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是怎麼擊敗龐培的?凱撒是如何推動平民化改革的?

凱撒是怎麼擊敗龐培的?凱撒是如何推動平民化改革的?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凱撒是怎麼擊敗龐培的?凱撒是如何推動平民化改革的?

凱撒是怎麼擊敗龐培的?凱撒是如何推動平民化改革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羅馬文明源起於公元前9世紀初的亞平寧半島,先後經歷了王政時代、共和時代和帝制時代三個階段,對西方文明具有奠基式的影響。這其中,凱撒憑借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以及羅馬帝國的奠基人,被傳頌千年之久。他的名字,也因此成為後世歐洲皇帝的稱謂。

事實上,起初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台伯河畔的羅馬,只不過是「拉丁姆」地區一個普通的城邦國家。前509年,統治失敗的國王小塔克文被趕下台,王政時代就此終結,羅馬共和國建立。不過,最開始共和國的權力依舊掌握在少數幾個貴族世家手中,但在經過了平民階層的艱苦鬥爭以後,普通公民也逐漸獲得了一定的權力。並且有機會通過平民議會擔任國家高級官職。通過平民議會選舉出來的保民官,可以直接進入元老院,負責保護平民權利不受貴族的侵犯。甚至除了國家面臨緊急狀態而臨時設立的獨裁官決議以外,保民官擁有一切國家決議的一票否決權。受此影響,羅馬的共和政體不斷完善,先後通過了「十二銅表法」等一系列法規,激發了國家發展的潛力。

到了共和時代中後期,羅馬的政治權力逐漸發展成為以公民大會、執政官和元老院為主要特徵的「三權分立」體系。這其中,公民大會的前身是王政時期就已經出現的庫裡亞大會,其職能主要包括選舉產生高級官吏、對外宣戰權、表決執政官議案等,但所有議案均需經過元老院最後批准才能生效。執政官則是從公民大會中的軍方團體中選舉才產生,通常設為兩人、任期一年,長期被貴族把持。在經過平民階層長期鬥爭以後,從前306年開始,必須確保執政官中有一人來自於平民階層,且任期滿以後可以進入元老院。至於元老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權力機構,通常由300多人組成,以貴族為主體,後來也吸納了部分上層平民的加入。在這三大權力機構中,一旦發生重疊職權,均以元老院為準。因此,也可以說元老院是羅馬共和整體最重要的代表和維護者。

在元老院當中,通常設立有保民官、財政官、檢察官、司法官等眾多職位,用以負責總攬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立法、外交、軍事、財政、司法等權力。當然,縱觀整個羅馬共和時代,其權力制度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但是向貴族傾向的同時,保持各階層相互制衡的總體結構並未發生太大改變。與此同時,羅馬的最高權力機構,尤其是元老院也非常重視宗教的作用,經常進行祭祀活動團結民眾,激發羅馬共和國強大的凝聚力。比如每年12月份,元老們都會在古羅馬廣場農神廟中舉行祭祀活動,舉辦慶祝豐收的農神節。後來農神節貫穿了這個帝制時期,並在被基督教會吸收以後,演變成為聖誕節。當然,對於羅馬人而言,最能鼓舞人心的國家行動還是對外征服和掠奪。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通過戰爭掠奪他人,獲取大量戰利品的做法,幾乎是最常見的一夜暴富方式。

彼時的羅馬共和國,不僅擁有成熟完善的農耕社會體系和健全的軍事動員機制,同時在統一了亞平寧半島以後,開始逐漸參與對地中海貿易主導權的爭奪。後來,憑借對國內人口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高效,羅馬相繼戰勝了迦太基和馬其頓,確立了地中海霸主的地位。然而太過劇烈的對外擴張,一方面招致國內貧富分化加劇,另一方面也導致以農為本的羅馬開始愈發倚重於海上貿易經濟成分。前者致使羅馬原有的公民軍體系出現崩潰,後者則導致趨利思潮瀰漫羅馬。結果,在與辛布裡、條頓等日耳曼部落的戰爭中,羅馬人屢屢落入下風。為此,羅馬名將馬略掀起了一場軍事改革,開始以職業化軍團的募兵制模式,替代先前公民軍團的徵兵制,戰鬥力重新恢復巔峰。到了前50年,凱撒更是攜數萬羅馬軍團挺進西歐內陸,征服了高盧地區。

需要指出的是,羅馬之所以需要進行馬略改革,是因為當時的羅馬存在大批失業平民。當農民們在外征戰時,羅馬獲得了大量外族戰俘作為奴隸,這致使國內的奴隸價格直線下降。受此影響,掌管奴隸生殺大權的奴隸主們自然更青睞使用奴隸進行生產.這就導致平民大批失業,貧富差距拉大,土地兼併風潮也隨之而來。由於保民官無力阻止奴隸貿易,更沒辦法在貴族掣肘的前提下通過傾向於平民的政策,軍隊的兵源便隨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馬略軍改之前,為了確保軍隊的素質和忠誠度,羅馬人邀請必須擁有相當數量財產的公民才有從軍的資格,並且自備武器、以示身份。然而隨著能夠滿足要求的公民越來越少,羅馬軍隊的動員機制就一定會出現問題。所以,馬略將徵兵制改成了募兵制,以此來吸引失地無業者進入軍隊。按照規定,訓練新兵以及補充武器給養均有國家完成,國家承諾服役結束之後,給予佔領國的土地,讓退役的老兵衣食無憂。這種並未損害貴族奴隸主階層利益的改革措施,自然也沒有引發元老院保守勢力的反彈。

只是,募兵制雖然能夠解決羅馬軍隊戰鬥力低迷、羅馬社會動盪等問題,卻也造成了武人勢力逐漸做大的惡果。戰國初年,名將吳起就曾在魏國實施軍改,訓練了一支頗為強悍的軍隊——魏武卒。從本質上說,吳起軍改以賞賜土地換取魏武卒戰鬥意志的做法,和羅馬馬略軍改並無二致。雖然後來魏國因為國勢衰微、土地萎縮,導致魏武卒的衰落,但疆域廣袤的羅馬共和國顯然並不存在這些問題。實際上,唐朝中後期,伴隨著均田制的瓦解,唐玄宗亦曾採取與吳起同樣的做法,用募兵制替代府兵制,從而重新提振了唐軍的戰鬥意志。只是,恰是因為職業化軍隊長期追隨將領個人,遠離國家權力中樞的特徵,最終致使唐末面臨藩鎮格局的窘境。同樣的,馬略軍改後不久,羅馬軍隊的士兵們也出現了「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情況。雖然羅馬軍團不能在自己的邊疆屯田耕作,軍隊將領也不能指揮生產,可是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努力卻不可避免的成為軍隊將領以及每個士兵發家致富的方法。這就讓軍團的財力、實力增大,同時戰爭的勝利讓在外征戰的將領獲得人們的崇敬與愛戴,軍人的勢力也逐漸蓋過了羅馬權力的中心元老院,國內平衡也由此被打破。

凱撒、龐培甚至是克拉蘇,羅馬共和國歷史上的「前三頭」的崛起,其實都和軍人勢力壯大有關。公元前58年,當凱撒被授予總督職位,並掌管巴爾幹和高盧地區事務,龐培亦作為羅馬最高執政官,控制羅馬權力中心的時候,軍人勢力不可避免的蓋過了元老院貴族的聲音。此後,凱撒在高盧戰爭中獲得巨大勝利,同時亦遠征不列顛、渡過萊茵河討伐日耳曼尼亞。這一切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也招致元老院貴族和昔日盟友龐培的不安。為此,元老院於前49年強令凱撒返回羅馬,並要求凱撒放棄對軍團的指揮權。此時的凱撒軍團早已自成一體,軍需補給皆自行承擔,因此並不情願就此罷手。凱撒回信元老院,不僅表達了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的願望,同時在此表達了自己對羅馬的忠心。元老院驚懼於凱撒勢力的膨脹速度,自然拒絕了他的請求,並明確表示如果凱撒不立刻返回羅馬,將宣佈其為國家敵人。然而,凱撒並非北伐途中的岳飛,元老院版的「十二道金令」的確迫使凱撒做出了返回羅馬的決定,但隨行而來的還有久經沙場的羅馬第13軍團。

按照羅馬法律的規定,沒有元老院的命令,任何指揮官不可以私自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但是凱撒還是帶著他的第13軍團渡過此河。渡河前,凱撒說出了那句流傳後世的名言,骰子已被擲下,只能繼續前進。這一舉動震動了龐培和元老院,他們未曾料想凱撒竟然如此大膽,更沒有想到他只帶了一個軍團。本來龐培和元老院控制的兵力多於凱撒,就算凱撒在高盧自立政權,實力也不如他們。但是現在凱撒的13軍團已經近在眼前,在外駐守的軍團沒有時間調回,臨時招募的市井子弟根本沒有戰鬥意志,完全不是13軍團的對手。其實凱撒手裡有11個軍團,每個軍團滿員五千到六千人,但凱撒只帶了他最精銳的第13軍團。因為較少的部隊行軍速度快,凱撒就是為了搶佔這個時間差,快速衝進羅馬。龐培和元老們意識到自己的軍隊可能還沒有回到羅馬,自己就可能被殺了,急忙帶著家眷逃離羅馬,向南而去,於是凱撒兵不血刃的進入了羅馬。此時,也有很多平民出身的元老院議員留在羅馬表示支持凱撒,這些剩餘的元老院議員在凱撒的要求下選舉他為獨裁官。如此一來,凱撒就可以以戰爭需要為由調動整個羅馬城內的財富去擴充力量。由於出城匆忙,龐培和元老院貴族議員並沒有帶走羅馬的國庫,凱撒佔領了羅馬也切斷了龐培與其在西班牙主力軍團的聯繫,讓他原來的軍隊無法集結。

當然,在凱撒和第13軍團向羅馬進軍的同時,其麾下其他軍團也在朝著亞平寧半島行動,並阻擋了龐培的援軍。這促使龐培意識到自己的短板,缺乏有戰鬥經驗的士兵和充足的軍餉,這致使他不得不從意大利南部乘船逃往希臘半島。在那裡,龐培逐漸獲得了意大利以東各個行省和貴族勢力的支持,並重新穩固下來。至於凱撒,則由於缺乏艦船、尚未徹底肅清敵對勢力,不得不放棄追擊龐培,轉而在亞平寧和伊比利亞半島鞏固自身權威。在掃清了龐培留在伊比利亞半島的7個軍團以後,凱撒終於開始打造艦隊,跨海登陸希臘半島了。相較於凱撒軍隊,龐培一方雖然人數上佔據優勢,卻大多是剛剛入伍不久的新兵,遠不是久經沙場的凱撒軍團的對手。不過,在雙方交鋒之初,龐培憑借制海權和消耗敵人補給的方式,依舊贏得了一定的勝利。奈何追隨他的元老院貴族,不斷催促龐培與凱撒決戰,最終導致龐培的潰敗。在法薩盧斯戰役中,凱撒的軍隊數量相較於龐培處於劣勢,但在作戰士氣、指揮能力方面遠勝對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勝龐培以後,凱撒成為羅馬共和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龐培則在逃亡埃及以後,慘遭托勒密十三世誅殺。後者之所以誅殺龐培,其目的是為了討好凱撒,以求其能在埃及內亂中支持自己。原來,當時托勒密十三世與自己的姐姐、同時也是 妻子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正在進行埃及內戰。後者被排擠至敘利亞以後,聚集了大量軍隊,正伺機重返埃及。鑒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在地中海糧食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凱撒決定介入埃及內戰,並扶持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為自己的傀儡,以這位埃及艷後的身份統治埃及。當凱撒將這一切做完以後,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推動國內改革了。公元前46年,凱撒回到羅馬,清除了龐培餘黨之後進行了長達十天的凱旋式,隨後凱撒以對立貴族的姿態,代表平民展開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先新增了100名元老院成員,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高盧、馬其頓等被征服地區的民眾;其次規定農場主、工場主在僱傭奴隸的同時也必須僱傭至少三分之一奴隸數量的平民作為有償勞力;第三,興建水利工程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給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人民以羅馬公民權;最後,在羅馬城內興建了一系列廣場和神廟,加強人民團結,也宣佈自己為終身獨裁官。

通過凱撒改革,羅馬共和國極大的緩解了貧富分化、增加了平民就業率、改善了佔領區與亞平寧半島的關係。當這些在元老院會議上難以通過的決議,被凱撒以獨裁官的形式強力通過以後,他也隨之站在了貴族階層的對立面。因為這些激進的舉措,嚴重的損害了奴隸主和貴族的利益。新加入的元老導致原先元老院議員的權力被稀釋,僱傭平民也致使貴族生產成本被強行增加。終於,在公元前44年的一次元老院的典禮上,60多名保守派議員以維護共和制為口號,策劃了針對凱撒的刺殺行動,致使其死亡。

凱撒雖然身死,但其所奠定了獨裁製度卻固定了下來。後來在廣大平民階層的支持下,凱撒的甥外孫和養子屋大維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取得勝利,並最終將羅馬拉入了帝制時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