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革:通過對隋唐的學習徹底改革日本

日本的大化改革:通過對隋唐的學習徹底改革日本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的大化改革:通過對隋唐的學習徹底改革日本

  漢朝時日本就和中國有友好往來。

  後來在日本的本州島西南部,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叫邪馬台國。這是咱們漢文書籍把它翻譯成邪馬台國,邪馬台實際上就是大和,因為大和日語是YAMATO,我們就把它音譯成了邪馬台。當時大和的統治者都是女王、半巫、半人、半神那種東西,終身不能結婚,等於靠神神鬼鬼來統治。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女王在魏明帝在位的時候,曾遣使到中國,魏明帝非常高興,冊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安東都督府都督。所以,以後甭管中原的政權怎麼更迭,日本都向中國稱臣,甚至中國魏晉時宋齊梁陳六代,六朝皇帝都冊封日本的統治者為倭王安東都督府都督、安東將軍、使持節,都督六國軍事,封他類似於這些名字的官銜。

  到了七世紀初,就是隋朝的時候,日本的聖德太子進行改革。聖德太子這個人在日本的地位就相當於咱中國的周公,他仿造中國的制度進行改革,國名由YAMATO改成了( nibeng)(日語音),寫成漢字就是日本。並把統治者由大王改成天皇,然後把前面幾代的鬼神王都追封為天皇,實際上那會兒都是倭王。聖德太子辦的這件事兒要報告給中國,於是遣隋使過來,那個使臣叫小野妹子,但是這是個男的。這個小野妹子哥們兒來華之後,給隋煬帝遞上了國書,隋煬帝打開國書一看,寫的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一下子隋煬帝就火了,你原來是臣子,臣子你現在敢自稱天子,而且你日出處,我日落處,你不咒我嗎?所以隋煬帝非常不高興,但是面子上還過得去,後來就跟官員說,小邦無禮,以後別讓他來了,日本人我看著煩,就別來了。

  又過了幾年,聖德太子再次遣使來華,這次來又給隋煬帝遞國書,隋煬帝打開國書一看火更大了,因為這個國書上寫的是「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中國皇帝稱天子,你稱天皇,你不成我爹了嗎?所以隋煬帝就派一個姓裴的侍郎,到日本去罵他們去。姓裴的一看波濤洶湧嚇得沒敢去,於是就繞道朝鮮,把詔書遞給朝鮮人,你替我罵他就完了,回去覆命去了。那時候不像今天,說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就隔著那麼淺淺的一個海,當年那淺淺的海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你想那個小破帆船,一百多噸,可能幾十噸,去橫渡那大海簡直是長征。所以他必須有島嶼的,讓小船可以一站一站地停,船漏了好補,人也好休息。要是沒有這個,風對著帆一頓猛吹,一停發現到了西伯利亞,也可能是印度尼西亞。基於這個緣故,隋朝兩次遣使日本都無果而終。

  從貞觀年間,日本派出遣唐使,一共是準備了十九次,成行的是十六次,有三次可能是沒湊夠錢。成行的十六次中,成功到達中國的是十三次,沒到達的那三次估計就是吹跑了,去了西伯利亞、印度尼西亞、赤道幾內亞,船散人餵魚,這都有可能。

  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學唐朝的人回國策劃的。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開始大化改新,日本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有的年號,以前日本天皇沒有年號。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中間這1200多年,在日本歷史上稱之為唐化時期。日本一直把中國叫做唐國、唐土,後來日本看不起中國的重要原因,就是他認為中國只有在唐朝的時候才可以稱中國,唐朝以後中國就不配稱中國了。他認為他才是中國,因為他繼承唐朝這套東西繼承得很好。尤其對於中國宋、明兩朝被少數民族滅掉,唐漢被蠻夷所制這兩段歷史,日本是非常看不起的,所以他才敢出兵打中國。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我日本人也可以。比如,從甲午戰爭日本發表的文告來看,都是以中華正統自居,號召反清復明。包括孫中山他們在日本設立大本營,也是反清復明的感覺,表示日本是中華道統之所在。以至於後來入主中原好幾次沒成功,他就惱羞成怒,開始篡改教科書。

  中國在唐朝之後跟日本官方的往來就斷絕了,一直到明朝永樂皇帝的時候,官方往來才恢復,私人往來比如商人,也開始恢復。當時日本有個足利幕府,就是一休裡面的將軍足利義滿,他派使臣到中國來。明朝皇帝問這個使臣,日本國什麼樣,然後這個使臣就寫了一首詩,回答明朝的皇帝,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國比中原國,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焙新酒,金刀膾錦鱗。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禮制風俗完全跟中國是一樣的,而且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開花的季節也跟中國一樣。所以有良心的日本人講,中國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親,且不說日本的文化有沒有2600年,中國是母親,日本是兒子沒錯。

  朝鮮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當年我們抗倭援朝,幫助朝鮮奪回江山的時候,朝鮮的宣祖大王激動得不得了:「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他說我們和日本都是你們的兒子,但不一樣,我們國家是好孩子,日本是賊孩子。其實現在韓國更賊,狼子野心,他得虧是兩半,得虧現在還小。他要是強大起來更慘,極端民族狂熱,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贏什麼缺德事兒都幹得出來。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唐朝人策劃的。新政中的制度,以唐制為藍本,唐朝設立三省六部,日本設立二官八省一台。直到今天,日本的部級單位仍然叫省,防衛省、財務省、文部省,都叫省。日本都城則完全仿造長安,日本的平安京就是袖珍的長安城。學校教授儒學,這都跟中國一樣。中國的銅錢在日本可以直接當錢花兒,日本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將,他的家徽(日本的每個武將都有一個家徽)就是六枚永樂通寶,見錢眼開這哥們兒。日本很少發行自己的錢,都是用中國的錢。

  對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備真備和中國的高僧鑒真。吉備真備和日本留學生空海創立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原來沒有文字,沒有文字怎麼辦?用漢字表音,但是用漢字表音的話,寫出來的書雖然每個字都認得,連一塊兒你卻不知道什麼意思了。漢字是單音節,我,一個字一個音,日語是(wataxi),寫出來是瓦塔西。整句話,我是個日本人,你寫出來就是一大串瓦塔西叉叉叉。單純漢字表音行不通的話,那怎麼辦?他的辦法是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創立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字叫假名,而漢字叫真名,一個小學畢業的日本人,也能夠掌握一千多個漢字,而且人家還是主要的正體字,不像咱們這種簡化字。要到了日本大街上的話,基本上你不會有文字障礙。找路什麼的時候,路標上幾乎都是有繁體字的,感覺就像在香港,到東京什麼感覺,在香港就什麼感覺,因為香港和東京都只有語言障礙(這兩個地方說的話你全都不懂),但是絕對沒有文字障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