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瓦本戰爭發生於什麼時候?士瓦本戰爭爆發的背景

士瓦本戰爭發生於什麼時候?士瓦本戰爭爆發的背景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士瓦本戰爭發生於什麼時候?士瓦本戰爭爆發的背景

士瓦本戰爭(SchwabenKrieg),在德國又被稱為瑞士戰爭(Schweizerkrieg),在奧地利又被稱為恩嘎丁戰爭(EngadinerKrieg)。它是舊瑞士邦聯與哈布斯堡家族間的最後一場大型武裝衝突。這場戰爭始於為了控制格勞賓登的米施泰爾谷和溫布拉伊爾山隘的一場地方衝突,之後雙方都召集了自己的盟友來幫忙,事態便很快失控了。哈布斯堡請求士瓦本同盟支持自己,而格勞賓登三同盟自由州則轉向了瑞士邦聯。敵對行為很快從格勞賓登越過萊茵谷而擴散到了康斯坦茨湖,並且甚至擴散到了阿爾薩斯南部的桑德戈,而阿爾薩斯當時是哈布斯堡的前奧地利的最西部分。

15世紀末,伯恩把西面的勃艮地擊退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初出茅廬的統治者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1493~1519年在位)企圖在他領地之內重掌控制權,包括瑞士在內。瑞士東部各州以與格勞賓登州聯盟擺出防禦姿態予以回應,格勞賓登州是以3個社團組織起來的一個迷你聯邦。馬克西米連加入士瓦本同盟(Swabian League),這是德意志南部諸公國組織起來的一個聯盟,以阻撓瑞士的擴張,並於1499年進攻格勞賓登州。格勞賓登州請來瑞士人,於是為瑞士獨立的最後一場戰爭,士瓦本戰爭就此沿著萊茵河從巴塞爾至福拉爾貝格(Vorarlbefg)爆發。1499年9月22日於巴塞爾宣佈和平,馬克西米連遂放棄自己的計劃,從而非正式地承認瑞士的獨立。兩年之內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巴塞爾和沙夫豪森的萊茵領地成為聯邦的正式成員,1513年阿彭策爾也成為聯邦的一員。在法國大革命之前13個獨立州聯合起來成為聯邦的情況一直未變。

這場戰爭的許多戰役是在1499年的1月到7月間打的,並且除了很少的幾場小規模戰鬥以外,所有的戰鬥都是老練的瑞士士兵擊敗了士瓦本和哈布斯堡軍隊。瑞士人自從在勃艮第戰爭勝利之後,就擁有著身經百戰的戰士和指揮官。而士瓦本方面,騎士與步兵之間互不信任,軍隊領導人之間意見不一,全體人員普遍不情願打仗,甚至士瓦本的伯爵們被認為比起神聖羅馬帝國的利益,更看重強大的哈布斯堡的利益。這些因素就顯現為了他們的致命的不利條件。在多爾納赫戰役中,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陣亡,瑞士人取得了最終的決定性勝利,這使得他沒有別的選擇,只得同意了於1499年9月22日在巴塞爾簽訂的一份和平條約。這個條約給了瑞士邦聯在帝國中的很大的獨立性。儘管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前,這個邦聯在名義上還是帝國的一部分,然而巴塞爾和約已經將它從帝國的管轄權中免除了,還免除了帝國的稅務,由此,這份和約在事實上承認了它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背景

衝突的來源之一是舊瑞士邦聯與哈布斯堡家族之間自古就有的懷疑、競爭、敵意,這些從1438年起,甚至還影響到了神聖羅馬皇帝的君權。從13世紀晚期起,瑞士邦聯的成員們就漸漸地控制了那些曾經屬於哈布斯堡國土的領地。瑞士人已經得到了皇帝直轄的身份,他們只臣服於皇帝本人,而不會成為任何居於中間的王公或受人臣服的領主的臣子。這樣的身份授予了瑞士人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的很大的自治權,並且由於天高皇帝遠,他們的自治權要大得多。在1438年,對於瑞士人來說,帝國及皇帝與哈布斯堡的公爵形成了對立。以前的皇帝們再三地支持瑞士邦聯與哈布斯堡作鬥爭,他們將哈布斯堡視為強大的競爭者。他們屢次確認了瑞士人的皇帝直轄身份;而瑞士人也成功守住了自己的特權身份,阻止了哈布斯堡的公爵們收復他們被瑞士人奪取的領地的企圖。

哈布斯堡的腓特烈三世登基後,瑞士人一下子就面對著一個新的情況,那就是他們不能再指望帝國的支持了。更糟的是,與哈布斯堡公爵們的鬥爭就預示著會成為與帝國本身的鬥爭。不過,在腓特烈在位期間,這樣的情況並未發生。在舊蘇黎世戰爭中,腓特烈於1442年站到了瑞士邦聯的對立面,對蘇黎世城進行了支持,並且他還拒絕承認邦聯成員們的皇帝直轄身份。但是腓特烈在統治期間有著各種麻煩事,他沒有空隙對瑞士人進行軍事上的活動。在奧地利,腓特烈先是在和他的弟弟阿爾佈雷希特鬥爭,之後又面對了匈雅提·馬加什(即匈牙利馬加什一世)的壓力,而馬加什甚至還把腓特烈趕出了維也納並迫使腓特烈的朝廷成為了一個四處漂泊的朝廷。

在帝國內,腓特烈面對著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和堂弟西吉斯蒙德的反對。西吉斯蒙德當時是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的公爵,之後還成為了前奧地利的公爵。西吉斯蒙德也和瑞士邦聯鬥爭過。他在一場關於蒂羅爾主教的任命的鬥爭中被教宗庇護二世開除了,之後瑞士人就吞併了本屬於哈布斯堡的領地圖爾高。在1468年,西吉斯蒙德在瓦爾茨胡特戰爭中與瑞士人交鋒。要結束這場戰爭,他可以不損失太多領地,只需支付大量贖金就行。而為了籌集這筆贖金,他在1469年將桑德戈和阿爾薩斯的土地抵押給了勃艮第的大膽的查理。不過,查理並沒有幫助西吉斯蒙德共同對付瑞士人,因此西吉斯蒙德在1474年又買回了那些土地並與瑞士邦聯締結了一個和平條約,永久協議(EwigeRichtung),不過神聖羅馬皇帝卻從未承認過它。在隨後的勃艮第戰爭中,瑞士人與西吉斯蒙德又並肩對抗起了大膽的查理。

在1487年,西吉斯蒙德違背腓特烈的意願,安排了腓特烈的女兒庫妮貢德和巴伐利亞的阿爾佈雷希特四世公爵的婚姻,而且他還簽字同意了將他在蒂羅爾和前奧地利的一些領地交給阿爾佈雷希特四世。腓特烈打算以武力來干涉:他在1488年締造了士瓦本同盟。這個同盟是士瓦本各城市、聖喬治之盾同盟的士瓦本騎士們,還有符騰堡、蒂羅爾、福拉爾貝格的各個伯爵們組成的一個聯盟。在他們的幫助下,腓特烈迫使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歸還了西吉斯蒙德簽字放棄的那些領地。

在1490年,西吉斯蒙德被迫退位並將他所有的領地轉交給了腓特烈之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當大膽的查理在1477年於勃艮第戰爭中陣亡後,馬克西米利安就在當年娶了勃艮第的瑪麗,因此他繼承了勃艮第的領地:勃艮第公國、勃艮第伯國,以及荷蘭。他掌管了勃艮第,並以更為中央集權的行政方式強化了對勃艮第的管理,因而在1482年導致了一場反叛的爆發。在這場反叛中,各個城市與伯爵們與法蘭西的查理八世聯合了起來,共同對抗馬克西米利安。勃艮第公國也曾是法國的一塊封地,因此查理八世立即宣稱了對它的所有權。這場鬥爭的第一階段持續到了1489年。在這一階段中,馬克西米利安一直佔據著那些低地國家。在這一階段中,他甚至曾落入敵手並於1488年在布魯日被囚禁了四個月。當他的父皇派出了由薩克森的阿爾佈雷希特公爵指揮的軍隊去解救他後,他才重獲自由。馬克西米利安隨後回到了德國,留下了他的表弟阿爾佈雷希特作為自己的代理人。阿爾佈雷希特在隨後的歲月裡將會設法確立哈布斯堡在荷蘭的霸權。

在其父皇的倡議下,馬克西米利安在1486年被選為了羅馬人民的國王,父子兩人從那時起就共同地進行著統治。在腓特烈於1493年駕崩後,馬克西米利安還接管了其亡父的屬地,因此他將整個哈布斯堡的領土統一在了他的手中。在同年,桑利斯和約還標誌了他與法國人針對他在勃艮第的屬地的戰爭的結束;他留住了在荷蘭和勃艮第伯國的領地,不過他不得不割讓勃艮第公國給法國國王。由此,馬克西米利安所控制的領土幾乎把舊瑞士邦聯圈住了:東邊是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北邊是前奧地利,西部是勃艮第伯國。

腓特烈皇帝在邀請瑞士邦聯成員們也加入士瓦本同盟時,對方斷然拒絕了:他們認為沒理由加入一個會助長哈布斯堡的利益的聯盟,並且他們對這個新成立的、相對團結的、出現在他們的北部邊境的強大的聯盟是警惕的。此外,他們還怨恨士瓦本同盟裡的強烈的貴族氣,而他們自己的組織則大不相同。他們自己的組織已經發展了兩百年,而正是這兩百年的發展使他們從那樣的貴族統治中解脫了出來。

在士瓦本一方,類似的擔心也存在著。對於士瓦本的平民大眾,瑞士邦聯成員們的獨立與自由是一個強大而誘人的模範。士瓦本南部的許多男爵都害怕自己的臣民可能會造反並申請依附於瑞士邦聯。這些害怕並非完全沒有基礎:瑞士人已經開始在萊茵河以北組建聯盟了。他們在1454年與沙夫豪森締結了第一個條約,之後還和羅特魏爾(1463)、米盧斯(1466)這樣遙遠的城市締結了條約。

康斯坦茨城及其主教被卡在了這兩個集團的中間:他們有部分土地在士瓦本地區,但是這座城市也依舊在對圖爾高地區行使高等司法權,而瑞士人已在1460年吞併了圖爾高地區,從那時起,瑞士人就取得了圖爾高的低等司法權。士瓦本同盟的建立促使了瑞士的蘇黎世和伯爾尼兩個城邦計劃接納康斯坦茨到瑞士邦聯中。然而這場談判失敗了,這是由於瑞士邦聯中的那些老資格州的反對,尤其是烏裡州的反對。圖爾高地區司法權分裂的狀況成為了康斯坦茨與邦聯間的許多不和的起因。在1495年,這樣的一場紛爭被反應在烏裡士兵的一場懲罰性遠征上。康斯坦茨最後不得不支付3000盾的費用才讓他們停止劫掠並撤離。(圖爾高是瑞士邦聯中的一塊共管領土,而烏裡則是負責管理它的州之一。)最後,康斯坦茨作為一個正式成員在1498年11月3日加入了士瓦本同盟。然而,這座城市的身份還沒有因此而最終確定──在宗教改革運動期間,它還會再次與蘇黎世和伯爾尼結盟,到了1548年,當施馬爾卡爾登同盟被擊敗了,它和瑞士邦聯的緊密聯繫才會最終被割斷──所以它成為了促使瑞士人與士瓦本人之間的不和越來越大的另一個因素。

瑞士的"遠征傭兵"和士瓦本的"國土傭僕"這兩種僱傭兵都在歐洲各國的軍隊中戰鬥。這兩種兵有時候在戰場上相互對抗,有時候又為了獲得契約而競爭。他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時的一些編年史報道稱,瑞士人在贏得了勃艮第戰爭之後在當時的歐洲被視為了最優秀的士兵,然而他們卻是被國土傭僕們多次嘲弄和辱罵的對象。國土傭僕們稱他們為"Kuhschweizer"[注1],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來奚落他們。如此的羞辱的給予與承受都不少,並且這些羞辱還頻繁地導致流血衝突。這些事件將會觸發雙方的軍事指揮官都不曾想要或計劃的小規模戰鬥和掠奪性遠征,因此會拖長士瓦本戰爭本身的時間。

  1495年帝國改革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跟他之前和之後的別的神聖羅馬皇帝們一樣,不得不面對與帝國內的其他的強大的王公們的鬥爭,因此他試圖靠促進中央集權來保住他的位置和皇帝政體。在1495年的沃爾姆斯的帝國議會上,他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成功,但是他也不得不作出有利於那些王公們的讓步。這場帝國改革宣告了一場"永久公眾和平"(EwigerLandfriede),並以此結束了那些大量存在的世仇和搶劫者男爵們造成的無政府狀態,並且這場改革還確定了一支新的常備帝國軍以維持這樣的和平,而每一個帝國級政區(Reichsstand)都得派部隊到這支軍隊中。這場改革還制定了公眾芬尼(Gemeinepfennig)──一種新的人頭稅──並以其收入來為這支軍隊籌措資金。馬克西米利安不得不作出的讓步之一是新的最高法院機構"帝國法院"(Reichskammergericht),由此,最高的司法權便和皇帝本人及其所在地分隔開了。另外,他還不得不同意組成一個名叫"帝國政府"(Reichsregiment)的王公們的政務會。不過這個政務會在之後從沒有扮演過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500年首次開會,但是兩年後就被馬克西米利安解散了。

瑞士人不肯接受帝國議會上的這些決議,並明確地拒絕支付公眾芬尼。對於派部隊到哈布斯堡當權者管統治下的軍隊中服役,或者支付稅金,或者接受外國法庭的司法權,諸如此類的事,他們都不感興趣;並且他們已經成功憑借他們自己的力量相當有效地保障了他們自己的領地上的公眾和平。他們完全將這整個提案視為了對他們的自由的一次削減。拒絕接受這些決議的帝國成員們顯然不只是瑞士人,但是馬克西米利安之後會將瑞士人的拒絕當作剝奪他們在帝國的權利的一個借口,對瑞士邦聯實施帝國禁令(Reichsacht)。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