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陰謀:英法綏靖政策發展到了極點

慕尼黑陰謀:英法綏靖政策發展到了極點

世界歷史雜談

慕尼黑陰謀:英法綏靖政策發展到了極點

1938年3月份,納粹十字旗在維也納升起,納粹德國通過指使奧地利內部的納粹政黨——奧地利納粹黨在奧地利內部發動政變兵不血刃地實踐了德奧合併,在「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Ein Volk,ein Reich,ein Fuhrer)的口號中,希特勒(Adolf Hitler)在維也納街頭接受了人群的歡呼。德奧合併對於推翻均勢所產生的影響就如同1796年法國入侵意大利一樣,擴張中的大國征服小國是逐步累積的,征服了一個,下一個就更有信心和把握了。在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le Traitede Versailles)中關於禁止德奧合併的約束如今當然無存,此前在德法邊境打了許久醬油(史稱「假戰/靜坐戰」)的英法軍隊如今更不會有所行動。

於是,希特勒把目光轉向了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這捷克斯洛伐克有一個地方叫蘇台德地區,位於貫穿德國、柏林和捷克的蘇台德山脈附近,包括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和西裡西亞的部分地區,算是兵家必爭之地,1756年的七年戰爭中,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就是先發制人出兵西裡西亞地區,獲得了對法奧聯軍的優勢。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後,有300萬說德語的德意志人留在了蘇台德地區,這就給了極端民族主義者希特勒一個好機會。在8、9月份他一方面重施故技,指使蘇台德地區內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在國內外宣傳他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德意志人受到「欺悔」,要替他們「伸張正義」,準備用「軍事行動掃蕩捷克斯洛伐克」,盡力創造輿論條件。其實關於後一點,希特勒實際上是在吹,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可是歐洲排名第七的軍事強國,國產抗日片中常見的輕機槍一般都是「捷克造」,軍備實力其實不虛德國(在後文可以看到人員實力也不虛);而當時的德國還沒所謂的「閃電戰」,三號坦克才剛開始生產一年,尚未完全列裝,裝甲部隊使用的都是一、二號坦克這種武器是機炮或機槍的輕型坦克。不過,由於在《凡爾賽條約》之後,德國被禁止生產重型軍備和保留超過10萬人規模的軍隊,納粹德國的許多軍備如坦克,人員如飛行員都是在民用的幌子下秘密進行的,例如所謂的飛行俱樂部其實裡面的成員後來幾乎都是納粹德軍的頂級戰機飛行員。所以,德國當時的軍事實力讓其他國家多少有點迷惑,因此希特勒的吹噓也多少有點奏效,特別是對英法這種當時走綏靖路線的國家。

但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不傻,他們明白如果失去蘇台德地區,那麼該地區就會變成德軍入侵的絕佳前線(見封面圖),於是他們的民選政府不願讓人宰割,開始了局部動員,加強了邊境的軍力,戰爭的火藥桶一觸即發。這一點嚇壞了法國政府,因為在一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與法國簽訂了互助條約,如果德捷開戰,那麼法國必然要參戰。1938年9月13日,法國內閣開了一天的會,得出來的結果是總理達拉第(Daladier)這個激進共和黨人去請英國首相張伯倫(Chamberlain)幫忙。

英國在一戰中跟法國一樣幾乎把能作戰的人都在歐陸消耗光了,維多利亞時代留下來的繼續在那4年中消耗殆盡,從凡爾賽會議中的「歐陸均衡」目標中就可以看出,他們是一點都不想再打仗了。於是9月13日晚上,張伯倫當機立斷地給希特勒發了張電報,要求會一會來談這個問題。15日,張伯倫飛往德國,希特勒在他那位於巴伐利亞的別墅中悠閒地等著老頭子,見面後,希特勒重申了一遍他那些輿論攻勢的話。當晚,張伯倫飛回倫敦,作出了一個決定:法國一起聲討捷克斯洛伐克沒有按民族自決的原則來解決蘇台德問題。

希特勒看到所謂歐洲豪強不列顛和法蘭西都那麼積極地響應他的訴求後,馬上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通牒,要求月底將其所有軍隊撤出蘇台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深感屈辱,認為自己被豪強大國賣了不算,還要被這個十多年前的落水狗羞辱,於是宣佈全國動員並拒絕要求,此時躊躇不定的法國人也打算表明立場了,或者說做個樣子震懾一下德國同時安撫一下捷克斯洛伐克,於是他們也宣佈局部動員。

希特勒知道這時不能慫,否則就會露陷。於是,他在9月27日下令7個裝備最精良的師進入德捷邊境前沿陣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明白此時為生死存亡時刻,也馬上下令徵召了100萬兵員。此時,箭在弦上,火藥桶隨時都會爆炸。

9月29日,深感大事不妙的張伯倫首相火速飛往德國,法西斯祖師墨索里尼(Mussolini)也覺得如果希特勒跟捷克開戰併吞並捷克,他就會淪為軸心國當之無愧的二當家,於是他向希特勒建議跟英法開一個會把這事定下來。希特勒同意了,就在29日,在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英國首相、法國總理和德意頭子四國代表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情況下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希特勒在簽署完協定後說只要他能獲得蘇台德,就不會再有領土要求,如釋重負的張伯倫首相聽到了和平的契機,於是他要希特勒再就這句話再簽一個協議。希特勒欣然同意。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絕這一協定時,英法威脅如果捷政府不接受這一協定,英法將不會協防捷克斯洛伐克(其實後來也沒有),後者只好屈服。

9月30日,剛飛回倫敦的張伯倫首相拿著有希特勒簽字的紙片向在機場等待的群眾興高采烈地高呼:「我帶來了一代人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故技重施,先是吞併了斯洛伐克,再軍事入侵捷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陷落。9月,納粹德軍入侵波蘭,二次大戰正式開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如今某個歐亞大國在「收復」某半島和其領土糾紛問題時,似乎也是用著同樣的伎倆,而同樣地,豪強們卻一個個態度曖昧,聲稱在歐債危機中不能自拔,不禁讓人深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