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蘇美爾早王朝文明是最早的文明嗎?
蘇美爾文明為已知兩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希臘語「美索不達米亞」,意為河流之間的土地,這一地區主體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境內。
一、蘇美爾人的來源
蘇美爾人是一支非本地塞姆語的外來民族遷移到這裡生息繁衍,開創了兩河流域文明,他們被本地說塞姆語的阿卡德人成為「蘇美爾人」,又稱為「黑頭人」,就是說他們是長著黑頭髮的人,也有不少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蘇美爾人是黃種人,而從發掘出來的蘇美爾人的雕像等物來看,他們很可能屬於黃種人。既不是印歐語系的一支,又不是閃-含語系的一支。據考證,黑頭髮的蘇美爾人大概在7000年前左右突然出現在西亞地區,歷史記載稱他們來自於東方,講一種與該地區還處於野蠻階段的閃族部落語言毫不相干的奇怪語言,至於是什麼樣的語系,現在已不易考證。
二、蘇美爾的城邦
公元前3000年代初,蘇美爾人建立了若干奴隸制小城邦,其中最富盛名的12城邦:埃什南納、西帕爾、基什、卡扎魯、尼普爾、巴比倫、烏魯克、烏爾、埃利都、庫塔、拉格什、吉爾蘇。
埃什南納(Eshnunna):最著名的就是《埃什南納法令》,又稱《伊施嫩納法典》,其成文時間早於前18世紀的《漢穆拉比法典》。埃什南納位於烏爾之北,並在烏爾第三王朝結束後變得在政治上更為重要。
基什(Kish):位於巴比倫城東約15公里處,其遺址在今伊拉克烏海米爾,早王朝後期是基什城邦最強盛時期,其影響不僅表現為對南部蘇美爾城邦政治的干涉,而且將美索不達米亞文化通過商業交往傳播到敘利亞。因此,控制塞姆語文化區的霸主,包括5位蘇美爾城邦的統治者、阿卡德王朝的前3位國王,都曾自稱為「基什王」。公元前24世紀中葉,基什被阿卡德王國薩爾貢一世降服,喪失了霸主地位。後又淪為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朝的附庸。
尼普爾(Nippur):位於伊拉克希拉城東南81公里處的,主神是蘇美爾的神祇恩利爾,恩利爾主掌大地、天氣、風暴、戰爭,為眾神之首,各蘇美爾城邦國王為了王權的合法性和戰爭的勝利,都想供奉,是蘇美爾人的聖城,尼普爾因此成為必爭之地。
烏魯克(Uruk 或 Erech):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幼發拉底河下游右岸,公元前二十四世紀中期烏瑪國王盧伽爾—吉爾伽美什(約公元前2373—前2349年)在此建城,建立的蘇美爾國家,公元前二十四世紀時曾為烏瑪王國(Umma)首都。後併入阿卡得王國。主神——愛神依南娜(Inanna)烏爾(City of Ur):烏爾始建於公元前30世紀上半葉。烏爾第一王朝、烏爾第二王朝屬於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的蘇美爾早王朝時期。後烏爾第二王朝也被阿卡德人征服(約公元前2350年前後),建立阿卡德王國,史稱蘇美爾-阿卡德時代。阿卡德王國後期,中央集權已經趨於崩潰,蠻族庫提人摧毀了阿卡德王國,但庫提人的統治並不穩固,使得各蘇美爾城邦得以短暫復興。其中烏魯克城邦的國王烏圖赫加爾趕走了庫提人。烏爾納姆(Ur-Nammu)在約前2113年在烏爾建都,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期間稱霸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諸城邦,烏爾納姆開始自稱「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烏爾第三王朝共傳位5代,約前2006年到 伊比辛時,被埃蘭、庫提人和蘇巴裡人聯合擊滅烏爾。
埃利都(Eridu):是由大地之主恩基(Enki,又稱艾亞E-A)建立的,是蘇美爾各城邦中最南邊的一座,並且是蘇美爾人的第一座城市。傳聞始建於公元前5400年,當時它接近幼發拉底河進入波斯灣的入海口,由大地之主恩基(Enki)建立的,是蘇美爾各城邦中最南邊的一座,並且是蘇美爾人的第一座城市。在蘇美爾神話中,為大洪水之前的五座城市之一。
拉格什(Lagash):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相匯處的西北,《蘇美爾王表》中根本就沒有提到她。但是考古發掘中拉格什卻顯示出她的重要,在公元前20世紀時,拉格什可能是世界上當時最大的城市。 最引人注目的是就是拉格什與鄰國溫馬持續了一百年的爭霸戰爭和烏魯卡基那(約前2351~前2342在位)改革。
這些城邦有如下特點:一是蘇美爾城邦在兩河流域南部星羅棋布,都是由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和結合周圍的村鎮構成,具有小國寡民的特點,神廟是城邦的政治、經濟中心;二是蘇美爾各城邦中,土地大致可分為三類:神廟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神廟土地分為祭田(收入供神廟開銷)、口糧田(供養神廟管理人員和依附者)、佃耕田(佃農耕種),神廟土地不得買賣。公社土地分配給各個家族,家族向國家納稅服役,公社土地可以買賣。三是城邦有三個政治機構:城邦首領、貴族議會和人民大會。城邦首領(恩、恩西、盧伽爾),兼有宗教和世俗職能,他是城邦的最高祭祀,主持本邦祭祀活動;世俗上,他主管本邦水利、軍事、行政管理。貴族議會權利很大;人民大會權利十分微弱。新仙女木事件人類文明的催化劑,北緯30度成為人類文明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