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衛國戰爭什麼時候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的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什麼時候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的背景

戰役戰史

蘇聯衛國戰爭什麼時候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的背景

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主要戰事告終。

  戰爭背景

蘇聯內部

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黨)贏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退出了一戰。可是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並不穩固,不久就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內戰,英法等協約國也開始對蘇俄進行大規模的武裝干涉,但不久後,俄國境內的叛軍和外國干涉軍全面失敗。俄國也因此喪失了大量沙俄曾經佔領的領土。加上內戰以及外國勢力的干涉,蘇維埃政權成立初期的蘇聯顯得極度虛弱。1922年,蘇聯成立,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依然對其採取敵對態度。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掌握了蘇聯最高領導權,並通過殘酷鎮壓異己來穩固自己的權力。但同時蘇聯也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的工業強國,1930年代末,經過十幾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蘇聯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德國而達到了歐洲第一,但蘇聯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產質量尚不及西方工業化國家,而且由於大清洗等原因,使得蘇聯紅軍的力量大大削弱。

  蘇德關係

在歐洲中部,20世紀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領導的德國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一直採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免遭軍事擴張勢頭正猛的德意志帝國損害,並且想將德國這股他們認為的禍水引向蘇聯。在歐戰戰雲密佈的時候,斯大林對英法的妥協極端失望,英法只要求蘇聯保證他們的安全而不肯保證保證蘇聯的安全。談到援軍問題時,蘇聯表示可以出兵300萬,而英國只肯出兵兩個師,可見英法對談判毫無誠意。他宣佈停止和英法等國的軍事聯盟談判,轉而和納粹德意志帝國暫時修好,以便獲得更多時間完成戰爭準備。同時,德國因為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也要尋求先穩住蘇聯。這時,蘇聯和德國開始互相接近。這時的德意志帝國和蘇聯,歐洲這兩個被西方社會認為是最強大的專制國家,雖然曾經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卻因政治現實令他們雙方拋棄了西方國家認為是無法逾越的意識形態的鴻溝,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該條約中包括了「秘密附屬議定書」(蘇聯一直否認該協定書的存在),劃分兩國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以及東歐(今中東歐)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這時,當時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當時面積最大國是大英帝國,面積第二大國是法國)、世界第二的工業國和德國媾和,讓英法獨自面對強悍的法西斯德國,只能吞嚥自己綏靖政策種下的苦果。

英法代表團於春天到了莫斯科,同蘇聯商討如何對付希特勒。

「戰爭還是和平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同法、英簽訂互助條約,德國將放棄波蘭而開始尋求接近西方大國的辦法。那麼戰爭可以避免,但後來的事態發展對蘇聯會十分危險。如果我們接受德國建議,德國當然會進攻波蘭,英、法勢必干涉……那我們參戰就對我們有利了。」

「近20年的經驗證明,在和平時期,歐洲不可能發生強大到足以奪權的共產主義運動,只有打一場『大戰』,才能建立起一個黨的專政。我們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什麼,這是清楚的。我們應該接受德國的建議並且禮貌地把英法代表團打發回去。」

蘇德戰爭的爆發充斥著意識形態的成分,是必然結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俄國加入,使得德軍不得不兩線作戰,為最後失利埋下伏筆。很多德國人特別是軍人都認為,正是由於後方受到共產主義蠱惑的水兵發動叛亂(基爾水兵起義),導致德國一戰失利如此快的失利,因而對共產主義特別是其核心國蘇聯抱有深刻仇恨。一戰後,世界各國並未對德國進行清算而是以巨額賠款來代替,為德國納粹勢力甚囂塵上提供了社會基礎。在納粹宣傳中,蘇聯的斯拉夫人被認為是像昆蟲一樣的低等種族,但他們卻掌握了巨大資源和廣闊領土,只有將他們完全消滅,德國才能獲得生存空間。1936-1939年蘇聯內部的大清洗運動使得蘇聯軍事實力有所下降,德國認為蘇聯就像一座破房子,踹一腳就會倒掉。正是這些背景,使得蘇德戰爭在希特勒看來是必然發生的。

  蘇日關係

在遠東地區,沙皇俄國曾和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為爭奪兩國發生了日俄戰爭,沙皇俄國戰敗,喪失了在中國東北北部的權益,割讓南庫頁島,失去了苦心經營很久的太平洋唯一的不凍港——旅順。俄國蘇維埃政權成立之初,蘇俄在遠東的勢力收縮,成立遠東共和國,日本參與了對新生政權的武裝干涉,並佔領蘇俄遠東地區大片領土,但不久即被紅軍驅逐出境。自此,蘇聯和日本關係持續緊張。在和中國關係方面,列寧認為沙俄佔領的中國領土應當歸還中國,並許諾放棄沙俄奪取的一切中國領土和中國租界。但斯大林掌權後,蘇聯收回了這個承諾。1921年和1924年,唐努烏梁海和外蒙古脫離中國北洋政府,蘇聯逐漸實際控制了這兩個地區。1929年,中蘇之間發生了中東路事件,導致中蘇關係惡化。1931年9月18日,日軍入侵中國東北,蘇聯保持中立。1937年中日之間正式開戰後,中國國民黨政府請求國際援助,蘇聯認為其遠東邊境受到日本威脅,《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蘇聯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國民黨政府),並派遣航空兵參與中國對日作戰,蘇聯成為抗戰初期中國(國民黨政府)的主要援助國。1938年和1939年,蘇日之間由於滿洲國邊境問題爆發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蘇聯紅軍全殲進犯日軍。為了避免兩面作戰,1941年4月13日,蘇聯在蘇德關係非常緊張的時候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該條約除了規定互不侵犯外,還互相承認了對方在外蒙古和滿洲的現實利益,蘇聯中止了大部分對華的援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