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父佩德羅一世是個全才:建立巴西設計國旗,還親自譜寫了國歌
一個新生國家採取君主制有利有弊,好處是維繫了傳統價值觀,避免社會撕裂。北美獨立戰爭期間,殖民地有四分之一的人屬於保守派,他們既想維護自身利益,又不能放棄對王室的效忠誓言,因此美國獨立進程打得很艱難。巴西由於引入君主制,整個國家有了天然領袖,內亂很快平息。然而君主制也有天生的缺陷,國家的治亂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幹、品德,佩德羅成為巴西帝國的皇帝的時候,年僅24歲,他會是合格的皇帝嗎?
佩德羅是個文藝青年,他善於騎馬、繪畫、玩樂器,跟音樂大師羅西尼有著不錯的交誼。他還能做手工,甚至有專門的皇家工房,閒暇時光就做雕刻。巴西國旗也是他設計的,圖案用了黃綠兩色,綠色代表布拉甘薩王室,黃色則代表了哈布斯堡王室,他妻子所屬家族。
佩德羅一世設計的帝國國旗,巴西變成共和國後,新國旗保留了主體背景,去除其中的王室標記
作為一個王族子弟,佩德羅一世多才多藝,然而他唯一不會的是治理國家。佩德羅好刺激、喜冒險、追異性,他可以在圍城戰裡堅守半年,卻不願在議會裡多呆一個小時。
佩德羅即位之初,大小國務交付給若澤·博尼法西奧(Jos Bonifacio)。博尼法西奧是第一個當上政府首腦的巴西人,曾在歐洲遊歷十多年,視野比他的同胞更開闊。博尼法西奧是自由派,被尊為「巴西獨立的元老」,他還關心黑奴、印第安人,機關報《塔摩猶報》以一個印第安部落命名。
當佩德羅感到博尼法西奧限制王權,權勢過盛時,又把他貿然解職,獨自面對各種公文、報表。布拉甘薩王室離開巴西的時候,帶走了銀行的所有黃金,而且勒索兩百萬英鎊,作為兩國分離的「分手費」。為了爭取英法等國的外交承認,巴西採取自由貿易政策,外國貨物很快擠占市場,本土工廠破產。財政問題凸顯後,佩德羅貿然開動印鈔機,造成通貨膨脹,經濟瀕臨崩潰。
1825年,巴西政府發動對外戰爭,試圖轉移國內注意力。「內普拉丁省」原本是西班牙裔的居住地,當美洲脫離西班牙統治時,若昂六世趁機兼併了這塊土地。與該省居民同文同種的阿根廷人,在奮鬥十多年後才艱難獨立,他們聲稱對這片土地享有主權。雙方鏖戰了三年,最後在英國的外交斡旋下,兩國誰也沒得到戰利品,內普拉丁省獨立建國,這就是後來的烏拉圭。佩德羅一世在烏拉圭戰爭失利後,威望大減。
更糟糕的是,王室私生活也引起外人非議。皇后淑德賢惠,從奧地利遠道而來,嫁到巴西後,對子民的福祉盡心盡力。剛開始她還傾倒於佩德羅的騎士風度,後來事實證明了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白馬王子也要出軌包二奶的,佩德羅自小廝混於花街柳巷,執政後愛上了舞女多米蒂拉·桑托斯(Domitila Santos)。他們不僅生下了孩子,還把私生女帶進宮裡,與合法婚生子女一起撫養教育,授予爵位。
利奧波丁娜懷第六胎時,因難產而死,而當時皇帝正在摟著桑托斯逛大街。民間流言四起,把皇后之死歸咎於佩德羅,王室名譽掃地。情婦桑托斯野心勃勃,她選定國務顧問,罷免不順眼的部長。有政治觀察者說,巴西皇帝在對外事務受英國人支配,國內則受情婦支配。
佩德羅一世是具有騎士風範的君主,在獨立運動期間,他用武力對付敵軍,到了治理國家時,他也習慣了用武力手段解決政治問題。皇帝之所以下台,不是因為起義聲勢浩大。4月6日的遊行,沒有預謀,沒有組織,如果他能果敢一點,完全能鎮壓首都的暴動,只要騎兵的鞭子抽過去,人群就會一哄而散。
早在制定憲法時,他就是這麼做的。1823年制憲會議召開,裡面充斥了共和派、聯邦派,處處跟皇帝相爭。11月11日,佩德羅一世要求具有法律批准權,代表們堅決反對,整整一夜沒離開會場,史學家稱之為「瀕死之夜」。第二天下午一點,王室親衛隊包圍了大廳,強行解散會議,政府頒布了一個帶有保守主義色彩的憲法。
然而這一次軍隊不再聽命於佩德羅,選擇作壁上觀,兩支炮兵部隊、一個營的擲彈兵,最後連皇室警衛營也倒戈了,中下層的巴西軍官希望罷免他們的葡萄牙裔上司,獲得升職空間。從軍隊到法院、文官系統,佔據要津的仍然是葡萄牙人。佩德羅本人倒不大在乎官員的出身,他只是喜歡任用親信,他的情婦也經常干政,無意中形成了這幅局面。但巴西人感到自己仍然處於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大為不滿,巴西士兵因此決定倒戈。
另外由於財政困難,佩德羅無法長期維持一支正規軍,當初統一全國靠的是民兵和僱傭軍。各地莊園主願意維護本地的秩序,但不願去遙遠的異國打仗,導致了烏拉圭戰爭的失敗。僱傭軍更不可靠,海軍統帥科克倫勳爵因為酬金沒談攏,擅離崗位,帶著部下走人。1828年6月由德國人和愛爾蘭人組成的兩千人僱傭軍發起騷亂,大肆劫掠裡約城,皇帝拉下臉面,請求英法海軍才趕走了這幫匪徒。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弱勢威權政府,佩德羅具有集權的意願,卻沒有攬權的能力,他很崇拜拿破侖,但拿破侖是依靠憲兵和秘密警察統治的。佩德羅是自由派,但那是拜倫式的自由派,充滿浪漫感性色彩。「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只是個神話,他缺乏政客的精明和手腕。佩德羅莽撞強幹,別人稍有批評,就忍受不了。早期新聞界直言不諱,政府很快制定言論審查,但又無法徹底做到讓他們閉嘴。當時法國發生七月革命,查理十世退位,對政府心懷不滿的報紙頭條全部刊登了這個消息,潛台詞是:看看吧,你也應該下台。
換成一般人遜位失國,差不多就只能流亡等死了,但佩德羅沒有意志消沉,最後卻來了個勝利大反攻。當時葡萄牙國王是他的弟弟米格爾,若昂六世死後,佩德羅既是長子,也有才幹,但議會不打算讓王位交給巴西的皇帝。雙方達成一項妥協,繼承權由佩德羅讓渡給女兒瑪利亞,但她必須跟米格爾結婚(歐洲王室近親通婚很常見),在一個男性的協助下進行統治。佩德羅還特地附送了一部憲章,隨嫁親隊伍回國。
接下來發生的是一個莎劇式故事。米格爾愚蠢而又專橫,是個頑固的保守派。在葡萄牙革命後的第三年,他發動政變未遂,流亡到維也納,跟梅特涅相談甚歡。若昂死後,米格爾到處散播謠言,聲稱他是被自由黨毒死的。他回到里斯本後,發現專制主義者控制局勢,便不等舉辦婚禮,就迫不及待地自封為王,清算革命者,掀起白色恐怖。
瑪麗亞無法回國,停留在葡屬亞速爾半島。掛念女兒的佩德羅從巴西下台後,遊說歐洲列國,期望恢復她的合法統治。英法政府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但認為不值得進行資助。由於皇后利奧波丁娜的遭遇,哈布斯堡家族也不願對佩德羅伸出援手。佩德羅一氣之下,另娶了拿破侖的孫女(實際上,這樁婚事不能增加他的政治籌碼,或許只是因為他太崇拜拿破侖了吧)。
雖然沒有列強的支持,但憑著個人魅力,佩德羅徵募到不少志願軍,一個叫胡安·門第薩瓦的猶太商人,由於被葡萄牙專制派驅逐,轉而極力支持佩德羅,籌到了二百萬英鎊的借款。1832年,佩德羅率領這支志願軍,在亞速爾群島集結,並對北部港口波爾圖發動了進攻。守城軍隊不戰而降,把城市拱手讓人。
當時英國的威靈頓公爵觀察時局,認為佩德羅嚴重失策,他應該去進攻里斯本而不是波爾圖,只有佔據首都才能掌控全局。在佩德羅到來之前,里斯本曾自發進行了一次革命,經過激烈戰鬥最終失敗,死亡200餘人。如果里斯本的自由派得到佩德羅的外援,那麼很有可能獲勝。
戰略選擇體現了兩人的差距,威靈頓是一流的戰略家,而佩德羅只是勇敢的戰士,無力統籌全局,因此他才在過去的烏拉拉圭戰爭中失敗。佩德羅獲得波爾圖後,很快被敵軍包圍了,米格爾派出8萬人圍攻波爾圖。
雖然戰略上不能比肩威靈頓,佩德羅依舊是個傑出的戰術家。他充分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港口沒被官軍切斷,外援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入。而且波爾圖是葡萄牙自由派的大本營,1822年的革命就是從這裡最先開始的,市民捐錢出勞役,堅決抵抗。
一年後佩德羅的部隊只剩下7500人,他決定展開一次冒險奇襲。海軍將領帶領2500人繞到後方,消滅了米格爾的艦隊。葡萄牙全部兵力壓在波爾圖,南方各省沒有作防務準備,這支偏師急速穿行,兵不血刃直搗里斯本。獲得首都便意味著獲得了政權法統,而且在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首都聚集了全國的財富,失去里斯本資源的米格爾猶如無根之木,部隊作鳥獸散。
7月28日,佩德羅騎馬進城,女兒瑪利亞登上王位,英國和法國也承認了新政府。米格爾在群眾的嘲笑中,流亡海外。然而,留給佩德羅的時間也不多了,在波爾圖圍城戰中,他感染了肺結核,同年9月在王宮病逝。
毫無疑問,佩德羅的一生忠於自由主義。巴西是他建立的,國旗是他設計的,國歌是他譜寫的,當面臨民眾的反對,他主動退讓。歷史見證了無數個騎士變成了惡龍,拉美的開國元勳大多蛻化為獨夫,不惜開啟內戰,連玻利瓦爾晚年也採用了暗殺政敵這種齷齪手段,由此觀之,佩德羅一世的退隱更顯得可貴。更罕見的是,急流勇退之後,他居然輾轉前行,演繹了王者歸來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