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伴侶:撒切爾夫人和裡根逾越國家的真摯友誼

精神伴侶:撒切爾夫人和裡根逾越國家的真摯友誼

世界歷史雜談

精神伴侶:撒切爾夫人和裡根逾越國家的真摯友誼

  2013年4月8日,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在倫敦病故,這一天,距離她38年前同美國前總統裡根的第一次會面,只相差一天。

  撒切爾夫人同裡根總統都被認為是二戰結束後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領袖,他們之間不同尋常的友誼更被視作世界政壇的一段佳話。撒切爾夫人去世後,其生前的助手尼爾加德納(Nile Gardiner)稱兩人是「意識形態上的『精神伴侶』(soul mates)」。裡根總統夫人南希在撒切爾夫人去世後發表的聲明中也提到「羅尼(裡根的暱稱)和瑪格麗特是政治上的soul mates」 。不過,最先使用這個詞來形容這段不平凡友誼的,卻是裡根。

  1975年,時任加州州長的裡根正在積極地為總統競選做準備。為了提高自己在外交事務上的聲望,裡根開始對歐洲幾個重要國家進行訪問。4月9日,在英國議會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裡根第一次見到了剛剛擔任保守黨領袖不到兩個月的撒切爾夫人。

  許多年後,撒切爾夫人回憶這次會見時說,當時「我迅速被他的魅力、幽默和直率征服了。對於他倡導的通過減稅創造財富,採取強硬的外交政策這些理念我完全同意」。

  而裡根在向撒切爾夫人的傳記作者雨果楊講訴那場歷史性的會見時說:「我們本來只計劃會見幾分鐘,但是最後我們坐在一起講了兩個小時……剛開始交談,我們就意識到在縮減政府規模,推動自由市場經濟上,我們是soul mates。」

  如果說撒切爾夫人和裡根的關係是一段政治婚姻的話,那麼這段政治羅曼史完全是一見鍾情。

  兩個人之間迅速建立起來的友誼在後來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加深。在裡根於1981年1月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後剛剛一個月,撒切爾夫人就成為第一個訪問裡根政府的外國領導人。

  1981年,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國內正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她的理念不被人理解,施政舉措遭遇極大的阻力。而在白宮,她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支持。支持和鼓勵貫穿了兩人執政生涯的始終。作為英國歷史上任職最久的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工作的11年中,有八年的時間同裡根的總統任期完全重合。在這八年中,撒切爾和裡根不僅在外交場合中彼此聲援,堅定地站在一起,私下裡家事國事天下事,均能坦率地交換意見,無所不談。

  有觀點認為,如果沒有裡根的支持,撒切爾夫人強硬的風格也許會令她在執政三年後就不得不黯然下野。在冷戰進行得極為激烈的年代中,由於美國在世界政壇尤其是西方國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來自白宮的支持無疑提高了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國內的威望。

  同樣作為保守主義和自由市場的虔誠信徒,同樣面臨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大力推行私有化,裡根在美國降稅減負,縮減政府規模,在大西洋兩岸一系列重大的經濟改革中,撒切爾夫人和裡根遙相呼應,不斷從對方身上得到啟發和鼓舞,在遇到挫折時也能從彼此的思想和言語中重拾動力。曾在執政初期四面楚歌中獲得過裡根全力支持的撒切爾夫人,在裡根1986年遭遇「伊朗門」的時候不僅修書安慰,還在面對媒體時毫無保留地為裡根辯護。

  出身好萊塢的裡根是一位極具個人魅力的領袖,同時他還擁有堅定的個人信念和非凡的遠見卓識。但是在很多國家事物的具體落實和細節操作上,裡根卻需要向以鐵腕著稱的撒切爾夫人請教。有人認為,在裡根八年的總統生涯中,撒切爾夫人對美國國家事務的影響至少相當於一個非正式的內閣部長。

  當兩人攜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時,世界各國領導人很快注意到了英美兩國領導人非比尋常的關係。在1981年於渥太華舉行的G7峰會上,時任加拿大總理的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注意到撒切爾夫人和裡根不僅常常單獨用餐,而且在領導人彼此問候時,只有裡根能享受到撒切爾夫人親吻臉頰的「特殊待遇」。

  西方兩個最強大盟國領袖間的特殊友誼無疑對加速結束冷戰有積極的影響。在戈爾巴喬夫成為前蘇聯領導人之前,撒切爾夫人就同他打過交道。隨後撒切爾夫人向裡根表達了對這位蘇聯人的積極看法。正是出於對撒切爾判斷力的信任,裡根才在戈爾巴喬夫成為克里姆林宮主人後,迅速決定積極推動同前蘇聯的談判和接觸。2004年在裡根的葬禮儀式上,撒切爾夫人就被安排坐在戈爾巴喬夫身邊。

  歷史學家們經常將撒切爾夫人同裡根的友誼與二戰時期英國首相溫斯頓羅斯福的盟友關係作比較。雖然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友誼因為二戰的關係對世界的影響更大,但是在戰爭後期彼此間還是有所疏遠,而撒切爾夫人和裡根之間的友誼無疑更為緊密和持久。丘吉爾總是不得不稍避羅斯福的鋒芒,但在撒切爾夫人和裡根的交往中,也許是因為年齡要小14歲,「鐵娘子」總是更加咄咄逼人。

  像所有偉大的友誼一樣,撒切爾夫人和裡根之間的友情也曾面臨挑戰。當1982年福克蘭群島(又稱馬島)衝突爆發後,撒切爾夫人積極主張對阿根廷採取強硬的軍事措施,但是當她期待從大洋彼岸得到無條件的支持時,卻發現裡根在試圖勸說她採取更加溫和的立場。裡根的勸告不僅沒有改變「鐵娘子」的念頭,關鍵時刻缺失的支持也令撒切爾夫人火冒三丈。裡根在主持國務會議時,接到來自唐寧街10號的電話,在下屬的注視下,拿著話筒面帶微笑地任由電話那一端的撒切爾夫人憤怒地「吐槽」十幾分鐘。

  一年後,當裡根打算派美軍對南美洲的格林納達進行軍事干預時,兩個人的角色對換,外交上一貫強硬的撒切爾夫人開始勸說裡根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有的學者在形容兩人在這一階段的互動時,認為裡根就像一個狡猾的丈夫,對太太的禁令表面上言聽計從,但背後卻一意孤行。

  1988年11月,撒切爾夫人又成了裡根離任前來訪的最後一位外國元首。裡根回顧說,當八年前兩個人剛剛成為各自國家的政治領袖時,雙方國內都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上遍佈大小獨裁者,集權主義和恐怖主義在世界各地擴張,世界都籠罩在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備競賽陰影下。更為嚴重的是,人們面臨著信仰危機和對民主制度的質疑。在八年之後,「現在,這一切都改變了」。

  在裡根83歲生日時,撒切爾夫人特意趕到華盛頓為他祝壽。生日派對結束後,裡根給撒切爾夫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始終相信,人的一生是由比命運更強大的力量來決定的。我感到上帝把我們帶到一起是有著重要目的的。感謝上帝把你帶到我的生命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