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二戰時候吃什麼?如此滲人
在諸多抗戰片中,都少不了這樣一段:為了充飢,幾個日本兵去抓雞搶豬,滑稽可笑卻有貪婪無比。等到咱們軍隊一打過來,他們又會驚慌失措抱頭鼠竄。而在歷史中,日本人會真的通過這種方式來吃飽肚子嗎?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時期,日軍就開始研究現代化的軍糧供應了,而到了二戰,這種體系也更加成熟。據1931年日軍條例來看,每名日軍士兵每天必須接受八百克主食以及兩百克的肉食,以保證足夠多的營養。除此之外,還有蜜餞,納豆,味增,餅乾等符合日本人口味的佐餐。反觀中國軍隊,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的1937年,還不能吃到標準的一日三餐。號稱精銳的中央軍一天也只能吃到兩頓鹽水煮白菜。次一點的雜牌軍,只能聽天由命自生自滅了。在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為了填補肚子,雜牌川軍團甚至只能挖地三尺去吃芭蕉根。可見當時在戰場上兩國軍隊後勤補給的差距。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到1939年,日軍陸軍士兵的確吃得很好,從日本國內運來的罐頭,糙米,牛肉,讓人眼花繚亂。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本士兵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口福嘍。特別是在1941年,美日戰爭爆發之後,當時美國潛艇活躍在日本近海,使得商船無法再從日本國內運輸補給進入中國。無奈,日本人只好開始以戰養戰的策略。為了得到食物,去偷雞摸狗,搶割老百姓的麥子。此時八路軍和新四軍已經迅速壯大,整個華北和華東的鄉村大多是已經掌握在我們手中,日本人以戰養戰的策略遭到了重大打擊。
在大陸的日本陸軍至少還有的吃,而在太平洋諸島的日本陸軍卻並不那麼走運了。在瓜島,由於亨德森機場的美國航空兵的持續轟炸,導致運輸船在途中就損失大半,大量的食物運不上島。沒有食物,喪心病狂的日本人開始吃屍體,吃傷員。他們甚至還想出了一個十分恐怖的獵食方法:拿死去戰友的頭骨做陷阱去抓螃蟹。導致整個海灘上到處都是死者的殘骸。整個瓜島戰役日軍戰死兩萬四千人,其中有將近一半是死於飢餓。僥倖逃出飢餓之島的日本老兵,幾十年後聽到瓜島的名字,都驚恐萬分。
在東南亞的日軍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緬甸和泰國的叢林阻擋,日軍缺少足夠的交通工具運輸糧食。而為了打響英帕爾戰役,「虎狼參謀」辻政信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用動物來運食物,等到運輸完畢,還可以殺掉這些動物作為補給。當時日本人用的不僅僅是牛和馬,就連大象和山羊都成了運輸工具。部分日軍連山羊都找不到,只好拿猴子來湊數。而等到雙方一開打,聽到槍炮聲的動物們帶著糧草立刻四下逃散。天皇的「動物園」就這樣解散了,氣的武士們臉色鐵青。
當時海戰主角已經從戰列艦變成了航母,所以聯合艦隊一大票戰列艦無所事事的停在特魯克。由於遠離硝煙,在特魯克的海軍們享受著天堂般的生活。當時海軍最大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因為精美的伙食得到了「大和旅館」和「武藏飯店」的綽號。一直以英國為師的日本海軍在伙食上也盡量保持著英國的風情:早飯的麥片粥和咖啡,中午的西餐配上海鮮,晚上可能會享用一點傳統的日式料理,到了夜裡,艦上的執勤還會為飢腸轆轆的軍官們送上夜宵。在瓜島陸軍還在為填飽肚子而犯愁的時候,海軍馬鹿一直過著奢華且小資的生活。即使這樣,
也有海軍軍官嫌飯菜量太少,不夠自己吃的。
而海軍的享受是有代價的,它的代價就是國內老百姓的肚子。在下令總動員之後,日本國內一切食物採取配給制,最好的東西都送給了軍隊,而老百姓一天的口糧根本就不夠填飽肚子,而且還經常會分到「筋條蘿蔔」「怪物土豆」這樣下等的食物。「剃刀」東條英機為了檢查是否會有人偷吃,還曾派出警察去偷偷的翻垃圾桶,然後逮捕那些破壞戰爭的「壞分子」。普通民眾惶惶不安,他們也為這場戰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