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與希特勒:這兩個二戰死對頭也有共同愛好

丘吉爾與希特勒:這兩個二戰死對頭也有共同愛好

希特勒

丘吉爾與希特勒:這兩個二戰死對頭也有共同愛好

誰都知道,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德國「元首」希特勒是二戰時的死對頭,可是,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倆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都喜歡繪畫,而且畫得還不錯。

  丘吉爾:「如果不是繪畫,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溫斯頓·丘吉爾作為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受人景仰。可他的丹青技藝又如何呢?英國宮庭畫師約翰·萊沃裡評價說:「如果他當初投身繪畫而不是從政,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

據英國歷史學家戴維·庫柏斯於2003年12月出版的《溫斯頓·丘吉爾的繪畫生命》一書介紹,丘吉爾是於1915 年才拿起畫筆的,那時他已經40歲了,算是半路出家。當時,作為一戰協約國一方的英法聯合艦隊遭遇德軍重創,損失慘重,身為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引咎辭職。鬱鬱寡歡的他後來又來到西線服役,心想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終結。在一次家庭聚會上,丘吉爾迷上了繪畫,從此欲罷不能。

正如該書序言中丘吉爾女兒瑪麗·索馬斯所寫的那樣:「只有沉浸在繪畫中時,他才有勇氣直面風暴,排遣心中的鬱悶,並且最終爬上政治生涯的高峰。」對於繪畫的「心理治療」功效,就連丘吉爾自己也承認:「從來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繪畫這樣讓我如此投入,忘卻自我。」

在丘吉爾的繪畫裡找不到戰爭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陸地風光和波瀾壯闊的大海。1945年,就在美英飛機轟炸了德國東部歷史名城德累斯頓之後,他還完成了一幅反映田園風光的《科摩湖畔》。納粹德國投降後,下台後的丘吉爾依然熱衷繪畫,1946年他完成了《繆斯河邊》(RiverMeuse)。丘吉爾曾感慨:「如果不是繪畫給我的精神支持,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希特勒:習作不及格藝術學院拒絕錄取

而出身於奧地利小農和小資產階級家庭的阿道夫·希特勒,學習繪畫的經歷可不像丘吉爾這麼順利。希特勒的父親是海關職員,第三次結婚後生了6個孩子,希特勒排行第四。也有人說他是私生子。由於家庭經常更換居住地點和父親早逝,對幼年希特勒的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儘管他天資聰明,但在學校裡卻始終是一名中等生,只有繪畫一門是「優」。所以他想當一名畫家。

他19歲那年前往維也納,在藝術學院報名,想學繪畫和建築,但由於習作不及格而未被錄取。入學考試的評語是:繪畫成績不夠滿意。希特勒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認為維也納藝術學院沒有錄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損失」。有人曾為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歷史性錯誤」扼腕歎息:如果錄取了希特勒,也許他就不會成為禍害人類的納粹狂人。

儘管沒被錄取,希特勒仍留在維也納混日子,依靠打零工、給人畫風景明信片和風景素描餬口。同時大量閱讀書籍。

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的「偉大領袖」。他上台不久,就發動了一場「文化革命」:將6500件現代藝術精品從德國各博物館、美術館裡清除出來。不光是德國的現代派畫家,就連塞尚、高更、凡高、畢加索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在一夜之間成為「垃圾」。總算為當年受的「委屈」出了口惡氣。

這還不算完,希特勒還要按自己的意志大興「新畫風」。他親自主持審選作品,開辦了「大德意志藝術展覽會」。這個年度大展成為德國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展覽,觀眾總是以萬計,還曾經達到百萬人參觀的記錄。納粹在「清洗藝術殿堂」以後,將黑名單之外的、被允許從事文化活動的人,全部納入相關的協會裡,美術協會的會員從45000人達到後來的10萬。首屆「大德意志藝術展覽會」應徵作品達到15000件,經過評審後展出900件。希特勒的得力干將戈培爾稱此舉為「在藝術王國的一團混亂中,德國藝術重新確立了新的秩序」。

不能不承認,希特勒是真的喜歡藝術,而且在繪畫和建築方面,也不是外行。正因為如此,德國美術的命運才那樣悲慘。因為他懂一些,所以就按個人好惡嚴格控制。

如今還有多少希特勒的畫作存世,不得而知。有一位德國二戰退伍老兵馬克西米利安,熱衷於收藏「偉大元首」的遺作。他聲稱自己收藏了30餘幅希特勒的原作,並打算聯繫展覽機構將他的藏品公之於世,不過沒有任何一家畫廊、美術館願意接下這個展覽。無奈之下,2007年11月11日,70多歲的馬克西米利安在柏林郊區的一間廢棄廠房內,自行籌辦「 希特勒原作展」。消息傳出,憤怒的群眾包圍了這間廠房,一些激動的群眾甚至打算衝進去燒燬畫作,被德國警方制止。馬克西米利安說:「我並不是宣傳納粹主義,為什麼非要把繪畫作者和他作品的藝術價值混為一談呢?難道一個犯過錯的人,他的畫就一定糟糕嗎?」據說迄今為止,只有寥寥幾個「有勇氣」的人踏進了那間廠房參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希特勒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