人文主義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容忍、無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在各個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這裡一般人文主義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

也有的人文主義運動認為人有參加儀式和規則的需要並組織一定的團體來滿足人的這種需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文藝復興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