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影響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的女王

影響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5~17世紀歐洲最為顯著的事件之一,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和英國、法國、荷蘭等新興民族國家的崛起。如果說16、17世紀的歐洲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德意志、西班牙的天下,那麼,18、19世紀在歐洲舞台上獨領風騷的卻是英、法等新興民族國家。一方衰亡,一方興起,顯示出大國間力量轉移的清晰軌跡。哈布斯堡王朝,既不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也不是西班牙,而是以家族為基礎建立的王朝聯合體。這個家族王朝聯合體的領土從直布羅陀到匈牙利,從西西里到阿姆斯特丹,形成了一個網絡。在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96年在位)時,王朝聯合體的領土包括了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勃艮第、奧地利、波西米亞、匈牙利、葡萄牙,加上西班牙統治的尼德蘭屬地,哈布斯堡統治的領土上的居民占近代早期歐洲人口的1∕4,無論從財政收入還是從兵力配置來看,在歐洲都屈指可數,雄霸一方。

哈布斯堡王朝失敗的原因在於:戰爭費用龐大導致帝國入不敷出;管事太多、敵人太多、要防衛的陣線太多;德意志諸侯的反叛;路德新教興起震動帝國政權不穩;加之意大利戰爭、與法國的戰爭、對土耳其的戰爭、對荷蘭的戰爭都是弊大於利,結果「長達140年的戰爭造成的可怕巨額費用,就這樣強加到一個在經濟上無力承擔的社會上。哈布斯堡的君主們沒有能力用最有效的方式徵集賦稅,只得求助於各種權宜之計,這樣做短期內方便,對國家的長遠利益卻極其有害」。哈布斯堡王朝各種矛盾內外交加,衰落隨之發生。以經濟實力無力支撐昂貴的戰爭費用來解釋哈布斯堡帝國的瓦解頗有說服力,但似乎還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從實力和實力運作的角度看,哈布斯堡王朝的衰敗顯然不只是經濟無力支撐軍費一個問題。其帝國統治基礎薄弱、帝國擴張的策略、國力構成的不均衡,以及非理性地濫用國力,是全面解釋哈布斯堡王朝聯合體衰敗的四個最主要的因素。

在這種帝國軍事模式的統治下,財產權、靈活高效的生產方式、開放的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置統統陷於停滯,戰亂不斷,危機不斷。不誇張地講,被統治地區、國家的主權、資源、制度建設都受到了粗暴干預。一方面,是哈布斯堡王室成員的揮霍無度;另一方面,是被統治地區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結果,哈布斯堡家族聯合體的基礎受到嚴重侵蝕,甚至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哪裡有哈布斯堡家族的插手,哪裡就有主權的丟失和戰爭的爆發。

來自英國的例子最有說服力:查理五世之子、西班牙國王菲利普與英國女王瑪麗的聯姻,不僅把英國拖進與法國的戰爭,而且還使菲利普一度成了英國國王。為了支持菲利普,瑪麗把政權與宗教狂熱融為一體,殘酷鎮壓新教徒,被時人稱為「血腥的瑪麗」。這裡得到的教訓是:如果喪失主權、尊嚴,就必然會任人宰割,最終失去自由與和平。一個未能得到充分認識的歷史事實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國關心的是家族利益而非國家利益。這種家族聯合體模式的定位及其衍生的基本戰略,就是在自己的轄區內打擊各種勢力以擴大家族的領地,利用自己的權力索取轄區所在國的資源,用以在歐洲的擴張,完全置自己轄區內的國家、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根本利益而不顧。

以德意志為例:馬丁·路德要搞民族教會,市民階級要發展近代工商業,普通百姓要有安定的政治生態環境,這些有利於德意志發展的願望,統統遭到查理五世的拒絕甚至軍事鎮壓。結果不難想像,路德宗教派獨立,市民階級與君主結盟破產,百姓發動被後人稱為德意志農民戰爭的1525年起義,而德意志諸侯則乘機而起,承擔起維護自己領地內政治、社會秩序的職能。

在家族王朝聯合體之外,哈布斯堡是個可怕的掠奪、擴張和戰爭的代名詞,法國、英國、葡萄牙、尼德蘭、意大利無不深受其害,不得不奮起反抗,或以政治名義、或以宗教名義,形成了抵制哈布斯堡家族王朝的大聯合。結果是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四面樹敵,內外交困,逐漸走向衰亡。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在體制上是封建的、畸形的,既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無法做到國力的均衡發展。哈布斯堡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是擴張、霸權、宗教裁判所和對各個國家的粗暴干涉;在經濟上,則竭力掠奪本國資源用於對外的戰爭;在軍事上,儘管貌似強大,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支撐;在文化方面,則抗拒一切新興的事物。

無論是文藝復興,還是宗教改革,在德意志都是受打擊的對象。除了武力鎮壓路德新教,德意志最著名的兩個人文主義者胡騰(Hutten)和紐倫堡的市政委員維利巴德·皮爾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都遭到鎮壓。可以說,頑固推行中世紀的封建體制,拒絕和鎮壓一切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先進制度和文化,嚴重阻礙了德意志的國家發展。奢侈的宮廷生活最能夠反映出哈布斯堡帝國舊體制的政治特點。

不久,查理打敗了那裡的新教同盟,出於對南部地區進行滲透的需要,他加緊了對士瓦本同盟和低地同盟之間的聯繫,並在奧格斯堡等地召開帝國會議,但討論的中心仍然不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制。統一的行動只有在斐迪南大公那裡才真正邁進了一步,但其興趣主要是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權杖。

結果,奧地利的力量不是用來統治南部德意志和帝國的,而是用於抵禦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擴張。皇帝搜刮市民的金錢用於擴充自己勢力,大肆進行對外戰爭,無意建立德意志民族國家,這嚴重惡化了君主與市民階級的關係。更有甚者,皇帝甚至無法守護已有的德意志疆土,馬克思米利安一世統治時期,德意志的版圖迅速萎縮。西北部奧地利家族對瓦洛依(Valois)家族的取代弱化了德意志卻強化尼德蘭;東北部條頓騎士團的德意志殖民區、轄區逐日轉入波蘭之手;在南部,帝國在意大利的權威在逐年衰弱;1499年的施瓦本戰爭,更導致了瑞士從帝國中分離出去,成立了獨立的瑞士聯邦。

簡言之,哈布斯堡家族王朝衰敗的原因,完全在於王朝的基礎不穩和濫用資源。王朝插手全歐洲事務,置王朝轄區內諸國的利益於不顧,傾其所有致力於對外擴張;國力發展不均衡,拒絕並且打擊一切先進制度;國力使用完全失控,大量資金都被用於戰爭,濫用武力,窮兵黷武,使哈布斯堡家族聯合體最終成了一個軍事聯合體。當然,裹在軍國外衣下的卻是外強中乾的軟弱軀殼。由於把一切都押在軍事的賭局上,一旦戰爭失敗,王朝便分崩離析。這正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國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女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