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之戰什麼時候發生的?大阪之戰爆發的導火線
大阪之戰(1614年-1615年)發生於江戶時代早期,是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阪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大阪夏之陣(6月4日,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稱呼為大阪之陣。
戰爭背景
關原之戰後
1600年(慶長五年),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與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領導的西軍在關原發生激鬥,史稱關原之戰,而東軍領導人德川家康取得勝利。戰後,德川家康主導戰後處理與論功行賞等工作,豐臣秀賴的領地由222萬大幅減少到65萬。1603年3月24日(慶長八年二月十二日),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開江戶幕府,並建築江戶城以做為其政治中心。家康的政治目標是要開創長期穩定的政權,於是當時名義上是德川家主君的豐臣家就成為一大問題。以德川家做主體的幕府政治屬於階級式的社會,而豐臣家的存在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體制。所以家康為了圖謀德川幕府之後的安泰,開始考量對豐臣家進行處理工作。首先,讓德川家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千姬與秀吉之子豐臣秀賴結婚,使秀賴官至右大臣。並且對秀賴用臣下的禮節,又透過高台院希望與秀賴生母澱殿進行友好對話。
雖然澱殿拒絕與之見面,但1612年(慶長十六年)時家康與秀賴在二條城見面。與秀賴見面後,由於關原之戰豐臣家沒有直接參戰,仍然藏著大量資金,家康鼓勵他多進行寺廟的建築,但在此以前豐臣開始在京畿各地築起新的寺院,目的是要消耗豐臣家的財產,並進行心理上的壓迫。可是幕府仍然無法完全消耗豐臣家的資金,因為從秀賴以二千兩招攬名將真田幸村,以及在戰後仍然可以在大阪城跡尋找為數不少的黃金。
此外,德川幕府下令擴建或新築多個城池,以穩固防守,對全日本的大名進行天下普請,雖然幕府負責物資的費用,但是大名的往返費用以及所需的人力,則由大名負擔,此舉可以減少大名家的軍費以及他們對幕府的威脅,此計劃特別針對豐臣恩惠(意指織田信長時期跟隨秀吉的家臣)的大名,一共二十家大名參與。新築的城池包括近江國彥根城、山城國二條城和伏見城、越後國筱山城以及尾張國名古屋城。此外,江戶城和駿府城亦被增築。二條城以及伏見城為對攻擊豐臣家的重要據點,此外新築的名古屋城更被建造成巨大的軍事要塞,作為江戶城的第一道防線。
導火線
1614年(慶長十九年),家康方面由五山之僧(金地院崇傳等人)與林羅山解讀一份豐臣家重建京都方廣寺的鐘銘文。文中寫到"國家安康""君臣豐樂"(國家安康、君臣豊樂,以現代的日語為"國家安康、君臣豊樂",此文句前半段認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開來寫,是詛咒德川家分崩離兮;後半段的豐臣君樂是祈求豐臣家能萬世繁榮。)所以要求處份鐘銘文的作者清韓,並且要豐臣家謝罪,歸還領地,轉封到大和國(奈良縣)等等。豐臣方面派遣片桐且元與大野治長之母大藏卿局前往說明,家康拒絕接見且元,但同意與大藏卿局見面。且元表示大阪城是秀吉公創建的居城,這些話使家康正式宣佈對大阪開戰。家康曾開下三個條件,第一為秀賴前往江戶城參謹,第二為澱殿到江戶城作為人質,第三為秀賴放棄大阪城,等待幕府安排新的領地,不過豐臣秀賴對此沒有回應。家康也對諸大名宣佈要求出兵討伐豐臣家。此時大阪城內浪人的戰意高漲,和平派人士如片桐且元與其弟片桐貞隆見戰事已不可避免便紛紛離開大阪城,豐臣家也開始準備對德川家進行決戰,嘗試向全日本發出檄文,可是沒有大名響應,加入的多是浪人。
豐臣家開始準備戰爭,將秀吉遺留下來的資金拿出來,召集那些在關原之戰以後大量形成的浪人眾。之後曾經受豐臣恩顧的大名們集結在大阪,送上檄文,並集結在大阪城。根據《駿府記》對大阪召集浪人的記載為:"過去的六七天內,京都眾多浪人當中,有長宗我部少輔盛親、後籐又兵衛基次、仙石豐前守秀范、明石掃部助全登、松浦彌左衛門重政,其餘不知名字的浪人達千多人,(豐臣)送出金銀決意籠城。"其餘有名的浪人有真田信繁(沒記載的原因是因為真村當時仍然受到淺野家的監視,信繁於11月9日逃離九度山)、塙直之、毛利勝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