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繪畫之父喬托·迪邦多內繪畫如何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

西方繪畫之父喬托·迪邦多內繪畫如何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

意大利歷史故事

西方繪畫之父喬托·迪邦多內繪畫如何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

那人就是我,

正是我,繪畫藝術才得以再生。

我的手靈巧而堅定;

我的技藝所缺乏的,大自然同樣也無;

沒有人比我畫的更生動逼真。

難道你不仰慕一座美麗而神聖的高塔?

在我的畫中,他一樣高聳入雲,氣勢宏大。

我是喬托,何須重複這些事?

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首頌歌。

——喬托墓誌銘

喬托·迪邦多內(Giottodi Bondone,1266~1337年),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他不僅表現出卓越的繪畫技巧,同時也奠定了文藝復興藝術的現實主義基礎,其作品代表著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分界線。

喬托像

喬托·迪邦多內出生於佛羅倫薩北方山區韋斯比亞諾的農民家庭。少年時,喬托就幫家裡放羊。在放羊的閒暇時間,喬托經常在石頭上描畫羊兒。有一次,佛羅倫薩當時的大畫家契馬布埃(吉歐瓦尼·契馬布埃原名本奇維耶尼·迪·佩波﹐契馬布埃是其綽號,意思是「公牛頭型。他生於佛羅倫薩﹐卒於比薩,是意大利佛羅倫薩最早的畫家之一。契馬布埃對肖像學筆法、繪畫技巧和形體作了改動,從而確保了從拜占庭藝術向哥特藝術的過渡。)偶然路過,他慧眼識英雄,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寫實功底強的喬托。一番死皮賴臉的說服後,喬托的父母終於答應讓喬托去當大畫師的學徒。在契馬部埃的畫室裡,喬托受到先進的職業訓練和藝術教育。憑借天賦與勤奮,他很快把老師給比了下去。

《聖特裡尼塔的聖母像》契馬布埃 1270年現藏盧浮宮

他的老朋友——但丁親眼目睹了喬托創作所引起的轟動,還在《神曲》裡寫:契馬部埃希望著,希望著成為繪畫的名流之首;而現在喬托卻出了頭,喬托的榮譽蓋過了所有的名流。

喬托跟著老師作畫,在阿西西,喬托結識了畫家彼特羅·瓦裡尼。彼特羅·瓦裡尼跟老師契馬部埃齊名,他作畫頗有創新精神,其繪畫語言有敘事詩般的美感,筆下的人物要遠比比契馬部埃真實溫潤。這些都被喬托吸收到今後的繪畫藝術中。青年時代,喬托前往羅馬遊歷,在這裡他見識了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珍寶(在這裡他重新發現了光影透視法),期間還跟隨過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裡尼學習,並為聖彼得柱廊大廳做過大量的鑲嵌藝術品。36歲時,喬托移居帕多瓦城,在那裡創作了著名的阿雷納教堂聖經故事壁畫,幾乎所有畫面,都貫穿著統一的藍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貪婪、背叛、固執、暴政等。

喬托《聖母登極》 1310年作

「文藝復興三傑」之達·芬奇在筆記中寫:中世紀的畫家很少觀察自然,他們總是不斷相互模仿他們認為優秀的作品,以至藝術每況愈下。藝術家應該向大自然學習。可後來弗羅倫薩的喬托卻不喜歡模仿老師奇馬布埃的作品。受到自然的啟發,開始將那些憨態可拘的山羊的樣子畫在石板上。他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通過學習不但超過了他那時代的優秀畫家,而且超過許多世紀以前的優秀畫家。

《逃亡埃及》

意大利的權貴們千方百計爭著這位佛羅倫薩大師為他們服務,而喬托從不違背自己意願,我行我素,在全國漫遊,他到處留下自己的藝術種子,推動著人文主義藝術的發展。喬托最後的20年是在佛羅倫薩度過的,在他67歲高齡時,佛羅倫薩市政廳指定「大師喬托」領導建造大教堂獨立式鐘樓,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層,後由弗朗切斯科·塔蘭蒂完成,當今仍堪稱佛羅倫薩最優秀的古建築,與聖瑪利亞大教堂並列。

《朝拜東方博士》

喬托繪畫的創新意義,在於發明了一套直接觀察自然,以再現客觀現實的繪畫實驗方法,開創了繪畫早期的科學時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猶如雕像般的渾厚,個個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紀的幽靈;在畫面藝術處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現立體空間的效果,空間具有空氣感和深度感,畫中形象具有體積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於突出主體形象,具有視覺的吸引力,這種藝術處理的方法,成為後來歐洲繪畫的典範。喬托是公認的使西方美術擺脫中世紀美術程式的第一人,從而成為開創寫實畫風的鼻祖,被譽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

中世紀的藝術,受到拜占庭式(東羅馬藝術)的強烈影響。拜占庭這種藝術風格,以線條和平塗的色彩的動態為基礎,不講究光影,不求透視解剖,完全服務於宗教信仰,充滿了精神的象徵主義,因此人物形象僵硬。而喬托擺脫了中世紀拜占庭式的僵硬風格,在聖母或耶穌等形象的塑造中,強調人物的肌理與陰影,真實生動而富於視覺衝擊,畫面感染力很強。

《信德的擬人像》

在喬托這幅《信德的擬人像》濕壁畫中,這名婦女子竟有著雕塑般的厚重體積感。她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拿書卷。袍子線條流暢,衣褶舒緩,兩手採用了短縮法,臉部與脖頸的光影明顯,給人以圓雕之感。這種在平面造成深度錯覺的繪畫方法,在當時西方已停滯了上千年。

喬托《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亦是他一幅成功之作。中世紀的繪畫,人物一般都是為了故事情節(特別是聖經故事)而存在。在喬托這裡,人物不再隨意縮短拉長,被一股腦兒扔進畫框,而是有了精心的安排。在巨大的方形畫幅裡,前來哀悼耶穌的聖徒們神情深切,姿態各異。畫面中,被無辜處死的耶穌脫離了畫面中中心位置,但因為人物視線的導向作用、橫向的造型及由天使向下飛沉的力,成為觀者的焦點。母親瑪利亞俯身摟抱著已死去的孩子,哀戚的神情中隱隱帶著克制。抹大拉的瑪利亞拖著耶穌的腳,視線迷離。耶穌最愛的門徒——約翰,則掙開雙手似要撲向屍體,神情絕望又悲慟。畫面右角的年老聖徒,肅立在旁。值得一提的是,喬托在左角使用了人物瑟縮的背影。即便瞧不見他們的神情,我們亦能知道他們悲切異常。

《猶大之吻》

這幅作品,每個人的位置安排合宜,如同出演的劇目一樣真實可信。總體來說,喬托是一位注重觀察的藝術家,正如瓦薩裡說的「喬托的藝術只來自於自然。」喬托的作品追求厚重感與真實感,他所描繪的人物如雕塑一樣的結實,每個人物形象都充滿了真實與人性。其作品,色彩關係和諧,素描關係準確,空間效果充分,作品蘊含著空氣感和縱深感。「西方美術擺脫中世紀美術流程的第一人」,他無疑是當之無愧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意大利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