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的參戰 3年之內英法也將獲得一戰勝利
1918年11月,德國首都柏林發生了起義,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蘭。在戰後,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拒絕將威廉二世交給英法等國,她保住了自己的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有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的參戰,最終導致了德國的戰敗。不得不說,美國的參戰加快了德國失敗的步伐。但即使沒有美國的參戰,英法等國仍將獲得戰爭的勝利。唯一的區別是時間可能不是1918年,而是1920年。
一、一戰的爆發本身就是一場意外
薩拉熱窩事件爆發以後,歐洲各國都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就連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也並沒有對侄子的死表現出多麼傷心,美國方面幾乎不知道裴迪南大公是誰。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認為這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好機會,他極力慫恿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開戰。但塞爾維亞受沙俄的保護,這就勢必意味著奧匈帝國要與沙俄正面對抗。而德國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友,也必須跟著參戰。現在問題來了,英法兩國是沙俄的盟友,德國與沙俄開戰,也就意味著英法兩國也必須加入戰爭。就在戰爭爆發的前夕,英國向德國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德國不進攻法國,英國就不會加入戰爭。」但是德國人已經為了戰爭準備了10多年的時間,德國拒絕了英國的建議。
在另一方面,沙俄與德國的關係本來不錯,沙俄也並不想與德國開戰。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沙皇尼古拉二世下達了全國動員令。這是俄國落後的現實情況決定的,戰爭爆發再準備就什麼也來不及了。而俄國的舉動使德國發生了誤判,威廉二世認為這是他的那位俄國老表一心與自己為敵。既然這樣,那德國就應該先下手為強。就這樣德國主動對俄國宣戰,在此之後,英法兩國也不得不先後對德國宣戰。再然後就是各自僕從國一連串的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本來這是歐洲人的事情,但是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決定趁機趁火打劫。日本宣佈對德國宣戰,幾乎沒有費多少工夫就佔領了德國控制下的青島。
二、英法俄三國的確給德國造成了很大的消耗
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強悍這是世界公認的,但德國的地理環境十分遭到,這就導致德國必須進行兩線作戰。從古到今,兩線作戰都是戰爭中的大忌,但德國也是迫不得已。起初德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了法國境內,但法國在英國的支援下硬生生頂住了德國的進攻。這是德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德國本來計劃著先集中兵力擊敗法國,然後在調頭對付俄國。但是現在閃擊戰逐步演變成了陣地戰,德國拖不起。在德軍進攻受挫以後,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沮喪的向威廉二世報告:「陛下,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東部戰場上的局勢也不容樂觀,沙俄雖然一敗再敗,但是它太大了,幾乎有用不盡的人力物力,而這些是德國所不具備的。
德國自身的戰略資源不足,這是德國最大的軟肋。而英法兩國都擁有著廣闊的殖民地,英法雖然沒有力量快速擊敗德國,但是可以和德國拼消耗。利用自己豐富的資源和物資進一步抵消德軍的優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不過最先頂不住的竟然是俄國,1917年年初,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的統治被推翻。新成立的臨時政府雖然仍堅持參戰,但是遭到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反對,俄國的政局開始持續動盪。但是此時德國也成了強弩之末,德國國內的糧食供應已經十分緊張。德國此時最擔心美國的參戰,德國秘密聯絡墨西哥牽制美國。美國通過自己的情報得知此事以後十分惱火,1917年4月,美國宣佈對德國宣戰。
三、美國的參戰加快了德國戰敗的速度
美國對德國宣戰時,美國的總兵力還不到30萬,而且都是長期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部隊。德國真正忌憚的是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在美國參戰以後,協約國陣營的實力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過美軍卻根本指望不上,一戰時期的美軍與二戰時期相比差距可不是一點。還有一個國家不得不提,那就是意大利。這個臭不要臉的國家一看情況不對,立刻掉頭進攻德國,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協約國成員。客觀的說,美國的參戰的確加快了德國戰敗的速度,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英法俄三國在兩年內對德國巨大的消耗才是主因,即使沒有美國的參戰,英法兩國也將獲得戰爭的勝利。當然這個時間不可能是1918年這麼早,一戰結束的時間可能會延遲1到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