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二戰時美軍如何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

歷史解密:二戰時美軍如何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

歷史解密:二戰時美軍如何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

從相貌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

「二戰」期間,中國戰區有一些抗日援華的美國大兵。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更是戰爭的首要問題。當年美軍如果捉到一個日本奸細嫌疑人,到底是如何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呢?

1942年,美國政府戰爭部為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的美軍,頒發了一本名為《如何辨認日本人》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有75頁,漫畫家米爾頓·加裡夫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圖解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特徵和區別。在書的扉頁,一位美軍軍官向大兵瑞恩發問:「嗨,瑞恩,你在中國待了那麼長時間剛回來,和我們說說日本人長得和我們的東方同盟軍有什麼不一樣吧!」

瑞恩胸有成竹地解釋說:首先要看體征。中國人的個頭兒接近美國人,日本人要矮一些,好似沒有腰,兩條腿直接長在胸部了。

中國人的膚色略呈暗古銅色,而日本人膚色淡一些,類似檸檬黃的顏色。中國人的眼睛稍斜,但長的位置與歐美人類似,而日本人眼睛更貼近鼻子。中國人的牙較平整,日本人則有突出的大板牙。

如果日本人混跡在我們的盟友中不好辨認,不妨讓他們走幾步看看。中國人走路昂首闊步,日本人拖著腳走路。如果日本人也假裝昂首闊步,不妨讓他們脫了鞋襪(如果有襪子的話),進一步觀察。中國人的腳呈正常狀,但日本人在當兵以前在家穿「下(木屐)」,所以大腳趾和其他腳趾分開。

也許是因為美軍發現大兵瑞恩的描述過於片面和主觀,再說即便是中國人也有當漢奸的,所以在1944年以後這本手冊就沒有再發行。說實在的,試圖在相貌上分辨中國人和日本人再加上韓國人,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反正我不能從長相上看清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區別。

中國人被當成日本人怎麼辦

但凡出過國的中國人,都有被當作日本人的經歷。被當成日本人的感覺,我幾乎天天體驗。這種情形,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被除去中國人、日本人以外的其他國家人當成日本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隨便走在國外的街頭就有人衝你愉快地喊「柯尼奇哇」(「你好」),令你不得不笑臉相迎。

第二種情況,被日本人當成日本人,這種情形不多見,但還是隔三差五會出現。每當在國外(不是在日本)遇到日本人開口和我點頭哈腰說日語時,我就覺得可樂:日本曾流行「日本人論」,認為日本不僅社會文化獨特,連人種也與其他亞洲國家沒有關係。所以,當日本人在國外被當作中國人時,大多數日本人都有幾分不悅的感覺。

第三種情況,被中國人當成日本人。偶爾遇上這種情形,我就上下求索,不知道是穿錯了什麼,還是動作不夠協調,抑或是頭髮亂得跟小泉似的?鬱悶啊!

巴西華裔作家袁一平在《啼笑嫁巴西》一書中,描寫了一個叫做「大老錢」的人物。一次大老錢到銀行付款,進門一看櫃檯前大擺長龍,於是就厚著臉皮,加塞兒擠到隊伍前付了賬單。一位老先生首先發火,責罵大老錢說,「你這個日本人,一點兒不守規矩,真不像話!」大老錢沒做任何解釋,尷尬一笑走了。他嘴裡自我安慰地嘀咕,反正罵的不是我,我不是日本人。沒事!然而一旦大老錢做了好事,他總是把榮耀貼在中國人的臉上。一個冬天的晚上,他幫一家中國教會為棲身橋下的叫花子發食品。那幫窮人們領到了麵包和牛奶,直抱拳作揖,感激涕零。因不知施捨者尊姓大名,就一個勁地點頭哈腰說,謝謝日本人,日本人真好。大老錢當即糾正道:「我們不是日本人,我們是中國人。知道嗎?中國人。」大老錢的邏輯是這樣的:「時間一長,巴西人就以為,凡是好事都是中國人做的!」「大老錢」的不懈努力可能是徒勞的,因為這樣的小把戲日本人也會玩。

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假如有中國人或日本人做了壞事又死不承認,就冷不防用錐子戳他一下,如果他大喊「哎喲」,當然就是血濃於水的;如果他嚎叫「(啊、啊)」或者「baga(巴嘎)」,則此人必定是一衣帶水的。我認為這個招數堪稱辨別中日兩國人乃至韓國人的終極技巧。

現代研究

如今,我們以根據科學的手段去進一步瞭解。此前,科研人員對漢族人和日本人的全基因組表達譜芯片數據進行了系統和細緻的分析,結果顯示漢族人和日本人的基因表達譜存在整體上的差異。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徐書華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對於在中國漢族人和日本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基因表達,單個遺傳變異的貢獻在7%到43%之間。

中國漢族人和日本人有共同的遺傳起源,在外表形態上也存在很高的相似性。然而,雖然親緣關係如此緊密的兩個人群在人體性狀上的細微差異不易度量,但人們普遍的印象是,漢族人和日本人在外表上的差異似乎還是能被人眼識別出來,儘管大多可能僅僅是文化、行為上的差異以及由此導致的視覺上可以察覺到的差異。

從生物學的角度,漢族人與日本人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性狀差異?有多少是由於環境差異導致的?有多少是由於遺傳因素影響而產生的?為回答這些問題,徐書華研究組決定從基因表達譜入手進行探索和探討。

科研人員對漢族人和日本人的全基因組表達譜芯片數據進行了系統和細緻的分析,結果顯示漢族人和日本人的基因表達譜存在整體上的差異。與之對應的是,儘管漢族人與日本人在外表和遺傳上都存在較大的相似性,但是從基因組的角度,漢族人和日本人可以得到很好的區分。

該研究通過比較分析,鑒定出在兩個人群之間存在高度表達差異的基因,通過對複雜性狀關聯分析數據庫的搜索和基因功能註釋,發現其中某些差異表達基因與人體血液和生化特性有關,還有一些基因與人體身高以及某些疾病相關。由於缺乏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和最終表型數據,目前還不確定具體的聯繫和機制。

徐書華研究組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漢族和日本人的差異,不僅僅是地理、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區別,而且在生物學上存在系統性的差異,這些差異有可能通過自然科學研究手段精確量化和客觀描述。《醫學遺傳學》雜誌已在線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稱其有助於理解基因表達與遺傳變異之間的聯繫,並為闡明近緣人群之間表型差異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