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老兵拒加入"俾斯麥"艦:免於葬身大西洋底

納粹老兵拒加入"俾斯麥"艦:免於葬身大西洋底

世界歷史雜談

納粹老兵拒加入"俾斯麥"艦:免於葬身大西洋底

  遠離權力核心,讓我再回到普通的士兵中間,聽聽幾位老戰士對於希特勒時期生活的感受。

  戴琳,邦特魯普人,1926年出生,1944年應徵參軍,第三山地師高射機槍手——

  在7歲以前,我的全部記憶就是一個詞——飢餓。我們全家一共五口人中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而他竟然總共失業了7年半的時間!那時我們全家每個星期能夠從政府得到7馬克的救濟,長期吃不飽肚子。

  當時全德國至少有半數人口受到大失業的波及。德國人已經活不下去了。我們全家能夠買得起的食品就是數量很少的土豆和麵包。我的母親就把土豆煮得稀爛後搗成泥,然後拌上鹽,讓我們抹在麵包上吃,就像今天在麵包上抹果醬和黃油那樣。

  年希特勒上台以後,德國簡直就像獲得了重生。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善,老百姓不但有了吃的,就業率也幾乎達到了100%。作為一個7歲的孩子,我當時最鮮明的記憶就是:肚子吃飽了,日子好過了,我們有希望了!

  這是一個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吧,也許有別於常規歷史中的評述。但老百姓更在意生活上的改變。

  布朗特,奧格斯堡人,1916年出生,1939年自願參軍,空軍飛行員——

  希特勒上台那年我17歲,當時我對政治不太瞭解,只知道在慕尼黑起家的國社黨成了執政黨。但過了不久我發現周圍環境開始發生奇跡般的變化——生活物資充足起來了,失業大軍消失了,高速公路建成了,國防實力恢復了……希特勒競選時的全部承諾都在一步步兌現。大家對前途有了信心,開始相信國社黨領導德國的能力。

  「二戰」爆發那年我23歲,我是自願入伍的。我覺得這是我對祖國應盡的義務。但我有一個先天的毛病,就是射擊時只能把槍托頂在左肩,這個習慣使我無法去當步兵,於是我干了飛行員。在參軍前,我干了3年滑翔機教練,去空軍毫無問題。

  科尼希,弗拉瓦爾德人,1925年出生,1942年自願參軍,戰鬥機飛行員——

  1933年,德國在軍事上處於困境,軍隊開始招募少年和老年人參軍,已經54歲的父親再次進入軍隊,還參加過守衛柏林的戰役。戰爭結束後僅5個月他就去世了。「德國人為德國而戰」這對他來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義務。

  羅迪,柏林人,1921年出生,1941年志願參軍,裝甲兵——

  1935年,我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1941年2月我自願入伍,這樣我就有資格選擇軍種了。因為我的皮膚對潮濕環境過敏,我拒絕了讓我去當海軍的安排,儘管徵召我們的是那艘赫赫有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我幸虧沒有去,這艘戰艦上的官兵後來全部葬身大西洋底了。炮兵呢,我也不願意幹,響聲太大了。後來徵兵處建議我選擇裝甲兵。

  希特勒青年團於1922年創立,當時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組織以巴利亞州慕尼黑為基地,為衝鋒隊招募新隊員。少年衝鋒隊於1923年啤酒館政變失敗後被解散,其後在1926年重建。

  【趣聞】:1943年時,由於盟軍空襲日益頻繁,戈林宣佈所有德國成年人都必須擔任空襲督導。空襲正摧毀德國的戰爭工業,工人被要求在下班後擔任業餘消防志願者。

  戴寧,不來梅人,1924年出生,1942年應徵入伍,通訊兵——

  希特勒上台的時候我雖然才9歲,但是已經有了自己對社會局面的判斷,一句話:新政帶來的變化讓人振奮。對我來說,從少年隊到希特勒青年團,再到帝國勞役,再入伍當兵……這一切都是當時的德國男孩走向成人的必由之路。

  【背景資料】:希特勒青年團是納粹黨於1922年成立的准軍事組織,當時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其任務是對13-18歲的男性青年進行軍事訓練,為德國的對外戰爭做準備。並為納粹黨提供後備黨員。

  一個由巨大業績得到證明的政府為青少年所做的這些安排還需要質疑嗎?我想像不出還會有什麼更好的成長選擇。至少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常聽到的那些充滿煽動性的口號——

  領袖下令,我們緊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集體所有就是個人所有!青年領導青年!打壓使人更強!個人微不足道,人民就是一切!世界由德意志衍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