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日本昭和裕仁天皇到底該不該算二戰戰犯?
日本裕仁天皇(1901-1989)於1926至1989年在位。裕仁接掌皇位時,民主熱潮正在日本國內興起。不過,他的國家很快轉向了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日本與納粹德國結盟,侵略了幾乎所有亞洲鄰國,並突襲了美國位於珍珠港的海軍基地。
雖然裕仁事後將自己描述成一個沒有實權的立憲君主,但許多學者研究認為他對戰爭起到了推動作用,1945年日本投降後,裕仁天皇成為沒有實際政治權力的象徵性首腦。
裕仁的成長歲月
裕仁是日本皇太子嘉仁親王的長子,他於1901年4月29日出生於東京。
按照祖制,日本皇室成員都不由親生父母撫養。裕仁先是由一個退役將軍撫養,而後由一位皇家侍從照料。裕仁從7歲至19歲都在貴族學校就讀,他接受了嚴格的軍事和宗教教育。1921年,裕仁隨同一個由34人組成的旅行團出遊西歐,歷時半年。這也是日本皇太子首次走出國門。
回到日本之後,裕仁開始代替長期患病的父親處理政務。1923年9月,東京發生地震,導致大約十萬人遇難,63%的房屋被毀。震後,日本暴徒伺機殺死了數千位韓裔民眾和左派分子,他們指控這些人縱火併在災後趁機搶劫。當年十二月,裕仁逃過了一次刺殺陰謀,並於次月迎娶了良子太妃。差不多同時,他廢止了皇室納妾的傳統。裕仁的父親於1926年12月去世,他隨即正式登基,改元昭和。
裕仁天皇與日本軍國主義崛起
裕仁登基時,一項賦予全國男性投票權的法案剛剛通過,日本政治黨派因此擁有幾近空前的權力。然而,此後經濟衰退、軍國主義興起和一系列的政治刺殺事件給親民主運動造成危機。
作為國家最高精神領袖和最高軍事將領,裕仁天皇於1929年實質上驅逐了當時的首相。繼任首相遭到槍擊身受致命重傷。另一位首相於1932年被海軍軍官刺殺,因為他們對一項限制日本軍艦數量的條約感到惱火。
從那時起,幾乎所有的日本首相都是軍人出身,而非出自政治黨派。1940年,日本所有的政治黨派都被解散。1935年,一位陸軍中校用武士刀砍死了一位將軍,引發更多政治暴亂。1936年,東京超過1400名軍人發動兵變,佔領了軍務部,並殺害多位高層政治人士。
與此同時,日本與中國的衝突正在加劇。1931年,日本軍隊炸毀一段鐵路並栽贓給中國土匪,製造了所謂的「九一八事變」。日軍以此為藉口侵佔中國東北地區,並建立傀儡政權。緊接著,日本對中國其他地區的侵略行動接踵而至,並最終於1937年爆發全面戰爭。當年冬天,日本軍隊在南京及周邊地區殺害了大約二十萬平民和囚犯。強姦惡行成為常見之事,日本控制區的大量女性被強徵為「慰安婦」。
裕仁天皇並未寬恕侵略戰爭中較為極端的方面,但他也沒能對那些負有責任的人實施懲罰—這可能是由於他擔心自己被軍隊廢黜。此外,他還批准使用化學武器以及驅趕農民。
二戰中的日本
1940年9月,日本、納粹德國和義大利法西斯政府簽訂三方協議。三個國家同意,若一國遭到未參戰國攻擊,它們之間將互相援助。
同月,日本軍隊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美國則對此做出回應,對日本實施包括石油和鋼鐵禁運在內的經濟制裁。一年多以後,裕仁同意了政府對美國宣戰的決議。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位於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炸毀並損傷了18艘美國軍艦,導致2500人喪生。美國在一天後宣戰。此後的七個月裡,日本佔領了荷屬東印度群島、英屬新加坡、新幾內亞、菲律賓群島以及南亞和太平洋其它一些地區。
不過,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和瓜島戰役後,局勢發生了轉變。到1944年年中,日本軍方已經意識到勝利遙遙無期。但直到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之前,日軍仍在負隅頑抗。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無線電廣播宣佈日本投降。
天皇的戰後生活
日本戰後的憲法保留了皇室,但天皇僅僅被限定為國家的一種象徵,所有政治權力都歸屬於民選代表。
與日本軍隊高層中的許多人不同,裕仁天皇並未被指認為戰犯。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害怕這樣做會使對日本的接管陷入混亂。1945年到1951年,裕仁巡視日本各地監督重建工作。
1952年,美國終止了對日本的佔領。此後,裕仁大部分時間在幕後工作,此件日本經濟經歷了快速發展期。裕仁於1989年1月7日去世。他在位將近64年,是日本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天皇,時至今日,裕仁在戰爭期間的行為仍倍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