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發生在捷克的非暴力民主化運動:天鵝絨革命的歷史意義
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被劃入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此後的20年裡,捷共政府進行了土地改革,推進資產國有化,成功地完成了頭兩個5年計劃。
同時,捷共政府比蘇聯政府更強硬地控制本國人民,要求在重要場合必須掛蘇維埃旗幟,嚴格控制人民的各種選舉。看似一片祥和的社會,實際上風雲暗湧、危機四伏,恐懼感和不信任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1968年初,捷共第一書記杜布切克推行經濟政治改革,提出「帶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並解除親蘇派主要成員的職務,提出了「新型社會主義模式」,改變共、產、黨的集、權制,恢復在大清洗中犧牲者的名譽,引進市場機制,進行經濟改革,放開言論和藝術自由。
這項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改革運動惹惱了蘇聯老大哥,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領導地位的挑戰,也是對於東歐地區政治局勢的威脅。在對杜布切克提出再三警告無效後,1968年8月19日,20多萬蘇軍和5000輛坦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首都布拉格,並逮捕了杜布切克。
「布拉格之春」就這樣被扼殺在襁褓中。
「布拉格之春」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卻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在布拉格人民心中打下了深刻烙印,關於共、產主、義的理想和幻想都已破滅,為20年後的「天鵝絨革命」奠定了基礎。
1989年1月16日至19日,在大學生帕拉赫為抗議蘇軍入侵自焚20週年之際,布拉格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從開始的10萬人,20萬人最後到50萬人,幾乎整個布拉格的市民和學生都開始罷工罷課,要求結束捷共的統治。捷共當局以武力鎮壓,拘留數百人,示威的發起者之一「77憲章」發言人、著名劇作家哈維爾被判刑9個月。
11月17日,在捷克大學生反對希特勒暴行的50週年紀念日,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青年聯盟、布拉格高等學校組織和國際學聯聯合在布拉格舉行紀念遊行,高呼「自由」、「民主」、「釋放政治犯」等口號。警察封鎖了遊行隊伍前進的路線,打傷167人,逮捕144人。
暴力鎮壓點燃了長期以來積壓在人們心頭的不滿和怒火,從而引發了持續11天、席捲全國的抗議風暴。
在抗議風暴中,捷共總書記雅克什呼籲人們採取理智和審慎的態度,強調破壞穩定、煽起混亂和無政府主義的企圖,只會將社會引入後果無法估計的危機之中。
與雅克什的頑固有所不同,國防部長瓦茨拉維克發表電視講話,一方面譴責反社會主義運動,但同時又表示,軍隊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擁有147萬成員的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也公開站在大學生一邊。
捷共中央書記處成員、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中央主席莫霍里塔參加了遊行,並提出了調查警察施行暴力問題、同反對派進行對話和實行徹底改革等要求。
11月24日,在政治風暴愈刮愈烈的形勢下,從這一天上午起至深夜,捷共中央一直舉行全會,經過激烈爭論,以雅克什為首的領導班子全體辭職。捷共黨內原有的自上而下集中的領導權威徹底消解,對社會的威懾力和控制力也喪失殆盡。
12月,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民主選舉,哈維爾被選舉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總統,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歷史上的首位民選總統。並發表了著名的1990年新年獻辭:
40年來每逢今天,你們都從我的前任那裡聽到同一個主題的不同變化:有關我們的國家多麼繁榮,我們生產了多少百萬噸的鋼,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我們如何信任我們的政府,以及我們面臨的前途多麼輝煌燦爛。我相信你們讓我擔當此職,並不是要我將這樣的謊言向你們重複。
1989年11月17日這一天被定為捷克的國家節日,被命名為「為自由和民主而奮鬥之日」。這場變革被稱為「天鵝絨革命」,相比於通常的暴力革命,「天鵝絨革命」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流血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如天鵝絨般平和柔滑,故得名。
受到捷克民主化的影響,斯洛伐克也出現了日益強烈的獨立建國主張,最後導致斯洛伐克於1993年宣佈獨立,捷克斯洛伐克的聯邦體制自此宣告瓦解。而這次斯洛伐克的和平獨立與聯邦體制的和平瓦解,也被稱為「天鵝絨離婚」或者「天鵝絨分手」。
1998年6月,捷克議會舉行提前選舉,左翼社民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實現了左右翼政黨輪換。2012年《經濟學人》對捷克民主指數的評估是8.19分,在各國排名17位,超過美國、日本和韓國。
民主轉型以後,捷克和斯洛伐克都經濟發展良好,2016年,捷克人均GDP3.47萬美元,世界排名第35位,斯洛伐克人均GDP3.06萬美元,世界排名第39位,屬於發達國家。
「天鵝絨革命」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伴隨著「天鵝絨革命」同一時期發生的是整個東歐的民主化浪潮,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東歐各國紛紛擺脫了共、產主、義集、權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