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馬其頓戰爭的背景是什麼?馬其頓戰爭的結果如何?
古羅馬共和國和馬其頓王國之間的4次戰爭。最終以羅馬控制馬其頓王國而告終。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次戰爭(公元前214~前205年)馬其頓的腓力五世取得勝利。
第二次戰爭(公元前200~前196)中,羅馬大獲全勝,消滅了腓力的海軍。
羅馬又發動了第三次戰爭(公元前171~前168),腓力之子佩爾修斯戰敗,最後在彼得那會戰中馬其頓全面失敗,被分割為4個自治共和國。
第四次戰爭(公元前151~前146)中,馬其頓接連舉兵反抗羅馬統治,最終羅馬大軍平息叛亂,4個共和國不復存在,馬其頓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
第一次
發生在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第二次布匿戰爭(Second Punic War)初期,漢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前183)統率的迦太基(Carthage)大軍所向披靡,羅馬軍隊連戰皆敗。
一直想擴展疆土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Philip Ⅴ,公元前238-前179)乘機與迦太基結盟,並於公元前215年對羅馬宣戰。馬其頓軍隊在東部不斷取勝並準備進兵意大利時,羅馬強大的艦隊駛入亞得裡亞海(Adriatic Sea)。擁有強大陸軍的腓力卻因海軍力量不足,缺少船隻而無法渡海作戰。
雙方交戰數年未分勝負。於是,羅馬利用希臘內部的矛盾展開外交活動,並於公元前212年取得埃托利亞同盟(Aetolian League)的支持,在馬其頓周圍組成了一個反腓力的希臘同盟。由於反馬其頓的聲勢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貿然遠征意大利。
公元前206年,馬其頓和埃托利亞同盟的希臘城邦實現和解。被第二次布匿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的羅馬亦不得不於公元前205年同馬其頓締結和約,並接受對其不利的停戰條件。
第二次
發生在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97年。 腓力五世的艦隊於公元前203年在愛琴海(Aegean Sea)展開攻勢。第五次敘利亞戰爭(Fifth Syrian War)爆發後,腓力五世與敘利亞的塞琉西國王安條克三世(Antiochus Ⅲ of Seleucid Syria,公元前242-前187)發生衝突。愛琴海四周的希臘城邦因不堪馬其頓的襲擾,遂聯合反對腓力。公元前201年,腓力的艦隊被羅德島(Rhodes)和帕加馬(Pergamum)聯合艦隊打敗。
此時,羅馬已戰勝迦太基,正企圖乘勢向東擴張,遂以保衛希臘為借口向馬其頓宣戰。羅馬首先與希臘城邦聯合組成反馬其頓同盟,並爭取敘利亞保持中立,公元前200年,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努斯(Titus Quinctius Flaminius,約公元前227-前174)率2個羅馬軍團渡過亞得裡亞海,到達希臘西部。與此同時,羅馬展開外交活動,徵得埃托利亞同盟和亞該亞同盟(Achaean League)的支持。
公元前197年,腓力五世率軍迎戰。兩軍在庫諾斯克法萊(Cynoscephalae)遭遇。羅馬及同盟國軍約2萬人,馬其頓軍2.5萬,時逢大霧,馬其頓方陣不能發揮威力,遂被羅馬軍團擊潰。翌年締結和約,馬其頓被迫從希臘全部撤出,並向羅馬賠償巨款。
和約還規定馬其頓只能保持軍隊5000人和戰船5艘,未經羅馬許可,不得與鄰國交戰。羅馬遂宣稱自己是希臘各城邦的解救者,儼然以這些國家的保護人自居。
第三次
發生在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68年。公元前179年腓力五世去世,其子佩爾修斯(Perseus,約公元前212-約前165)繼位。隨後,佩爾修斯在色雷斯(Thrace)和伊利裡亞(Illyria)地區不斷擴充勢力,並謀求對希臘的控制權,遂引起羅馬人的不滿。當佩爾修斯公元前去德爾斐(Delphi)時,整個希臘為之驚慌。
公元前172年,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Eumenes Ⅱ,卒於約公元前169)籲請羅馬出兵,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爆發。當年,羅馬的先頭部隊在亞得裡亞海(Ardiatic Sea)東岸伊利裡亞境內登陸,並佔領了一些據點。
公元前171年,羅馬又派出兩個軍團渡海遠征。佩爾修斯率軍迎戰。兩軍在皮尼奧斯河(Peneuse River)畔拉裡薩(Larissa)遭遇,羅馬軍隊首戰受挫,損失步兵2000人和騎兵2000人。接著,羅馬軍隊又連吃敗仗,不得不於公元前170年、前169年和前168年三易主將。最後,在羅馬執政官和將軍鮑路斯(Lucius Aemilius Paulus,約公元前229-前160)指揮下,羅馬軍隊才恢復元氣,扭轉了戰局,公元前 168年,執政官埃米利烏斯·鮑路斯率羅馬主力部隊步兵1.4萬人、騎兵1200人挺進希臘。佩爾修率馬其頓軍3萬餘人撤向彼得那,羅馬軍跟蹤而至。6月22日雙方在彼得那決戰。馬其頓軍發起進攻,擊潰羅馬軍前鋒。
羅馬軍退向山地,馬其頓以方陣實施追擊,但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難以保持嚴整的隊形。鮑路斯利用馬其頓方陣出現的缺口率軍插入,兩翼部隊同時發起進攻。馬其頓軍大敗,2萬人陣亡,1萬餘人被俘,佩爾修斯逃跑途中被擒,披枷帶鎖被押解羅馬,後死於獄中。馬其頓遂被分割為4個自治共和國,事實上已淪為羅馬的屬地。
第四次
發生在公元前151—前146年, 由於羅馬炮製的4個自治共和國之間的不斷爭鬥在馬其頓引起一片混亂,馬其頓人對羅馬的統治日益不滿。
公元前152年,一個覬覦王位者安德裡斯庫斯(Andriscus)試圖重建馬其頓王國,他自稱為佩爾修斯之子,自立為王,並募集了一支軍隊,公開反叛羅馬。羅馬遂派梅特盧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卒於公元前115)任馬其頓軍政長官。梅特盧斯率領羅馬大軍很快便將馬其頓新軍殲滅。
但不久又有2人冒稱佩爾修斯之子,接連舉兵反抗羅馬的統治。梅特盧斯用了兩年時間才將叛亂平息。四個共和國不復存在,羅馬吞併馬其頓並將其作為羅馬帝國的第一個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