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戰爭前期失敗的蘇聯,是如何調整部隊編制的?

在蘇聯戰爭前期失敗的蘇聯,是如何調整部隊編制的?

戰役戰史

在蘇聯戰爭前期失敗的蘇聯,是如何調整部隊編制的?

你真的瞭解蘇德戰爭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對於蘇聯紅軍而言,1941年6月22日戰爭開始後,戰爭就是一連串的失敗構成的。如果說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僅僅是反擊被德軍挫敗,並向後方預設陣地後撤的話,那麼西方面軍則是雪崩式的失敗。西方面軍損兵超過40萬,技術兵器方面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更有無數的戰備物資落入德軍之手。毫不客氣的說,在戰爭的第一周裡,西方面軍作為一個有組織的方面軍已經不存在了。而西北和西南兩個方面軍的損失,也是傷筋動骨的級別,各部隊損失慘重。

而從戰略上來看,西方面軍的失敗產生了連鎖性的"化學反應",在如今的蘇德戰場上,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形成了突破,前鋒部隊已經抵達了第聶伯河西岸,隨時都可能越過第聶伯河,轉而向斯摩稜斯克前進。斯摩稜斯克在俄國的歷史上,就是莫斯科的傳統門戶所在,如果斯摩稜斯克被攻陷的話,那麼莫斯科基本就是無險可守。因此,蘇聯統帥部現在必須重組西方面軍,以確保其能阻擋住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

但是很不幸的是,蘇聯在西部國土上的預備隊是有限的,要交付給三個方向上實在力不從心。如果考慮到西方面軍遭受到的慘痛失敗的話,光是為了重組和補充西方面軍的骨幹力量,大本營預備隊就要抽調數個集團軍補充到西方面軍裡。僅此一項就會導致蘇聯統帥部的預備隊快速耗盡,更別提還有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了。一句話,現有的預備隊已經不足以滿足戰爭的需要,蘇軍急需組織起新的預備隊。

然而面對德軍的層層進攻,蘇聯統帥部意識到戰前使用的部隊編制,並不適合戰爭中的蘇軍,蘇軍必須採取一種更為簡單的編制投入作戰。而這也正是蘇聯統帥部在1941年7月15日頒布的《大本營第一號命令》的核心宗旨,蘇聯軍隊將在戰時進行諸多的編制修改,以應對接下來的殘酷戰爭。

按照這份命令中的規劃,蘇聯紅軍的編制出現了較大的改變。首先每個步兵師的人數出現了大幅度的縮減,從過去每個步兵師的總兵力為14500人—12000人,下降到了每個師11000人至8000人。每個師的火炮和卡車也出現了縮減,每個師僅有24門76.2毫米加農炮,卡車則極少配備,甚至於是不存在卡車。而實際組建過程中,則乾脆出現了許多由三個基礎的步兵營和數個支援營組成的,人數在4000人左右的步兵旅。

舊有的機械化軍這一編製,在這份命令中也遭到了取消,許多名義上的摩托化師,如今被改為步兵師。原有的坦克師則進行了重組,每個坦克師下轄的坦克數量縮減到了217輛,這也是因為這些坦克師的損失通常比較嚴重。而另一方面,一些未遭遇損失的坦克師則遭到了拆分為新編制下的坦克師,或是乾脆拆分為坦克旅。這些坦克旅的編制更小,坦克數量在50輛左右,所能得到的物資保障和支援單位也都是最低限度的。

同時為了補充蘇軍單薄的機動兵力,蘇軍重新開始建立了許多騎兵師。蘇軍原本就有騎兵軍這一編製,比如說多瓦托爾少將指揮的第3騎兵軍。而新組建的騎兵師在職能上與騎兵軍並無不同,僅僅是規模上更小,每個騎兵師約有3447人左右。雖然說騎兵在這個年代或許顯得有些落後了,但是騎兵本身作為一種機動力量,如果使用得當的話,那麼他們仍能發揮作用。

而最後一點就是集團軍級的改動,集團軍下屬的軍級單位被取消了,這讓集團軍出現了規模縮減。每個集團軍下轄最少五個步兵師、2個坦克旅、2個騎兵師和數個預備隊炮兵團。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有的新編製,在諸多支援單位如防空、反坦克、野戰炮兵分隊等單位都出現了縮減,甚至是徹底取消這些單位。

如果我們審視這些編制上的改變,我們就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在這份《大本營第1號命令》的規劃下,新的蘇軍編制採用了更小的規模。顯然,我們不能認為這是蘇聯的人力短缺造成的,畢竟這是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蘇軍的兵員儲備並沒有枯竭,想要動員足夠的預備隊還是可行的。那麼為什麼在這份命令的規劃下,蘇軍的編制出現縮小的趨勢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對於蘇軍的軍官,尤其是中下層軍官來說,更大的編制會對他們本身造成負擔。毋庸置疑的,蘇軍的中下層軍官們都是勇敢的,可這不能彌補他們的經驗問題。儘管這些軍官們都在軍校經受過系統的課程培訓,但他們的實際作戰經驗是非常的匱乏的。如果要指揮一個傳統規模的軍事單位,他們那匱乏的經驗很可能會讓出現一些錯誤判斷。那些老道的德國指揮官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錯誤判斷,相對從容的挫敗他們。

另一方面就是蘇軍的損失,尤其是在技術兵器上的損失。早期的失敗讓蘇軍的坦克等技術兵器大幅度縮減,這一局面迫使蘇軍盡可能的要節約他們的技術兵器投入。比如重型火炮被集中為預備隊炮兵團,按照戰役需要下發給各集團軍。而新編制下的坦克師和坦克旅,本質上也已經放棄了原本的大規模裝甲作戰,而是作為步兵支援力量使用。儘管這與當前主流裝甲戰思路不符,可如果考慮蘇軍在這一階段多是防禦作戰,那麼它還是合理的編制。

當然了,最為關鍵的是蘇軍整體的素質下降,在這種殘酷的戰爭中,蘇軍新動員出來的部隊素質,要遠遠低於戰前那些久經訓練的部隊。這些部隊現在不會很好的配置防禦縱深,不會構築反坦克陣地,指揮官們也傾向於把部隊作為一個整體,直接撞在德國人的正面上,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在戰局空前不利的戰爭初期而言,這種做法顯然會害死蘇軍自己。

所以基於這些情況而言,蘇軍統帥部都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彌補部隊在諸多方面上的不足,盡可能做到的揚長避短,這將在戰爭中大大的提升蘇軍的作戰能力。考慮到蘇聯統帥部是在戰況最為惡劣的時期,在短時間裡設計並頒布了這些新編製和措施,這種做法就更是值得稱頌的高效。蘇聯統帥部此時或許還不知道,他們的措施將有何等影響,但這些措施必然將對戰局起到巨大的幫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