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政策簡介:犧牲別國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

綏靖政策簡介:犧牲別國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

世界歷史雜談

綏靖政策簡介:犧牲別國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

  綏靖政策,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被西方國家積極推行。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之初,美英對日本侵華不加反對,一般認為,美英是在指望日本北上進攻蘇聯。1932年美國雖然宣佈「不承認主義」,反對日本破壞門戶開放政策和《九國公約》,但同時,美國又把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銷日本。美國這種既指責又縱容的兩面政策一直延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國則一再偏袒日本,如,英法操縱國際聯盟,拒絕對日經濟制裁。1937年7月,英日更是直接簽訂了有田-克萊琪協定,這一協定可說是慕尼黑陰謀在遠東的前奏曲。

  綏靖政策在歐洲的推行,以英法對德綏靖為主要內容,英國為主導。

  1935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公然擴軍備戰。英法對此不僅不加制裁,反而英國與德國締結《英德海軍協定》,變相支持德國的毀約行為。

  1935年1月,法國同意大利簽定「羅馬協定」,慫恿意大利於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亞戰爭。英法操縱國聯雖然不得不宣佈對意經濟制裁,但拒絕實施兩項重要措施,即禁運石油和封鎖蘇伊士運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併埃塞俄比亞。

  1935年8月通過的美國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後是綏靖政策的變種。有人認為,它的目的在於隔岸觀火,從中漁利。

  1936年3月,由於英法按兵不動,德國不發一槍一彈,佔領萊茵非武裝區。8月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英法則推行不干涉政策,客觀上是縱容德意等干涉者,結果,西班牙共和國被顛覆,德國借西班牙戰場完成了軍事實驗。

  1938年3月,英法聽任德國吞併奧地利。

  此時,考慮到蘇、法、捷三國彼此簽訂了互助條約,加上英法之間也有互助義務,斯大林曾建議,建立一個英、法、蘇、捷反對納粹德國的聯合陣線,並制定一項對付德國的聯合軍事計劃。可是,英法不僅對此不熱心,反而於1938年10月,夥同德意把慕尼黑協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讓德國佔領了蘇台德地區,史稱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是綏靖政策最極端的表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