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何山東勞工倍受各國青睞?

一戰期間,法國、英國及美軍使用的華工不少於17.5萬人,其中山東人占的比例應該不少於80%。俄羅斯使用的華工不少於3萬人,以東北人為主,其次是山東人,如果考慮到當時東北人大

德意志統一戰爭的結果,丹麥最後成了炮灰

在俾斯麥既定的「鐵血」方針的指導下,戰爭成為實現德意志統一的唯一途徑。但是,德國的地緣政治四面受敵,必須確保在一次戰爭中只有一個敵人站在面前。於是,選擇哪個國家作

德國統一戰爭中最出名的野戰指揮官:普魯士親王腓特烈·卡爾

腓特烈·卡爾(1828.3.20柏林-1885.6.15) 普魯士親王。威廉一世的侄子。德國統一戰爭中最出名的野戰指揮官。出名的血王子,相傳他那一身紅色驃騎兵的制服就是戰場上敵我雙方士兵的鮮血

耳川之戰——日本九州戰國史上驚天動地的一戰

日本九州戰國史上,驚天動地的一戰——耳川之戰,天正六年(1578)11 月12 日的耳川之戰一直是九州戰國史上其中一場重要的戰役。然而,跟之前談過的木崎原之戰、沖田畷之戰,以及戶

一戰慘劇背後的軍事敗筆:塹壕戰導致了巨大傷亡

「日子一天天過去,對時間的消逝已經麻木,進攻、防禦、反擊交替,屍體在雙方的塹壕之間如山丘一樣漸漸隆起。」如雷馬克在《西線無戰事》中描述的那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烈

索姆河戰役:歷時半年,一戰中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一場戰役

還不知道索姆河戰役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第三個年頭。 當時,德國軍隊第2集團軍在法國索姆河上游盆地建築了3道防線

馬恩河成一戰最為慘烈戰役:福煦統帥擊敗德國

事件回顧 3月25日,福煦和克列孟梭首相及法軍事領導人在貢比涅進行磋商。(lssjt.com)他們面臨德國第7集團軍最近對瓦茲河的進攻。福煦主張:「面臨協約國戰線破裂的危險,我們必須對

揭秘中途島戰役:美軍因何贏得這一戰的勝利?

在回顧戰爭史時,很多人往往只關注於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對抗,卻未曾想到,決定戰爭走向的,有時也許是某個微不足道的人。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的轉折之戰——中途島戰役中,這樣的事情

一戰軍火販子扎哈羅夫:能遊走於交戰雙方的富商

俄籍軍火商、「死亡商人」維克特·布特日前被美國一家法院裁定有罪,將面臨25年牢獄之災。其實,與身陷囹圄的布特相比,更有資格稱為「死亡商人」或「戰爭之王」的是一名叫巴希

揭秘:一戰時美國德裔成“國家公敵”

一戰期間,美國社會中出現了一個身份尷尬的群體,那就是被稱為「敵國僑民」的德裔美國人。為將這部分公民「資敵」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裡,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數千人

英國打贏東非湖戰:德國艇長被俘才知一戰爆發

1914年8月,東非尼亞薩湖(今馬拉維湖)兩岸,英國和德國的兩支小艦隊友好地隔岸相處。英德官兵都不知道,此時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他們的祖國已經反目成仇,戰爭將很快降臨到他們頭

魯登道夫攻勢:一戰德國失敗前的最後次進攻嘗試

魯登道夫完全放棄了「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陣地」的作戰指導思想。他認為,猛烈的炮火可以消滅前沿陣地的全部守軍,人被消滅了陣地也守不住,因此應該把部隊撤到遠離前沿陣地的後

魯爾危機——法國一戰後最為失敗的外交動作

1923年1月11日,因德國拒接戰爭賠款,法國出兵十萬佔領了魯爾區,此為魯爾危機。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中心,法國這樣做似乎也有很大的震懾力,但是結果會如法國期望的那樣嗎

布列斯特條約的意義:蘇聯終於可以跳出一戰泥潭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個外交和約,於1918年2月9日凌晨在白俄羅斯城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簽訂。整個談判過程都被記錄了下來。為簽訂這份和約而進行的各項談判確實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西方文學的風格有哪些改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思想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大戰的殘酷廝殺打破了人們關於工業社會帶來無限光明的想像,發達國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殘殺,這一點深深刺傷了許多有良知的人

一戰時期,意大利為什麼公然背叛自己的盟友加入協約國?

一戰時期意大利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1879年,德國與奧匈帝國結成同盟。而意大利本想把突尼斯變成自己的殖民地,誰知法國先下手為強,搶先控制了

解密:一戰後的巴黎和會的會議內容具體有什麼?

巴黎和會(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e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

布魯西洛夫戰役是如何成功的?對一戰的影響有哪些?

布魯西洛夫突破(俄語: ),是俄羅斯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軍事勝利,這場戰役發動於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針對東方戰線上同盟國軍

一戰中英國耀眼的海軍將領戴維·貝蒂,曾在“伊麗莎白女王”號上談笑風生

1914年,英國皇家海軍上將戴維·貝蒂在即將服役的新銳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上,與來訪的意大利海軍代表談笑風生。如今,一百年已經過去,昔日威嚴的戰列艦已經消逝在風中,

“一戰”的意大利戰線:盟友眼中“傷人的暗箭”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都是獵取領土的投機者。當它於1940年進攻戰敗了的法國時,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抨擊這一行動是一支「傷人的暗箭」。但是,很少有人認識到意大利在第一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