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統一大小割據政權建立德意志帝國時 為何沒有改名呢
普魯士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了德意志聯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那麼,普魯士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
拿破侖時期的普魯士王國
在中國朝代更迭,一定要改掉前朝名字的。比如說,周朝末期,諸侯國遍地都是,最後秦國消滅其他國家,就廢了周的國號,改建秦國。
在德意志帝國帝國建立前,普魯士只是德意志聯邦中的一員,就如秦國曾經是周王朝的諸侯國一樣,但是普魯士統一德意志聯邦後,並沒有廢掉德意志的名字,而是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這就要從德意志的歷史說起。
日耳曼部落
我們先說說德意志的中文意思,「德意志」這個詞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最早史見於公元8世紀,是指生活今日德國境內的日耳曼部落所講的方言。
根據資料記載,公元前,在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生活著20多個部落,他們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這些日耳曼部落從彼此孤立散居狀態逐漸形成了薩克森、法蘭克、巴伐利亞、圖林根、黑森、弗裡斯等一些較穩定的部落。從公元3世紀起,日耳曼部落大舉南下。公元5世紀末,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在查理王統治時期,王國達到鼎盛,其疆域包括整個中歐和意大利、瑞士、法國。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駕崩,帝國隨即分裂 ,以講德語和法語的區域為界限,帝國被分成東、西兩個帝國,兩國的核心區域則是今日的德國和法國。
後來,東法蘭克王國在奧托大帝的努力下,地盤逐步擴大,後來國名改為德意志聯邦。在13世紀中期,皇權旁落,德意志聯邦開始走向封建割據,在今日德國這片領土上分割出幾百個小國或政治集團,戰爭不斷。
普魯士
普魯士就是德意志聯邦割據政權中的一個。從第一張圖片我們就能看到,普魯士是一個內陸國,四周都不臨近大海,交通不便,但是出現了幾個勤政的君主和宰相。
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開始了統一德意志的進程。俾斯麥認為「德意志的統一不是空談,而是要用鐵與血」,即普魯士必須以武力來統一德意志。為此,這位被稱之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為統一德意志,對內進一步加強
軍事力量,以軍事力量作後盾施展外交手段,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結束了德意志長達952年的分裂狀態。
從此,德國作為一個統一的近代民族國家在歐洲崛起。
俾斯麥
普魯士統一大小割據政權,建立德意志帝國時,為啥沒有改名呢?比如叫做普魯士帝國。主要原因如下。
1、普魯士沒有更國名的主要原因和德意志的德語意思有關,因為古德語中德意志的意思是人民的意思,而不像中國國家特指某一個家族或軍事集團。在這種情況下,普魯士將國家的名稱沿襲德意志,而沒有改名。
2、只要有戰爭,就會有流血。在統一過程中,普魯士士兵殺人無數,所以普魯士在某一方面就成為軍國主義的象徵,口碑很差,為了緩解民族矛盾,普魯士用了德國的名字。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將國名延續德意志,普魯士則可以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的征服曾經屬於德意志聯邦的國家,名義還很高達上,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但是,如果改成普魯士,則有侵略的味道。
綜合各種條件,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後,國名依然叫德意志。正是個壯舉,讓德國走在了國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