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王喬治一世竟然不會說英語:他如何治國?
喬治一世的語言障礙使他對內政不感興趣,也不願參與,這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近代內閣制的發展。
喬治一世是英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國王,他不是英國人,54歲才因血緣關係入主英國,成為英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他不會說英語,成為英國國王后,仍不願學習英語。語言障礙使他對國事漠不關心,英國內閣制度在他執政時期初見雛形。他執政時期是英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對日後英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開啟的漢諾威王朝到維多利亞時代成為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天命之年得王位
1714年8月,54歲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在濃霧瀰漫中乘駁船來到英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繼承英國王位。喬治一世登上英國王位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奇跡」。雖然喬治一世聲稱他繼承英國王位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實際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親戚都比他有優先權。那麼,喬治一世何以如此順利地繼承王位呢?這還要從英國的「光榮革命」說起。
眾所周知,英國在1689年完成了「光榮革命」,在這場不流血的革命後,英國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荷蘭人威廉和夫人瑪麗成為英國國王,史稱「雙王共治」時期。1694年瑪麗女王去世,1702年威廉國王去世,因為兩人沒有子女,因此王位傳給了瑪麗的妹妹安妮。安妮是詹姆士二世的次女,1683年,時為公主的安妮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從新婚至1700年,安妮曾經18次懷孕,但由於身體狀況欠佳,多次流產,最後只有5個子女得以出生。然而不幸仍在繼續,5個子女一個個相繼夭折,其中最大的孩子也只活到10歲。悲痛欲絕的安妮女王此後再未生育。1700年,安妮的最後一個孩子夭折後,鑒於安妮的身體之後可能已無法生育的狀況,議會為了保證英國王位不致傳給天主教徒,遂在1701年制定通過了《王位繼承法》。法案規定,因威廉國王無嗣,死後其王位由安妮公主繼承,安妮公主若無嗣,死後由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已故波希米亞王后的女兒、漢諾威選帝侯索菲婭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後裔繼承;英國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繼承法》的規定,王位應由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索菲婭繼承。而此時索菲婭也已去世,英國王冠就自然落到了索菲婭的兒子喬治頭上。
喬治一世名叫喬治·路德維格,1660年5月28日出生於漢諾威的奧斯納布呂克城,其父為漢諾威的選帝侯歐列斯特·奧古斯都,母親為索菲婭。索菲婭是中歐波希米亞王國伊麗莎白王后的女兒、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喬治從小在德國長大,在繼承英國王位前,他只在1680年於英國逗留過4個月,據說是為了向當時的安妮公主求婚,這個目的最後沒有達到,他於1682年娶了他的堂妹,他叔叔塞爾利公爵的私生女,索菲婭·多蘿夏。1698年,喬治繼承為漢諾威選帝侯。此後,喬治沉湎在漢諾威的貴族生活中,平淡而無奇。然而,就在大家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個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遠房親戚時,命運卻將喬治推到了風口浪尖上。1714年,安妮女王的去世使得喬治成為英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雖然在德國生活了50多年的喬治對英國潮濕的天氣沒有好感,但是英國王冠的巨大誘惑還是讓喬治義無反顧地前往英國。1714年9月18日,喬治帶著他的情婦和兒子在英國的格林威治登陸。第二天,喬治在大約200輛馬車的英國紳士和貴族的簇擁下,繼承英國王位。他的繼位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繼位者。
難以扮演的角色
喬治一世54歲登上英國王位,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漢諾威,只在英國做過一次短暫的停留,因此他成為英國國王時根本不懂英語,這給他在處理國內外事務上帶來了很多麻煩。
喬治一世在繼位前曾對人說,他不喜歡英國的氣候,不喜歡英國的文化和習俗,也不喜歡英語。因此,他繼位後一直不肯學習英語,這使他成為諾曼征服以來第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而英國人大多也不會講德語,國王只得通過第三種語言——法語與他的臣下進行交談,需要喬治一世審閱的政府文件也必須翻譯成法語,這顯然給喬治一世與政府大臣之間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喬治一世很少干預英國的議會事務,也很少參加政府的內閣會議,只是私下召見大臣,詢問和瞭解一些重要的和他感興趣的問題。英國的習俗和法律,對他來說是神秘的。他不瞭解而且也不想去瞭解它。就像他的一位大臣所說:「他的觀念和情感,完全局限於其選侯國的狹窄範圍內,英國對他來說太大了。」喬治一世的語言障礙使他對內政不感興趣,也不願參與,這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近代內閣制的發展。
英國政治中的內閣制是歷史的產物。早在中世紀的末期,協助君主進行管理並向君主提出建議的「國王大委員會」就產生了「樞密院」的雛形。1540年,樞密院正式成立。最初成員約20人,主要由國家官員和王室成員組成。到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樞密院成員越來越多,非常龐雜,活動不靈便。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工作,漸漸在樞密院內部形成一個小集團。到威廉和瑪麗統治時期,國王經常同樞密院中的這個小集團在一起開會,以徵求他們對一些政治問題特別是外交問題的意見,這時的內閣成員減為9~16人,由當時在政府中掌權的大臣所操控。到安妮女王時,內閣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內閣會議的召開已有固定的日期,參加人員也逐漸固定為少數幾個高級大臣。直到1714年,內閣還不是一個正式的法定組織,內閣也沒有「首相」這一職位,內閣會議一般由國王主持。
喬治一世時期,由於喬治一世的特殊原因,「首相」開始出現在內閣會議中。喬治一世因為不瞭解英國的政治事務和習俗傳統,加之不會英語,只能用法語或借助翻譯與大臣交流,頗為不便。最初幾年,他還能勉強參加內閣會議,自1718年起,他就不再出席會議,把問題完全交給一些重要大臣去討論、研究和解決。久而久之,喬治一世不出席內閣會議成為慣例。這樣,在國王不出席會議的情況下,為了在討論時取得一致的意見並把意見集中起來通知國王,漸漸在內閣大臣中出現了一個主持討論的人。這個主持者成為內閣事實上的領袖——首相。英國內閣在第一任首相沃波爾主持下得到巨大的發展和完善。
喬治一世,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在不可思議的情形下也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影響。他的英語問題使他難以應對國王這一角色,不得不將國家事務交予由他的大臣們組成的內閣來解決,內閣的權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最終在喬治一世時期基本形成,對英國的政治制度產生深遠影響。
喬治一世一生對漢諾威充滿感情,日耳曼北方的平坦原野,雅致幽靜的鄉間別墅,對君主顯得溫馴順從的民眾,常常吸引喬治一世重返舊土。據記載,喬治一世在位期間曾7次返回漢諾威,每次歷時數月至半年不等。1727年6月,喬治一世按慣例去漢諾威避暑,途中突然中風,6月11日,喬治病死在奧斯納布呂克城。
從生到死,這位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始終沒有被他的臣民們認同為英國人,甚至他本人也很少意識到自己是他們的同胞、他們的國君。喬治一世的繼位具有偶然性,但是卻對英國歷史產生了很多連鎖反應。來自德國使他不會說英語,而語言的障礙又使他對英國內政不能過多干涉,因此英國內閣制才得到巨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