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的歷史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爆發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法西斯德國對波蘭的侵略戰爭,是希特勒稱霸世界的戰爭總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因此,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後,下一步侵略的目標就定在波蘭。
從1938年10月起,德國向波蘭接二連三地提出領土要求,要波蘭交出「波蘭走廊」和但澤,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這些要求遭到波蘭政府的嚴辭拒絕,於是德國決定用武力迫使波蘭就範。德軍侵波戰爭的計劃代號為「白色方案」,其戰略企圖是:利用快速兵團和優勢航空兵,實施突然襲擊,一舉滅亡波蘭。波蘭戰役,是法西斯德國「閃電戰」在戰爭中的首次應用。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台,在廣播裡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實際上是德國囚犯的屍體。接著,全德各電台都廣播了「德國遭到了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9月1日拂曉,德國便大舉入侵波蘭。
波蘭與英法兩國曾訂有盟約,德波戰爭爆發後,9月3日,英法政府對德宣戰,並表示要履行保護波蘭獨立的諾言。但實際上英法政府宣而不戰,沒有認真援助波蘭。波蘭當局對德軍的突然襲擊缺乏準備,倉促應戰,結果在德軍的進攻下防線迅速瓦解。波蘭政府於9月16日逃往國外。
法西斯德國為侵略和佔領波蘭而發動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的標誌,是大戰在西方的第一戰。德波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經過這次戰爭,原本一個獨立的波蘭成為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蛋糕,而一直執行綏靖政策的英法等國卻並沒有由此而真正認識到自己面臨的危險,直到戰爭在歐洲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