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的進程:英國是如何分割兩國領土的?
在二戰使大英帝國國力衰落無法繼續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現代政治環境中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產生的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衝突所導致。
裂痕的產生
1906年,全印穆斯林聯盟(AIML)已在達卡成立。由於印度國大黨的大多數成員為印度教徒,穆斯林抱怨在國大黨中穆斯林成員沒有與印度教成員相同的權利。因此在各個時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Allama Iqbal在1930年穆斯林聯盟就職演說中提出,在印度教為主的印度次大陸中,有必要成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
各自建國
英國雖然在二戰中取得勝利,然而其國力在戰爭中嚴重受損,失去了其大國的地位。加之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解體已經不可避免。 然而在當時的印度,多數派印度教徒和少數派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對立日益激化,強烈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分離。甘地強烈反對這些分離思想,提倡實現統一印度。印度國民大會黨也出於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立場而對因宗教的分離表示謹慎,印度共產黨和印度民族主義者雖然也有各自的反應,但都未能阻止分裂的大勢。
分割的確定
英國在當時規劃了由印度教徒較多的地區的印度、伊斯蘭教徒較多的地區的巴基斯坦、同時保留各藩王國,由這三者組建獨立的「印度聯邦」的獨立方案,但未能獲得共識。因此,末代印度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放棄了將印度統一的計劃。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這一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也包括英屬印度高等文官、英屬印度軍隊、英屬印度鐵路的分割)。另外,獨立後的政治框架暫時按照英國制定的1935年印度統治法實施。7月18日實施的1947年印度獨立法規定,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兩國在各自的憲法(印度憲法及巴基斯坦憲法)實施之前是英聯邦的自治領(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亞地位相同,在國際法上是獨立國家)。
雷德克裡夫線
蒙巴頓宣稱將實施分治到實際分治只有兩個月多的時間。而伊斯蘭教徒佔多數的地區分別在英屬印度東西兩地也是嚴重的問題。因此,西部的旁遮普地區和東部的孟加拉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分割。旁遮普地區被分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之後又分為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和昌迪加爾),孟加拉地區則被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而劃分界線的工作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要求必須由於印度毫無關係,並且對英屬印度完全不瞭解的英國人進行,以保證劃界人不帶有傾向性。最終劃界工作由一位倫敦律師西裡爾·雷德克裡夫在總督府閉門近兩個月,在幾乎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在一張並不太準確的地圖上完成(期間未與任何印度人交流),因此這條分界線(分離獨立後即是兩國的國境)被稱為雷德克裡夫線。這條分界線直到獨立當天才公佈。孟加拉地區的劃分接近1905年的孟加拉分割令,旁遮普地區由於過去並未進行過分割,發生了大規模的混亂。
混亂及衝突
在這兩個地區,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逃亡伊斯蘭教徒地區,與之相反,伊斯蘭教地區的的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區,其中不少都是強制遷移因而淪為難民。在短時間內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引發了大混亂,特別是在旁遮普地區,兩教徒之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衝突和暴動、屠殺以及報復。據理查德·西蒙茲的研究,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也有至少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一千二百萬人無家可歸。在這時兩者之間產生的不信感和憎惡對之後的印巴關係都產生了影響。在加爾各答,由於甘地的努力,屠殺得到了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