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枯寧是誰 他的主義觀點分別是什麼

巴枯寧是誰 他的主義觀點分別是什麼

意大利歷史故事

巴枯寧是誰 他的主義觀點分別是什麼

巴枯寧(1814—1876)青年時代曾是沙皇俄國的一名軍官,學習過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1840年到西歐後不久,即受普魯東主義和魏特林主義影響而傾向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他積極參與了對歐洲反動勢力的鬥爭,先後參加了布拉格起義和德累斯頓起義。革命失敗後,他被引渡到俄國關在監獄中。獄中寫了《懺悔書》和請求減刑書,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861年,巴枯寧從流放地逃到英國,繼續進行革命活動。他認識到馬克思遠比普魯東和魏特林高明,是當時國際工人運動的最主要的領袖。他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了俄文出版,並準備翻譯《資本論》第一卷。但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也不完全贊同。他宣稱自己是「唯物主義者和革命的社會主義者」,卻只是停留在談論抽像的人性、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主義的水準上。他追求的是絕對的個人自由,認為「國家和任何政府按其實質和地位來說,都是被置於人民之外和人民之上的」。他說:「人們稱我們為無政府主義者。

巴枯寧是無政府主義思想的著名代表,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早出現的陰謀家和分裂主義者。1814年5月30日,巴枯寧出生在俄國特維爾省一個官僚貴族家庭。十五歲時進入彼得堡炮兵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軍官.1835年,他辭去軍官職務,來到莫斯科結識了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赫爾岑等人,並參加了以斯坦凱維奇為首的哲學研究小組。1840年,巴枯寧在赫爾岑等人的資助下來到歐洲,先在柏林大學學習,後又移居德累斯頓。在1848年革命前,他先後到過蘇黎世、巴黎、布魯塞爾等地,結識了魏特林、 卡貝、路易。勃朗、蒲魯東等人,深受各種空想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

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 巴枯寧到處奔走, 大搞政治投機和冒險活動。他在 德累斯頓參加起義。 起義失敗後被捕,曾在德國和奧地利坐了兩年多牢,後被引渡給沙皇政府。他在俄國監獄中向沙皇尼古拉一世寫了《懺悔書》,痛罵自己是一個誤入迷途的「十惡不赦的罪犯」,表示向「仁慈」的沙皇「伏地求恩」也向亞歷山大二世寫了《請求減刑書》,表示要用「汗和血」來清洗自己的「罪行」,懇求寬大處理。

亞歷山大二世將他流放西伯利亞。1861年,巴枯寧從西伯利亞逃出,先往日本,再經美國,最後到達英國。巴枯寧在倫敦會見了馬克思,表示願意加入剛剛成立的第一國際,還保證要「努力為國際工人協會工作」。不久,他前往意大利,長期生活在眾多的遊民無產者中間。這些人他前往意大利,由於找不到出路而陷入絕望,滋長了身受破產失業的痛苦,「破壞一切」的情緒。這種思想情緒,對巴枯寧影響很大。正在這個時候,巴枯寧逐漸形成了他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1868年10月,巴枯寧在日內瓦建立了「國際社會主義民主間他安圖使這個組織加入第一國際, 進而有取回際的領導權。馬克思和思格斯識破了他的陰謀,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於是,巴枯寧採取兩面派手法,表面上解散了「國際社會主義民主同盟」,暗中卻把它保存了下來。就這樣,巴枯寧及其同夥混入了第一國際。巴枯寧篡奪第一國際領導權的陰某沒有得逞,便繼續擴大他的宗派勢力,在國際內部大搞分裂活動。1870年3月,馬克思寫了《機密通知》,對巴枯寧的陰謀活動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後,巴枯寧對公社進行惡毒的攻擊和誣蔑。1872年1 月至3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寫了一篇總委員會的內部通告《所謂國際內部的分裂》,系統地揭露了巴枯寧及其宗派組織的破壞活動。接著,在1872年9月第一國際的海牙代表大會上,通過 了恩格斯起草的關於社會主義民主同盟的報告,並把巴枯寧及其黨羽開除出第一國際。1873年9月,巴枯寧在日內瓦發表聲明,宣佈「退出鬥爭舞台」。1876年7月1日,他在瑞士伯爾尼病死。

海牙大會後,馬克思和恩格斯繼續進行清除巴枯寧主義影響的鬥爭。巴枯寧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寫了一系列的著作,如《國際革命協會的原則和組織》、《國際兄弟同盟的章程和綱領》、《巴黎公社和關於國家的概念》《上帝與國家》、《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等。其中,《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是巴枯寧無政府主義觀點的代表作。

第一,主張個人絕對自由,鼓吹「各階級的平等」。巴枯寧認為,自由是人性的基本條件,只有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人性才能實現。從這個謬論出發,他主 張社會成員不分階級、性別都絕對自由平等,把「一切階級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平等」作為奮鬥目標。既要保留階級,又要實現「各階級平等」,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因此,馬克思指出這種荒謬見解「一下子就表明這個傢伙的可恥的無知和淺薄」。

第二,主張立即消滅國家,否認任何權威。巴枯寧抹煞不同國家的不同階級實質,胡說任何國家都意味著壓迫和剝削,「是對人性的否定」。他稱:「對我們來說,這個權威不管是叫做教會、君主國、立憲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或者甚至是革命專政,都不重要。我們把它們一律看作是剝削和專制制度的必然的根源而加以仇視和反對。」可見,巴枯寧是在反對一切國家的外衣下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

第三,主張建立無政府狀態的社會,實行「集產制」。 巴枯寧認為,在廢除了一切國家之後,必然達 到的理想社會就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每個人都有「最充分的自由」,任何鄉鎮都是自治的。同時,通過自由聯合,自下而上地實行「集產制」。所謂「集產制」,就是土地歸農民,工廠歸工人,建立農業組合、工業組合,各自為政,分散經營,反對任何自上而下的集中領導和統一計劃。顯然,巴枯寧設想的這種社會是實現不了的烏托邦,而他的所謂「集產制」,也必然是改頭換面的資本主義。

第四,主張「完全放棄一切政治」, 反對進行任何政治運動。巴枯寧胡說,「任何政治運動都是 反動的」。他認為,廢除國家、建立無政府社會的途徑, 不是依靠無產階級有組織的階級鬥爭,而是依靠像他這樣的「英雄人物」領導的「社會革命」。他所謂的「社會革命」,就是以流氓無產者和破產農民為主要力量的「暴動」。這個暴動可以「摧毀一切」,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一舉消滅國家。這種主張的實質,是要把群眾當成他們一夥實現野心的工具,是反對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反對無產階級革命。

以上可見,巴枯寧的理論是極其荒謬而反動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他的綱領是東一點西一點地草率拼湊起來的雜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意大利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