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拜倫寫作有什麼特點?拜倫是怎麼死的?
拜倫是誰?拜倫的寫作有怎樣的特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拜倫。
拜倫簡介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等,並在他的詩歌裡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拜倫生平經歷
一、拜倫早年經歷
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間被租用的簡陋房子裡。父母都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並對此很敏感。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
1801年,為了同拜倫的貴族地位和身份相稱,家裡決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學校——哈羅公學就讀。這所在1571年由約翰·裡恩創建的學校,在英國歷史上培養了許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對拜倫十分崇拜的丘吉爾首相就是這所學校畢業的。
哈羅公學畢業後,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
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二、拜倫參加希臘民族解放運東
劍橋大學畢業後曾任上議院議員。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09-1811年遊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Don Juan,1818-1823)等。在他的詩歌裡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三、拜倫旅行經歷
從1809-1811年,拜倫出國作東方的旅行,是為了要「看看人類,而不是只在書本上讀到他們」,還為了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狹隘的偏見守在家門的有害後果」。拜倫此次出國遠遊,飽覽了各地的自然景色,觀察了各國的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接觸了各階層的人們。
他親眼看見了給法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的西班牙游擊隊,看見了在土耳其鐵騎蹂躪下正在聚集力量準備發動解放鬥爭的希臘人民,這次旅行也激發了他對南歐各民族文化的強烈興趣。這些,都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拜倫寫作經歷
1816年,拜倫居住在瑞士,在日內瓦結識了另一個流亡的詩人雪萊,對英國統治者的憎恨和對詩歌的同好使他們結成了密友。
拜倫在旅居國外期間,陸續寫成《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1816-1817)、故事詩《錫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劇《曼弗雷德》(1817)長詩《青銅世紀》(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倫最重要的一組詩,半莊半諧、夾敘夾議,有現實主義的內容,又有奇突、輕鬆而諷刺的筆調。
第一、二章匿名發表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英國維護資產階級體面的報刊群起而攻之,指責它對宗教和道德的進攻,是「對體面、善良感情和維護社會所必須的行為準則的譏諷」,「令每個正常的頭腦厭惡」,等等。
五、拜倫逝世
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希臘的獨立政府宣佈拜倫之死為國葬,全國哀悼三天。6月29日,靈柩運抵倫敦。
拜倫寫作特點
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世人留下了眾多光輝的詩作,其中最負盛名的有煌煌巨著長篇抒情敘事詩《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和《唐璜》等。在這些被世人譽為「抒情史詩」的輝煌作品中,詩人拜倫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將自己親身遊歷歐洲諸國的切身體會融入作品之中,用開闊的視野和深邃的筆觸,展示了遼闊雄壯的時代畫卷,抒發了豪情萬丈的詩人情懷,表達了傲然不屈的鬥爭誓言。
拜倫的「抒情史詩」隨著詩人的萍蹤浪跡,呈現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美麗風景畫面,「從地中海到愛琴海的異域風光一覽無遺,從葡萄牙綿亙起伏的山巒、西班牙壯觀的鬥牛場,到希臘、羅馬肅穆的古跡廢墟和阿爾巴尼亞的崇山峻嶺。既有萊茵河岸的秀麗景色,日內瓦湖畔的蒼茫暮靄,也有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滑鐵盧的古戰場。
拜倫將他詩人的無比熱情首先傾注於對這些國家的風光的描繪上,目的是激發出這些國家人民的愛國熱忱,鼓勵他們為祖國的獨立解放而戰鬥。拜倫深情地歌頌太陽、月亮、海洋、高山,熱烈地讚美神話英雄、古代豪傑、歷史遺跡、文化珍品,其主旨都是為召喚人們的反抗意志和鬥爭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