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亞述巴尼拔與亞述帝國消亡的聯繫
亞述帝國隨著最後一位亞述王的去世而消失,在最不幸的時候,這位自稱為「偉大英明亞述及世界之王」的亞述巴尼拔,儘管曾怨天恨地,但最後仍未對神喪失信心。這位亞述王在其最後一塊泥簡中,曾寫下如《傳道書》及《約伯記》之類的話語:我自問,無論對神或對人,無論對生者或死者,我都沒有稍加怠慢,但疾病與厄運為什麼會降臨到我身上?國人鉤心鬥角,家人彼此仇恨,恥辱包圍著我,使我束手無策。我知道,由於身心疾病的夾攻,我的末日業已降臨。今天是城裡守護神的日子,大家在熱烈慶祝,但我這個垂死的可憐人,卻在死亡邊緣掙扎。日夜號泣之餘,我只有這樣求神:「神啊,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使我重見天日!」
亞述巴尼拔到底是怎麼死的,歷史上並無記載。拜倫戲劇化後的故事說,他放起一把火,和宮殿一起在火焰中化為灰燼。這個結局是真是假不管,卻是最權威的。亞述巴尼拔之死,就亞述而言,是個凶兆。它象徵著亞述帝國的崩潰。亞述經濟不能自給自足,它的生存要靠劫掠,然劫掠要靠武力。因此,一旦武力不足恃,敗亡立見。亞述生存靠勝利,然而勝利常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首先,勝利之獲得要人去死,而死的人多半是最強健最英勇的。第二,享受勝利的果實常使人之身心趨於腐化,而強健的身心卻為獲勝的必要條件。第三,大批戰俘及奴隸人口的充斥,使亞述賴以獲勝之軍隊本質發生改變。綜合以上數因,一旦蠻族入侵,帝國便立告瓦解。
亞述巴尼拔死於公元前626年。14年後,巴比倫人(在那波帕拉薩爾率領下)、米底亞人(在基亞克薩裡斯率領下)加上西徐亞人的一些部族,組成聯軍,由高加索向亞述進兵。這支聯軍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亞述北部各據點。這支聯軍再進一步,尼尼微便告陷落。從前亞述諸王對付巴比倫及蘇薩的慘劇,這時便在尼尼微重演。房屋宮殿廟宇付之一炬;田地被徹底破壞;人民一半被殺,一半變成奴隸。這是一次慘重的打擊。經此打擊,亞述從此一蹶不振。亞述帝國消失了,可是有些東西卻留了下來。在人類文化中,經波斯、馬其頓而傳至羅馬的武器、戰術、渦形柱頭、女像柱頭、分省統治,就是亞述人留下來的。
近東人提到亞述,說那是一個驕橫君主征服各小邦所成的一個帝國。猶太人提到尼尼微,說那是一個充滿血腥、強盜及謊言的都會。在無情歲月中,所有英明偉大的君主慢慢都會被人忘懷,所有繁華美麗的都市慢慢都會成為廢墟。自亞述帝國崩潰後200年,希臘將軍兼歷史學家色諾芬率兵到達尼尼微,他已不大相信那兒就是曾經統治過半個世界的一代名都。今天到達尼尼微的人,對於昔日的繁華,當然更連一點憑證都找不到了。因為即使亞述盛世,為榮耀及美化其神廟從遠方運去的石塊,也已蕩然無存。其實,別談石塊了,就是亞述大神——亞述人相信他是永生的象徵——也已找不到絲毫蹤影。
狄奧多羅斯對亞述巴尼拔事跡曾有所描述——可靠與否不得而知。他說,亞述巴尼拔晚年,放縱恣肆,寄情聲色,他後來的不幸都是他自找的。下面,乃亞述巴尼拔之自供:充分明白了人有生必有死,為什麼不隨心所欲?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酒泉?今天我是天下至尊,但明天就會化為塵土。所以為什麼不得樂且樂?有吃的,吃。有玩的,玩。除了吃、喝、玩、樂,一切均可置諸腦後。也許,這又是亞述巴尼拔的另一面。這一面和那一面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也許不但不算矛盾,而且彼此因果相連。
近東,在尼布甲尼撒時代,如果凌空俯瞰,我們所見正如一片洶湧的人海。海中人忽而集中,忽而分散。他們你壓我,我壓你;你咬我,我咬你;你吃我,我吃你!對這一人海細加分析,我們可發現,其中有大的集團,有小的集團。大的集團為數少,小的集團為數多。大的集團,總是被小的集團密密包圍。那些大的集團,就是埃及、巴比倫、亞述及波斯幾個大帝國。那些小的集團,就是辛梅瑞安、西利西亞、卡帕多西亞、比希尼亞、阿斯卡尼、密細亞、卡裡亞、呂西亞、潘菲利亞、亞摩利人、迦南、阿拉米人,亞捫人、摩押人及其他數以百計的小國家小部落。
這些小國家小部落,在別人看來,實在微不足道,可是在他們自己看來,他們每一個都是歷史的主角、世界的中心。今天寫世界史的人,對於他們往往僅一筆帶過,這讓他們很不服氣。環繞著幾個安定帝國的國家或部落,一般均以遊牧為生。
自有歷史以來,這些遊牧民族,對於以農耕為主之帝國,一直是一種很大的威脅。週期性的旱災常迫使他們侵入比較富足的農耕地帶。於是,一場戰爭接一場戰爭,彼此打得難解難分。戰到最後,通常總是遊牧民族獲勝。環顧全球,凡屬文化滋生之地,四周總有遊牧民族跟著。正因為亞述對周邊國家的小視才導致最終被一步步蠶食,居安思危,可不是說說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