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任權之爭的起因是什麼?敘任權之爭是怎麼結束的?

敘任權之爭的起因是什麼?敘任權之爭是怎麼結束的?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敘任權之爭的起因是什麼?敘任權之爭是怎麼結束的?

主教敘任權之爭,11世紀中至12世紀初,羅馬教皇為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奪取任命和封立主教之權力而引起的爭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概述

主教敘任權之爭(Investiture Controversy)

中世紀西歐各級封建領主皆為其上級宗主的附庸。受封者須向宗主行效忠禮,並接受其所行敘任禮。德意志各地主教則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附庸,並由皇帝敘任。主教的教區即其封地,在區內享有的教會權力和世俗權力皆為皇帝所授。

皇帝和世俗政權借此對教會實行控制,教會領主有時以自己的地方實力對抗教皇,有時則借重教皇勢力而同世俗領主抗衡。

爭鬥的由來

長期以來,教廷同各國世俗領主之間既相互借重,又有尖銳的矛盾與激烈的爭鬥。教皇曾借重皇帝而力求擺脫意大利貴族的控制。

11世紀以來,教廷更加重視德意志教會的控制權問題,主張教會權力不應受自國君,皇帝亦無權插手主教的遴選和敘任。教皇尼古拉二世曾力圖使德意志教會從世俗政權控制下解脫出來,繼任的亞歷山大二世則公開反對世俗君主操縱主教的提名和任命;至格列高利七世即位,矛盾更加激化。

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之間,圍繞主教敘任權的戲劇性對抗,把中世紀教廷與王室爭霸的歷史推向高潮。1075年格列高利以整飭教規、反對教會世俗化、禁止買賣神職和神父婚娶為由,通諭廢除世俗君主對教職的敘任權。亨利立即反擊,並於次年1月在沃爾姆斯召集德意志主教舉行會議,譴責教皇。

2月初,格列高利在羅馬拉特蘭宮召開會議,將亨利革除教籍,解除臣民對其效忠誓約,迫使亨利於1077年冬親自到意大利卡諾莎向教皇請罪求恕。亨利得到教皇赦罪後,贏得時間,重新組織力量同教皇鬥爭。

格列高利再次革除亨利教籍,並扶立與亨利對抗的魯道夫為帝。但政治局勢已對亨利有利,此舉未能奏效。亨利召集親德的主教開會,廢黜格列高利,另立教皇克雷芒三世。1081年魯道夫戰敗身亡。亨利進軍意大利,圍攻羅馬3年。格列高利棄城出奔,1085年在流亡中死去。

爭鬥的結束

格列高利七世和亨利四世死後,鬥爭仍在其繼任者之間繼續。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國王亨利五世訂立沃爾姆斯宗教協定。雙方同意德意志主教不再由皇帝直接任命,但須在皇帝或其代表出席下,由教會按照教會法選舉產生,如有意見分歧,皇帝有權干預,但須同大主教及其他德意志主教協商解決。

主教在其封地上的世俗權力由皇帝授予(行禮時令其手觸皇帝權標),教會權力則由教皇授予(行禮時授予主教牧杖和權戒)。至此,主教敘任權之爭乃以雙方妥協而告結束。

在英法等國,也曾發生類似鬥爭,但持續時間和激烈程度不如德意志,並都在沃爾姆斯宗教協定前得到解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