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的天皇為什麼和籐原家共治天下?

日本歷史上的天皇為什麼和籐原家共治天下?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歷史上的天皇為什麼和籐原家共治天下?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日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攝關這個日本特有名詞,攝是攝政的簡稱,而關則是關白的簡稱。攝政顧名思義就是攝理政事之意。在古代奈良時代,攝政專門在幼年天皇即位時,協助幼帝主理國政。關白則協助成年天皇處理國政。換言之,攝政與關白本來是因兩個不同情況而設置的特別官職,但一直到十世紀為止,雖時有設置,都是臨時性質,不是常置。

奈良至平安時代初期為止,攝政本來只限天皇的家族成員來擔任,而且一般都是皇太子或至親的王族。而在一千年後的明治維新時,一直標榜王政復古的日本政府,為了宣示天皇摒除權臣專權的意志,恢復由成年皇太子擔任攝政。昭和便曾在太子時期擔任攝政,協助多病體弱的父皇大正天皇管理國家。

話雖如此,十世紀後半開始,攝政與關白已經完全成為籐原氏的籐原北家囊中之物,直到明治維新,前後持續將近一千年。以日本的歷史發展過程來說,王族攝政存在時間還是相對短暫的。

籐原氏能夠晉陞攝關之位,繼而把持該職位將近千年之久,是因為籐原北家在公元十一世紀時成為天皇的外戚,從此與天皇家建立唇齒相依、難分你我的關係。這使得不少人以為籐原北家已經不用理會天皇是長是幼,可以恣意妄為,代替天皇掌管國家,而天皇似乎成為花瓶。

可是,攝關政治並沒有那麼簡單。籐原道長雖然將籐原北家推向最高峰,世稱「御堂關白」,但事實上他從未擔任過關白,只曾擔任攝政一年。還有,自他的五世祖籐原良房直至道長之父籐原兼家為止,約一個多世紀,代代皆出關白和攝政,但不要忘記這一百年同樣是天皇史上少有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聖代」、「盛世」。可見道長以前的籐原北家即使身兼關白和攝政,但其實無損天皇的統治權。

籐原北家成為攝關,不代表天皇變成傀儡,這是為什麼呢?

攝政關白到公元十世紀前半為止,都是不常設置的官職。按當時的規定,兩者只是輔助之職,不能干涉天皇管治,也不可參加天皇與朝廷大臣商議國政的公卿會議。另外,當時在天皇與太政官之間,還存在一個名為「御覽」的官職,有權在公卿會議審議之前閱覽天皇的決策案和旨意草案。顯然,這個內覽之職才是左右政策的職位,但擔任內覽的公卿不一定是籐原氏出身,內覽與攝政是兩個系統。

不過,在籐原道長登場之前,上述的規定逐漸出現變化。公元962年,籐原伊尹趁在位的冷泉天皇體弱無子,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安和之變」,排斥有力政敵源高明,使籐原北家完全壟斷了朝政。自此,籐原北家的地位逐漸穩固,攝政正式成為常設之官,籐原北家也獨佔內覽。到了籐原道長時代,以內覽把持朝政,繼而獨佔攝政、關白之職的攝關籐原家正式誕生。

上文提到籐原道長非但沒有擔任關白,而且是擔任了攝政一年。當時,由於他一直擔任內覽,因此依然能在朝廷裡呼風喚雨。當然,這不代表外戚的身份不再重要。籐原道長進入政壇後,先後將自己的四個女兒嫁給天皇和皇族子弟為妻,確保無論天皇是誰,籐原家的外戚身份都能保持。

這不意味著天皇家從此成為傀儡,應該說攝關籐原家的誕生不等於天皇式微。籐原北家的子孫即使囊括了朝廷的最重要職位,但他們把持柄權的根本要素,還是靠宗族女子成為天皇的后妃和母后。

換句話說,籐原道長的子孫要繼續握有權位,第一,在任的天皇必須一直早死,由籐原北家出身的母后代幼帝統率。第二,天皇要繼續迎娶籐原道長的女兒或孫女為後。這些籐原北家的女子成為天皇的母后,便可以利用國母的身份,協調夫家天皇家與娘家籐原家雙方的利益,成為兩家共同治理天下的關鍵。

另一方面,籐原道長和他的子孫雖然靠宗族女子成為國母,再把持朝政,但既然攝關是輔助之職,天皇成年後,籐原家也沒有阻止之理。而且,自八世紀以來,「天皇是神之子孫」的觀念逐漸根深蒂固,籐原氏為了保證自己有大義之名去扶持天皇家,只能利用宗女延續下去。

自七世紀中葉的白村江之戰後,日本外無敵患、內無戰亂,沒有任何政治條件足以動搖天皇的存在根基,籐原氏最終選擇了貫徹「佐翼之臣」的角色。

十一世紀初,籐原道長之子賴通接掌攝關、內覽之位,在位的後三條天皇年輕力壯,決定在不影響國政的前提下,限制賴通家族的勢力,振興天皇的權威。天皇迎娶了同是籐原家出身,但屬於實力較弱的分家女子為後,變相地削弱了籐原賴通的攝政名分。自此,叱吒朝野百年以上的攝關籐原家迎來了君權重新膨脹的時代,即歷史上有名的院政時代。

由此可見,籐原北家的權力,來自於天皇賦予。雖然通過宗女可以一時掌控朝政,但終究這種外戚身份不可持久。隨著年富力強的天皇出現,籐原氏與天皇共治天下也就此終結。籐原家轉而以禮儀延續家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