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川之戰中薩摩國的大名——島津義久

耳川之戰中薩摩國的大名——島津義久

戰役戰史

耳川之戰中薩摩國的大名——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假名: ,羅馬字:Shimazu Yoshihisa,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1611年3月5日(慶長十六年1月21日)),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薩摩島津氏第十六代當主。父親是島津貴久。幼名虎壽丸,元服後名為忠良,道號龍伯。在戰國諸多聲名顯赫的大名中成為為數不多沒有留下畫像的大名。

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島津義久出生於伊作城,為島津貴久長男,幼名為虎壽丸,通稱又三郎。元服後名為忠良,由於受到足利義輝名字的偏諱所影響,改名義辰,最後改名為義久。

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島津氏與薩摩國、大隅國的國人眾蒲生范清、祁答院良重、入來院重嗣、菱義重豐的巖劍城之戰為島津義久的初戰。

1557年(弘治三年),蒲生氏降服;1569年(永祿十二年),相良氏驅逐菱義氏;1570年(元龜元年),東鄉氏、祁答院氏降服,島津氏成功統一薩摩國。

1566年(永祿九年),島津貴久隱居,島津義久繼承家督,成為島津家第十六代當主。

在島津氏統一薩摩國之前,因為日向國的領土真幸院的歸屬,與日向國的大名伊東義佑關係惡化。1572年(元龜三年),伊東義佑指派重臣伊東佑安率兵3000進攻島津家領地。島津義久的弟弟島津義弘率領不到300人迎敵,義弘在木崎原設下伏兵,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陣斬伊東軍總大將伊東佑安,斬首五百餘人。這場木崎原之戰被認為是九州版的桶狹間。

島津氏隨後開始了統一大隅國的步伐。1573年(天正元年),禰寢氏降服。翌年,肝付氏和伊地知氏降服,島津義久成功的控制了大隅國。

1576年(天正四年),島津義久在高原城之戰成功擊敗伊東義佑,伊東義佑被迫投靠豐後國的大名大友宗麟。島津義久成功的控制了日向國,達成了三州統一。

  耳川之戰

1578年(天正六年),大友宗麟率軍43000向島津家領地日向國發起攻擊。宗麟滯留在務志賀(延岡市無鹿),而由田原紹忍擔任總大將。大友軍包圍了島津方的島津家久與山田有信的城池。島津義久則率軍30000多人出擊,在高城川與對岸的大友軍對峙。大友軍因為缺少了宗麟坐鎮,將領之間發生不和。加上大友軍為了宣傳天主教四處搗毀佛像、毀壞佛寺,大失民心。大友軍將領田北鎮周擅自進攻島津軍。無秩序的攻擊使得島津軍有機可乘,義久以"釣野伏"的戰術,擊敗田北鎮周後過河,以伏兵攻擊混亂中的大友軍。大友軍慘敗,傷亡無數,主要將領大部分陣亡。

1581年(天正九年),肥後國人吉城的相良氏降服。

耳川之戰後,肥前國的大名龍造寺隆信由於大友家的衰落而逐漸抬頭。在龍造寺隆信的壓迫下,島原半島上的大名有馬晴信不得不向島津義久請求援軍。島津義久在1584年(天正十二年)派遣島津家久作為總大將前往島原,聯合有馬軍共計8000多人大敗超過25000人(一說60000人)的龍造寺軍。是役,隆信戰死。自此,龍造寺氏一蹶不振,最終被重臣鍋島氏取而代之。

折疊統一九州的夢想

沖田畷之戰後,肥後國的隈部親永、隈部親泰父子,築前國的秋月種實,築後國的築紫廣門,或降或和。翌年,肥後國的阿蘇惟光降服。九州島的大部分大名從屬於島津氏之下,只剩下大友氏仍在頑強抵抗。此時,已成為關白的豐臣秀吉向九州各大名發出交涉書信,命令九州各勢力停止戰爭,服從豐臣政權領導。

島津義久無視豐臣秀吉的停戰命令,繼續向大友氏的領地發動攻擊。1586年(天正十四年),島津忠長、伊集院忠棟率軍2萬,將大友軍高橋紹運的居城巖屋城攻下。隨後島津義久命令島津義弘向肥後國攻擊,在日向國方面由島津家久擔當大將向豐後國攻擊。不過義弘在直入郡的眾城攻略上耽誤了時間,同時家久攻陷了大友鶴賀城。此時,大友軍的援軍,由仙石秀久、長宗我部元親、長宗我部信親父子、十河存保率領的豐臣聯合軍先頭部隊6000人在九州島登陸。島津家久在戶次川之戰大敗豐臣聯合軍,聯軍損失近4000人,主將長宗我部信親、十河存保戰死。

1587年(天正十五年),豐臣軍的先鋒豐臣秀長率領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聯軍15萬餘人在豐前國登陸。隨後,豐臣秀吉率軍10萬在小倉城登陸。豐前、豐後、築前、築後、肥前、肥後諸大名和國人眾紛紛投降豐臣秀吉。島津義弘和島津家久在根白阪合戰中失敗後,豐臣聯軍隨後向薩摩國進軍。

在聯軍的緊逼下,島津義久決定在鹿兒島剃髮出家,道號龍伯,家督由弟弟島津義弘繼承,並派遣伊集院忠棟在川內泰平寺會見豐臣秀吉,正式降服於豐臣政權。

九州征伐後,島津氏保住了薩摩國與大隅國的領地,島津義弘掌握了島津家的軍事權,但是領地內實權仍然由島津義久所控制(所謂的"雙殿體制")。因為島津義久沒有兒子,所以他將自己的三女龜壽嫁給島津義弘的次子島津久保,並指定久保為其繼承人。

1592年(文祿元年),島津義弘第一次參加豐臣秀吉對朝鮮的出兵(文祿之役)。島津氏重臣梅北國兼聯合田尻但馬守、伊集院久信等率軍二千,打著討伐豐臣秀吉的旗號,進攻肥後國的八代城和佐敷城,史稱"梅北一揆"。起義遭到肥後國人吉城城主相良氏的鎮壓。隨後,島津義久命參與此事的三弟島津歲久切腹。

1593年(文祿二年),島津久保在朝鮮病死,島津義久命女兒龜壽再次下嫁給島津義弘三子島津忠恆,並指定忠恆為繼承人。

1594年(文祿三年),石田三成受豐臣秀吉之命對島津家領內進行土地丈量。完成後增加日向國為島津家領地。島津義久移居大隅國富隈城,領有大隅、日向兩國。

1596年(慶長元年),豐臣秀吉命島津義弘再次出陣朝鮮(慶長之役)。

1599年(慶長四年),豐臣秀吉病死,文祿慶長之役結束。島津義弘成功返回領地。

1600年(慶長五年),因在朝鮮的戰功,五大家老會議一致決定增加島津家封地5萬石。同年,島津忠恆設計暗殺伊集院忠棟,伊集院忠真舉兵反抗,不久被平定,史稱"莊內之亂"。

1600年(慶長五年),關原之戰,島津義弘受小西行長之邀,加入西軍。島津軍從中央突破德川軍本陣後,由於其它陣線被相繼突破,不得不撤軍。

戰後,島津忠恆上洛拜見德川家康,表示對德川家的臣服,使島津家免於改易。

  晚年

1602年(慶長七年),島津義久正式讓位於養子島津忠恆後隱居,然而他們兩人的關係卻非常惡劣。島津義久對忠恆提出的進攻琉球的計劃表示強烈的反對。

1604年(慶長九年),大隅國國分城(舞鶴城)建成後,島津義久移居此城。

1611年3月5日(慶長十六年1月21日),島津義久在國分城病逝,享年79歲。

鹿兒島市內的福昌寺聚集了歷代島津家當主供的寶篋印塔。其他地方有霧島市金剛寺的三重石塔,京都市的今熊野觀音寺的逆修塔。此外,高野山也有島津家的供養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