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羅馬是這樣建成的:一樁醜聞推翻一個政權
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麼它到底是怎麼建成的呢?根據某種說法,羅馬是以一樁醜聞為契機建立起來的。這個有趣的說法來自漢斯諾伊鮑爾所著的《謠言的研究》。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關於羅馬建國的傳說。故事要追溯到特洛伊戰爭時期,當時有一位名叫埃涅阿斯的猛將,他是人類的父親和女神維納斯所生。雖然特洛伊被滅,但他卻在眾神的保護下逃了出來,並被賦予創建新王國(羅馬)的使命。埃涅阿斯遊歷各地,來到迦太基後,受到女王蒂朵的喜愛並被挽留下來。朱庇特(希臘神話中為宙斯)派遣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為赫爾墨斯)向他傳達使命,於是埃涅阿斯出發前往意大利,而蒂朵則傷心離世。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所著的《埃涅阿斯記》中講述的故事。
在定居意大利的埃涅阿斯的子孫中,有一位叫瑞亞西爾維亞的女人與戰神馬爾斯(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生下了雙胞胎羅穆路斯和瑞摩斯,據說正是羅穆路斯建立了羅馬。
如果要問這個傳說中醜聞何在,那麼就要從埃涅阿斯和蒂朵的戀情說起了。
蒂朵原本是腓尼基的公主,因為兄弟奪位,她逃亡到非洲,受到當地國王伊阿魯巴斯的保護,並接受了國王的求婚。因此她與埃涅阿斯的戀情是秘密進行的。
但這個秘密卻被「風聞」嗅到,並作為一樁醜聞被帶走。維吉爾將「風聞」進行了擬人化,在這裡可以將其稱為謠言女神。「於是這個『風聞』跑遍了利比亞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沒有什麼毒藥能比它快。而且它無休止地奔跑,越跑力量越大。最初還只是小打小鬧,不久就發展到神龍不見首尾的地步。」(維吉爾,《埃涅阿斯記》)
依照維吉爾所述,謠言女神「風聞」似乎屬於被宙斯擊敗的巨人族的一員,是傳播謠言的神,但「風聞」不光有好的謠言(名聲)還有壞的謠言(惡名、醜聞),而且兩者間的區別並不明顯,所以這就變成了一種很奇怪的事物。謠言女神不管謠言虛假或真實,也不管謠言善或惡,只負責將其四處傳播。這時,蒂朵和埃涅阿斯之間的關係在謠言的驅動下變成了以下狀態。
「在這個漫長的冬季,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個國家的存在,相互在淫蕩中嬉戲,成為可恥的情慾的奴隸。人人都把這個討厭的女神的緋聞掛在嘴上加以評說。蒂朵立刻來到伊阿魯巴斯國王這裡,企圖扭轉局面。她用花言巧語煽動他的怒火,使他的憤怒越積越多。」
謠言女神向伊阿魯巴斯國王告發了這件事,引起國王的嫉妒。於是,國王向朱庇特控訴說,來自特洛伊的埃涅阿斯會像帕裡斯奪走海倫一樣把蒂朵從迦太基搶走。
原本眾神交給埃涅阿斯建設一個新首都(羅馬)的使命,他卻沉迷於美色之中,將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於是,眾神派墨丘利去提醒他,讓他回想起自己的使命。最後,埃涅阿斯又向著建設羅馬的目標進發了。
在漢斯諾伊鮑爾所著的《謠言的研究》一書中斷定:「如果沒有謠言女神就不會有羅馬。」也就是說,如果謠言女神沒有將埃涅阿斯和蒂朵之間的事傳遞給伊阿魯巴斯國王,那麼這件事仍會是個秘密,而不能成為醜聞。正因為它成了醜聞,才會有國王向朱庇特訴訟,墨丘利才會讓埃涅阿斯從戀愛的誘惑中覺醒,再次向著自己的使命前進,也才會有「如果沒有謠言女神就不會有羅馬」的說法。
正因如此,由這樣的醜聞開始的羅馬歷史才會和醜聞有著深厚的淵源,可以說這是一段充斥著各種醜聞的歷史。
前23年,維吉爾向羅馬皇帝屋大維朗讀了《埃涅阿斯記》。因為當中出現了謠言女神,人們才意識到謠言女神的活躍。
「實際上,在維吉爾時代和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謠言在世界大都市羅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近代西歐的大城市或18世紀的巴黎完全不同,古代的羅馬是一個充滿風言風語的城市,謠言可以滲透到各個公共空間。日常生活、戰爭甚至選舉,謠言都是從政治家的口中傳出來的,公共的政治體制依存於謠言。於是人們的口口相傳便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漢斯諾伊鮑爾,《謠言的研究》)
可以說羅馬四處都充滿了謠言,而且像神的聲音或天的聲音那樣,人們還將謠言說成是女神,把謠言擬人化。於是,謠言女神存在於海陸天際,能夠見到全世界發生的所有事情。而謠言女神的房子則是以下景象。
「房子很寬敞,卻顯得極為雜亂。真實交織在無數的可笑謠言之中,亂成一團並四處徘徊,到處充斥著混亂的語言。它們四處尋找空閒的耳朵,希望其能將正在聽的話放在一旁,並拚命把它們自己的內容塞進去。以訛傳訛在這裡是被鼓勵的。隨著這樣肆意發展,新的謠言傳播者不斷出現,並在聽到的內容裡再加上一些新鮮的材料。這裡居住著輕信和不經意的錯覺以及毫無理由的喜悅。而胡亂的恐怖、隨意的反叛和曖昧的呢喃更是這裡的常客。謠言自己則往來於天地之間,搜羅全世界的消息。」(奧維德烏斯,《變身物語》)
一提到《變身物語》,人們就會聯想到變身為水仙和風信子等花朵的美麗故事。但其內容卻不僅僅如此,這當中還會出現謠言女神一類的世俗神靈。
於是,在謠言女神惡作劇的作用下,蒂朵的戀情最終完結。埃涅阿斯來到意大利,在他的子孫中,羅穆路斯和瑞摩斯圍繞建立羅馬王國發生爭鬥,最終羅穆路斯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成為羅馬的統治者。他首先掠奪近郊薩維尼的女人,似乎古代史都是從掠奪女性開始的。
在意大利北部生活著伊特魯裡亞人,他們建造了拉齊奧等城市。羅馬人則吸收了伊特魯裡亞文化。
羅穆路斯的繼任者是被稱為聖賢的努馬龐皮留斯,他統一了拉丁(羅馬)、薩維尼和伊特魯裡亞。
第五代國王是盧修斯塔克文,他取名於伊特魯裡亞的城市塔克韋尼亞。其父是希臘人,母親是伊特魯裡亞人,具有國際化背景。在他的領導下,作為地方性農業中心的羅馬開始向國際化大城市轉變。他在民眾中很受歡迎,所以被元老院設計暗殺了。但作為女強人的王妃塔娜庫依娜讓王子塞爾維烏斯繼承了王位,而塞爾維烏斯又被其外甥塔克文二世所殺。塔克文二世不斷侵略各地,是一位被稱為「高傲王」的暴君。
塔克文二世的王子塞克斯圖斯塔克文發生了一樁巨大的醜聞。正是這樁醜聞導致羅馬王權政治的垮台,使羅馬進入共和執政,這就是發生在前6世紀末的「盧克萊西婭被強暴事件」。
以上就是李維所記載的羅馬由王權政治轉換為共和制的故事。起因就是貞女盧克萊西婭被強暴這一醜聞。當然,除了醜聞之外,前文所述的塔克文的殘暴統治也是原因之一,而盧克萊西婭事件就是最後的導火線。
關於盧克萊西婭事件的真實性,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李維的《羅馬史》被認為帶有很大的偏見。他生於共和執政時期,故於帝政開始時期。他的《羅馬史》著述於由帝政向共和轉換時期。而且他習慣在內容上對共和制進行美化,將共和制寫得完美無瑕。在盧克萊西婭事件中,他猛烈抨擊王權是如何的惡虐非道,同時將犧牲者盧克萊西婭描述成為一名貞潔烈女。
雖然羅馬轉變為共和制,但仍以貴族和騎士為中心,平民並沒有參政權。不久,平民爆發叛亂,設置了護民官這一職位。由於北方異邦的高盧人入侵羅馬,貴族和騎士需要借助平民的幫助來抵抗,前451年,他們制定了十二銅表法,貴族的權利受到限制,平民的權利予以承認,並規定了土地制度等,這可以說是羅馬法律的基礎。
被刻在十二塊石板上的十二銅表法是由十人組成的立法委員會制定的。委員長是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他在任期滿一年之後,強行進行選舉並再次當選。他通過十人委員會對羅馬進行獨裁統治,於是又發生了一件可以算是第二起盧克萊西婭事件的醜聞。據說阿庇烏斯看上了一位百夫長的女兒——維爾吉妮亞,想要將她強搶回去。維爾吉妮亞的父親當時一邊哭著說「除此之外,你沒有其他獲得自由的方法了」,一邊刺死了自己的女兒。
據李維所述,當時知曉這一情況的群眾發動了反對阿庇烏斯的暴動。阿庇烏斯被逮捕,他被由自己參與制定的十二銅表法所審判,並被判入獄,最終自殺。
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就是這樣一個倒霉蛋,他為羅馬法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卻因為醜聞而被自己制定的法律所審判,並最終受到了懲罰。
而維爾吉妮亞的未婚夫伊啟裡烏斯曾對阿庇烏斯這樣說道:
「你將我們全部視作奴隸。我們控訴的權利被剝奪,不能受到護民官的保護,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有權力任意凌辱我們的妻子兒女,你不能向我們的貞潔伸出你那雙骯髒的手。如果你違反了這一點,那麼所有的羅馬人都會為了保護我的未婚妻而起義反對你。」(李維,《羅馬史》)
這表明在當時的羅馬人看來,即使政治或社會權利被剝奪,也絕對不能容許家庭的貞潔受辱。於是,政權再一次因為醜聞而被推翻。
前445年,羅馬制定了允許貴族和平民通婚的坎努利斯法。從這以後,法制化朝著貴族向平民妥協的方向邁進,羅馬的共和政權得到進一步確立。可接下來,為了爭取處於兩者之間的上流平民(新貴族)的勢力,貴族和平民雙方讓羅馬再次陷入動亂之中。
前343年至前290年期間,羅馬經歷了三次布匿戰爭,接著又和希臘的皮洛士王國交戰。前272年,羅馬佔領了塔蘭托市,前270年,佔領了萊喬等城市。羅馬完全控制了意大利的中南部,接著又和環繞地中海的迦太基發生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